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里总有一个或几个领袖人物,他们在伙伴群体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大部分时间我们看见的是一个个的“单个”的孩子,我意识到这是个大问题,“领袖”的存在,可能关乎孩子成长的实际环境,关乎每位幼儿的早期人际体验。经过对孩子一段时间的悉心观察,与同事之间的深入交流,我有些看法和想法,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商榷。长期相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群体,群体类型举隅:比如腾腾、丁丁、孙德、洪山四位男孩组成的小团队中,腾腾是核心。腾腾和孙德的父母均很熟识,他俩共同经验最多;洪山成熟度高但交往技能一般、新想法少,基本上是被动的;丁丁做事自信有想法,沟通的技能差一些,是群体游移分子。他们会自己创造一些新玩法。比如玩球时一个发现新的拍球方式,就首先展示给群体内的伙伴。身体冲撞型伙伴群体,指班内年龄中等,以身体冲撞为显在特征,自发规则游戏少发展水平相对低一点的群体。他们往往是2-3个人一个核心,组成若干核心并存的松散联邦。侯若、刘晓、阿昊三人是一个核心,李诗、尹延是一个核心。称他们身体冲撞型,没有贬义,他们之间的推搡、追逐、冲撞多。侯若、刘晓、阿昊的组合是最典型的,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就沉浸在身体冲撞带来的乐趣之中。侯若本来和腾腾、孙德很熟的,但侯若跟他们有差距,玩不到一块儿,跟刘晓、阿昊共同点太多了。侯若绘画水平比较高,直接影响到刘晓和阿昊。阿昊是沉醉在这种冲撞乐趣最深的。情感依赖型伙伴群体,指班内由于内向或者活动能力差,转而形成的发展水平接近、感情上互相依赖的群体。伙伴群体的形成,最主要的是受制于同伴之间发展水平的接近程度,其次与家长彼此之间关系有一定作用。孩子在幼儿园以外彼此的交往,会使孩子之间伙伴关系更加牢固。第一种类型,发生内部身体冲撞最少,第三种类型发生身体冲撞的程度最深。这提示我们,男孩群体中最应得到关注的是相对发展水平较低的情感依赖型伙伴群体。如果更多地提供情感上的沟通,多支持鼓励他们,与幼儿父母共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他们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论哪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成员之间都能以自己的长处影响到别人,彼此在情绪情感方面相互依赖、在知识经验活动体验方面互相支持,进而使自己的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群体中自然形成核心人物,领袖核心人物按照成因可以分为:聪慧亲和型、泼辣互助型、外源肯定型等至少三种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聪慧亲和型
就是那些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在老师组织活动中表现出众,在群体自发活动中有想法、有办法、能照顾各个孩子共同游戏的核心人物。这样的孩子的确是相当优秀、数量也是不多,比如张云、腾腾,且以女孩居多。她们是老师、家长欣赏,同伴羡慕的对象,干什么像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她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她们当榜样提点自己的孩子。她们有亲和力,组织同班玩时能照顾到被忽视的孩子,所以老师会鼓励别的孩子跟他们结伴玩耍。如果一个班里能有一个两个这样的孩子,至少从管理角度而言是很让老师放心的。但我不能确切知道别的孩子有怎样的感受,领袖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二、泼辣互助型
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是相当明显的,到大班以后才基本上转化为口头攻击为主。攻击行为尽管受到老师的强烈抑制,但群体里总有孩子弱小需要保护,即使你是最强的有时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有些孩子就在实践中学会一种技巧——抱团互助。这就需要一个召集人,性格泼辣能借助自身和伙伴的力量帮助处于某种劣势的孩子摆脱困境,他慢慢地就成长为领袖,别人有争执就会找他仲裁是非曲直。泼辣互助型领袖,自身的能力、亲和力比之聪慧亲和型的孩子稍有不足,但并不影响他的核心地位。可能甚至一个各方面很突出的孩子也会说,“我是他的帮手”,这很能说明问题。这个领袖能有效平息老师视线之外的争斗,当然某些情况下这种地位会让他们做出一些不适当的举动。
三、外源肯定型
这种孩子和聪慧亲和型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她们的地位更多的是来源于老师的赞扬褒奖。这种孩子聪明漂亮乖巧,老师难免会给以过多的肯定,从而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支配同伴的特权。孩子受暗示性强的特点,会使一些孩子乐于接受这种支配,并且传达给更多的人接受支配,这样形成“领袖”地位。过多的肯定评价,会让她们产生依赖,没有表扬就会不开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鼓励赞扬让他们慢慢成长为优秀的孩子,同时也有一些孩子在过分肯定的环境中成长,到一个正常环境中不适应而影响到以后的生活。这个类型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第一种和第三种,有诸多相仿的地方,第二种可以戏称为侠肝义胆型。某个孩子得到群体多数孩子的认同需要较长时间,在历经教师组织活动、群体自发活动方方面面的锤炼之后,他们才能脱颖而出。大多数领袖都是从小班到大班一直待在同一个群体,而且要到中班后期和大班才能成为坚不可摧的领袖。在直接招收的中班里,比较难以产生这种核心人物,而且其对群体同伴的影响程度要打折扣。这提示我们,在孩子对群体其他伙伴的认知中,中班以前的经历可能扮演着某种重要角色,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小班相处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
应用“齐鲁新苗”测查方法评测这些“领袖”孩子,他们在同伴群体中得分最高。他们发展水平高,在同伴群体中影响大。这一点是确切无疑的。本文的分类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非此即彼。对于这些“领袖”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你和别的孩子都一样”,以免这种地位给他们自身和同伴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提示我们要注意观察群体自发活动,深入认识群体中个体互动模式善加引导。
论文作者:李洪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孩子论文; 群体论文; 领袖论文; 核心论文; 的是论文; 同伴论文; 伙伴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