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人民医院 湖南新田 4257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由于内瘘血栓导致动静脉内瘘失效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血液透析的1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8例行自体血管内瘘,4例行人造血管内瘘,再每天向内瘘血栓注入25~75万U的尿激酶予以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的溶栓效果。结果:溶栓成功的患者均在25小时内溶通,其中11例患者溶栓成功,1例患者溶栓不成功,溶栓成功率为92%。溶栓成功的患者产生血栓的时间要明显低于溶栓不成功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T=2.403,P=0.037)。结论: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血管穿刺溶栓;血液透析;内瘘血栓
创建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时不可或缺的条件,是需要予以透析的患者的“生命线”[1]。但在应用动静脉内瘘时会发生多种并发症,产生的内瘘血栓就属于其中一种,是导致内瘘失效的主要原因,该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35%[2]。治疗内瘘血栓的主要方式有血管内溶栓法、外科切开取栓法以及介入取栓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的临床效果,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由于内瘘血栓导致动静脉内瘘失效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血液透析的1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由于内瘘血栓导致动静脉内瘘失效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血液透析的1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通过彩超予以证实为发生内瘘血栓的患者。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例;患者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1.6±1.2)岁;内瘘应用时间1~45个月,平均(14.2±0.5)月;其中5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为尿路结石,2例为高血压肾病,1例为通风性肾病,2例为多囊肾;产生内瘘血栓到开始溶栓的时间为1~72h,平均(16.7±1.2)h。
1.2入选标准
①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出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常规检查;②患者血小板>100×109•L-1,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对照3秒;③患者未见活动性出血,无严重心肝肾疾病;④患者两周时间内未见泌尿道与消化道出血,有完整的检查结果和随访记录。
1.3 治疗方法
按照不同创建内瘘的方式,实施不同的血管穿刺溶栓法。自体血管内瘘:对患者予以消毒与局部麻醉后,在距离血栓位置10厘米左右的内瘘静脉端行静脉穿刺,通过引导钢丝把14G深静脉导管放置在静脉内,同时要把导管尖端置于血栓近心位置。管道的冲洗采用肝素盐水,通过导管端孔把5%250毫升GS加上25万U尿激酶连续滴入到内瘘静脉,尿激酶用量每天25~75万U。若血栓块发生软化,能够把导管缓慢推入内瘘口,但不宜推入过多。人造血管内瘘:待患者予以消毒与局部麻醉后,在距离动脉端吻合口以及静脉端吻合口3厘米左右的人造血管内瘘行静脉穿刺,将3至4根22G留置针置入其中。进针方向分别是从静脉端向静脉吻合口方向,从近动脉端向动脉吻合口处,中部若有两针则分别向静脉吻合口方向以及动脉吻合口方向各置一根,若只有一针时,则距静脉吻合口以及动脉吻合口远端置入。采用肝素盐水予以冲洗后,将5%20毫升GS加上2万U尿激酶从以上3至4根留置针中分别注入,到达人造血管内1~3毫升,注入时间为20分钟,时间一过则抽出,再注入同样剂量或者偏多剂量的尿激酶,将上述方法反复进行2~3次后,等静脉端或者动脉端某一端通畅后,通过留置针再从另一端把5%250毫升GS加上2万U尿激酶连续滴注到内瘘静脉内,尿激酶用量每天25~75万U。发现内瘘完全溶通时,要将导管或者留置针拔除。每天仍连续滴注5%250毫升GS与10~25万U的尿激酶。在开始治疗溶栓时,每天采用低分子肝素行皮下注射,每次5000U,抗凝治疗持续大约5天。
1.4 评价指标
溶栓成功表示于内瘘处听诊可闻见杂音,触摸能感觉到震颤,血液透析时血流量每分钟超过200ml。
1.5 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上述患者的各项数据并予以分类与汇总处理,汇总后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对比采用x2检验;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若对比P<0.05则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溶栓效果
通过治疗后,溶栓成功的患者均在25小时内溶通,其中1例患者溶栓不成功,11例患者溶栓成功,正常应用内瘘时间平均为(13.4±1.2)个月,溶栓成功率为92%。12例内瘘溶栓治疗患者的溶栓治疗情况分析详见下表1。
3 讨论
产生内瘘血栓是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内瘘失效的主要原因。产生内瘘血栓的原因具有多样化,其中主要有透析超滤导致脱水过度而形成的低血压、内瘘穿刺不适宜、透析后受压迫时间过长以及内瘘静脉内膜加厚等[3]。近些年人们开始研究通过静脉或皮动脉穿刺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方式来对内瘘血栓予以治疗。尿激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之一,能够将血浆内纤溶酶原第560位精氨酸以及下一位缬氨酸之间的肽键予以特异裂解,将纤溶酶原予以激活,让其转变为纤溶酶,将纤维蛋白水解后让血栓溶解,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溶栓剂。本次研究通过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溶栓成功率达到了92%。
综上所述,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谭隆旺,贺斌,孙寒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1(6):431-432,435.
[2]邱宏,贾苗,谢玉贤等.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2,27(22):1989-1991.
[3]佘也兰,管保章,李佛兰等.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与处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09(6):75-77.
论文作者:邓灵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患者论文; 血栓论文; 溶栓论文; 尿激酶论文; 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血液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