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李 飞

摘 要: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创新管理机制,搭建研究平台,聚焦课堂教学,构建人本制度,以引领教师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幸福成长。

关键词: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课堂;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关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许多学校仍然处于经验摸索阶段。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难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教学压力大,教师精神负担过重;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的主动性不高,专业引领不够;检查、评比干扰太多,影响校本教研的深入。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教师的负担过重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专业引领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办法还是要靠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某校通过创新校本研究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设出以“双生长论坛为平台”,以“双生长文摘”“双生长报”为载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导学案为抓手开展“生态高效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优化了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等常规教学教研活动制度。

一、创新校本教研机制,点燃教师教研激情,营造和谐有效教研氛围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最重要的在于机制建设。建立一个引领顺畅、环节紧凑、上下协调、灵活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教研的内驱力、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还有利于教师盘点教研过程绩效、剖析教研过程疏漏、革除传统教研积弊,从而构建人性化的教研制度。

1.改革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由条块分割、层层推进到扁平推进,努力提高校本教研机制活力。一个顺畅协调、灵活高效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校本教研的基石。新课改前学校教研组织机构层次繁复,条块分割,许多活动效果不佳,不仅占用了教师工作时间,而且增加教师精神负担,这是教师不愿参加教研活动的原因之一。学校教研机构由原来的“校长-副校长-教务教研主任、年级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六位一体”的教研管理机制,变为“校长-教研主任、学科科长(即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四位一体”的、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企业核心优势企业自评:排在前三位的核心优势依次是产品质量、技术和交货速度。尤其是“产品质量”被60%以上的企业视为自己的优势。

1.阅读学习平台:让教师享受精神家园的美好。“阅读——向大师学习,是学习的入口”,一月一期的“双生长文摘”,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构建学习型校园。学校为全体教师购买了《教育的理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班主任工作》等教育教学专著。教研室精选了全国著名教授知名学者有关德育教学、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等内容的论述:汇编了《制度创新让班主任岗位热起来》《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师生生长系学校发展之本》《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给教师的建议》等优秀文章,汇编的20多期《双生长文摘》,发放给本校全体教师和兄弟学校的有关领导学习。学校每个班建有“读书角”,每个读书角都有学生捐献的图书200~300 本。学校僻静的树荫下、竹丛里设有15个“读书椅”,时常可见师生在此休憩读书,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股书香气息。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第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研管理模式的革新,教研制度也需推陈出新。学校围绕“新”理念修订《教育教学规程》《导师带徒制度》,新增《导学案设计使用与管理制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学科科长、备课组长考核奖励制度》《校本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双生长论坛制度》等系列教研制度。

第三,以人为本,重在激励。淡化甄别功能,放大激励影响,摒弃单一评价,实行多元考评;淡化结果评价,强调过程考核。

“四位一体”的扁平式教研组织机构,由“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过渡到扁平式管理,校本教研重心下移,将教研主动权下放到学科备课组,精简了机构层次,缩短了学科教研的磨合时间,便于学科队伍建设。8个学科科长纳入学校中层干部序列,直接参与学校每周学习、工作例会,既提高了学科科长在校本教研中的执行者地位,又增强了他们引领学科校本教研的责任感,他们自身也在学校例会中得到系统的培训。学科科长直接统领32 个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保证了研究过程的有序推进和研究质量的有效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走上校本“研修、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正轨。

2.优化校本教研制度,去粗取精,从梳理规范走向人本创新。制度完善是管理成熟的重要表征。在教研实践中,让制度来维护教研活动的顺利运行,让制度来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让制度激起参与者的热情。要淡化“行政指令、任务驱动、刚性约束、形式检查、结果评价”的外压式管理,强化“依托教师、通过教师、成就教师”的意识,提高教研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度建设实践中,我们的着力点有三个方面:

3.开辟反思平台:让教师在教学常态中不断超越自己。课堂教学既是反思的源头,又是反思的归宿。牢牢抓住课堂这个反思的“主阵地”,扎实做好课堂教学四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与集体反思。课前反思体现在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上,贯彻“初备、复备、精备”的备课模式。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生生互动,将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成长、创设高效课堂。课后反思简单说来就是“三写”: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叙事,写教学论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螺旋上升式的教师发展态势。

(3)实施“一环节一对策”细节执行。增强施工技术措施的执行力度,对重点作业环节、特殊作业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备课组长——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执行者。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具体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案。

作为后辈学人,只有联系历史、立足国情,才能正确领略这些局部性突破、渐进性完善的学术价值,才能感悟谷祺教授学术思想的精髓,即与时俱进、敢发先声,才能激励青年一代学人传承谷祺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范,并不断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教师——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

3.规划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学校制订了“首席教师工作室实施方案”,我们围绕校本研究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大要素,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教师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就会激发其教育教学的动力。

二、搭建校本教研平台,点燃教师教研激情

教师是一个为学生造梦的职业,要做到为多梦青春导航,用灵魂感召灵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饱满的激情。针对如何唤起教师校本教研激情的问题,我们尝试借助多样教研培训为每位教师搭建校本研究平台的方法。

校级领导——校长是全校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宏观上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领导者。校长领衔上下一体。分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直接责任人,指导和督促教务处、教研室、学科组制订教研计划、选定教研课题、协调落实校本教研活动。

2.专家引领培训平台:让校本教研品位越来越高。师资培训工作基本遵循了“五结合”模式,即“全员参加的通识培训、分专业的学科培训、专家学者的引领培训、走出去学习考察培训与自我反思探究”相结合。通识培训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学科培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提高课程设计与操作能力。

第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认真核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剔除应付检查的摆设制度,完善过程沿用的有效制度,还原制度的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以及激励性。

教研室主任、学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做好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理论引领、方法指导、组织评估评价,主要负责校本教研制度研究的管理工作,学科科长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学校根据学科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将基本研究单位分成8个学科教研组,32个备课组。学科科长属于学校中层干部序列,参加学校每周例会,是学科组校本教研第一执行人,负责具体设计、组织、考核、评价本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既是学科成员,也扮演协助人和督导员的角色。

4.孵化课观课议课平台:让教研氛围更加融洽。学校专门开设“孵化课”教室,方便教师现场授课、即时说课、现场观课、及时评课。在观摩“孵化课”的过程中,因为观察直接,感受真切,观课议课同一“气场”,大家畅所欲言,兴致勃发,交流观感,评说得失,提出建议。教师在展示中提高,在交流中进步,“孵化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见成效的举措之一,也是和谐教研的好办法。

三、聚焦课堂教学,让教师在生态高效课堂教学中享受生命快乐

课堂是师生活动最基本的环境,由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和主体因素构成,应是一个人工创设的动态开放的,将课前、课中、课后紧密连为一体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教学中强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谐互动、真切体验。在课堂教学的系统中,教师能否以有序的教学行为引领学生有效学习,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生态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要实现高效,就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单位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关注教与学的可测性。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知识、探讨问题、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共同完善自我,从而实现师生双生长。

根据2017年11月27日和2018年4月26—27日两次鄱阳湖湖区的水体垂直巡航观测数据,观测区域主要在主湖区及松门山以北的主航道(图1a),考虑湖区水流条件变化、河流汇入以及人类活动变化等影响因素,分别设置了1701#~1711#等11个、1801#~1820#等20个站点,其中,星子站日均水位分别为 9.50、11.78 m左右。站点空间分布如图 1所示。

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孵化室”为支点,以导学案为载体,运用多媒体辅助组织教学。其基本流程为:自主预习,小组探究,展示交流,质疑问难,追问点拨,演练评价,总结构建。借助教材、学案、多媒体、实验器具等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互动互助的教与学的生态氛围。

该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是以导学案为“指南”,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导学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完成知识框架的自主建构;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由六名学生按照异质性原则科学化、人性化组建而成,小组按学习兴趣和特长分组,每个成员各有所长,互帮互助,共同生长,真正做到教育面向全体,从而达成“高效”。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助中形成“对话”,生成教学的“生态”系统。三是教学设计生活化、情境化。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充分预习、自学后,教师将设计一个“挑战环节”,由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比赛、探究、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激励、纠偏、答疑、评价、突破)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既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也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更是学生生命之花、智慧之花的恣意绽放。

在大数据技术的整个运行周期种,首要的环节就是数据采集,要依据Map Reduce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先分布式局部计算得出结果再统一合并得到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1]任勇.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科学咨询,2017,(15):18.

[2]董守生.略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支持系统[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3):20-21.

[3]崔振红.以制度建设促校本教研[J].中小学管理,2010,(6):46.

[4]周岳.校本教研制度及其建设[J].上海教育科研,2008,(2):73-74.

作者简介: 李飞,湖北财税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1)

中图分类号: G4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9)24-0075-03

责任编辑 胡江华

标签:;  ;  ;  ;  ;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