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五中学,014010)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中学化学课堂学习效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乐学、好学、能学,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之一。在近三年的高中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从自主学习理论、化学学科特点、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习惯四个角度,谈谈我在培养中学化学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正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学习就是学会学习,即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需要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上,自觉参与主动性学习的过程,探究概念的生成、体会知识体系的构建、养成积极主动应用知识的习惯。
•我对自主学习理论的认识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学习中,长久坚持高标准的预习,做到先练习后听讲,这是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心理学专家通常将自主学习分为递进的三个方面: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临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
•我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
化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初学化学,同学们往往会有一个共同的学习感受:“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考试前无法对知识点做到系统地梳理,考试中难得高分。主动参与化学实验的探究,综合应用化学实验探究、定量推理、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已知事实和化学数据等方法和工具去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认识常见化学物质的方法、掌握守恒、平衡、能量变化等规律,逐渐实现化学原理的融合,已成为学好化学的关键。
•我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先分享我高中阶段经历的两个记忆犹新的课堂教学情景。
【情景一:金素钠的性质探究】
上课场所:XX楼学生实验室
情景再现:讲台上,x老师展示了盛放在煤油中的金属
钠,用镊子取出一小块,演示了滤纸吸收表面煤油的钠的切割及钠的回收、滤纸的处理方法。
实验桌上,实验老师提前准备的带塞试管里盛有5mL左右煤油,煤油中盛放了三粒绿豆大小的金素钠、烧杯和水、硫酸铜溶液、盐酸。老师演示后,让我们小心地用镊子取出其中的两小粒金属钠,分别放在盛有水、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另一粒放在干燥的蒸发皿并暴露在空气里,观察三个实验的现象。
在我们各自表达了在三个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己的猜想后,x老师又给我们演示了金属钠在空气加热的实验,和我们一同分析比较金属钠常温下在空气变化产物的差异,并引导我们尝试用稀盐酸验证产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根据老师的引导,我们自主归纳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情景二:二氧化硫其他性质的认识】
上课场所:XX楼一班教室
情景再现:X老师布置我们阅读《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的P90-P91后,演示了盛满二氧化硫气体倒扣在水槽中、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分别与紫色的石蕊溶液和品红溶液反应并加热各自试管,我们归纳了上述事宜现象后,x老师又和我们一起讨论了反应:2 SO2 + O2 2 SO3的化合价变化、氧化剂、还原剂,并将+4价硫的化合物延伸到亚硫酸、亚硫酸钠;用氯气、双氧水、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替换氧气,我们在讨论中完成了上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最后,在X老师的启发下,我们总结了认识常见物质的三个角度:从物质的属类,认识常见物质的通性;认识积累常见物质的特殊性:分析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认识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近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在形形色色的课堂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代替。
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不断钻研的问题,那么教学方面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学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叶澜教授曾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就体现了一点,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处处都有化学反应,我们周围的环境和我们的体内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反应,作为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清晨时在山中会看到的丁达尔效应、铁在空气中的腐蚀等都是生活中的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面对这些奇妙的反应现象时多加思考其背后的化学反应原理,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我们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具有主体地位和自由意志的“自然人”,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一个风趣幽默,对知识驾轻就熟,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师总是能赢得学生的亲近,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生有涯而学无涯,知识也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结果,随时代发展而有新的认识,老师不见得就是权威,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以身作则,鼓舞学生树立自信,使其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养成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化学学习来说同样适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同样的知识点,你会发现班里的同学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同学信心很足,热情颇高,有的看着在听课,其实精神在“开小差”,心思早就跑到了九霄云外,还有的同学伏在桌子上睡觉,甚至公开看连环画或者其他学科的作业。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忽视学生的精神问题而单纯只是填鸭式地继续给学生灌输知识点,恐怕是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中学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必须要优先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人往往被新颖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而对于枯燥呆板的说教完全无感。学习当中真正的快乐存在于对新事物的不断探索中,学习化学同样如此。化学是一本基于实验的学科,很多化学现象而出现的化学概念并不容易理解,强行灌输意义不大,反而会因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而只能短期记忆,甚至学过就忘。在这方面,教师应多加引导,让学生参与实验,亲自动手,亲眼见证美妙的化学现象,比如在选修3中配合物的形成实验操作简单,没有危险的实验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亲手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配合物形成过程的理解,也令学生亲身体会到每部步操作的用意,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需要。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近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中,为了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始终坚持:课前高标准预习(体会教材编排目的、理解知识的前后衔接、注重概念的生成);课堂中主动参与实验探究(认真记录、大胆表达、主动应用);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整理完善笔记、归纳中认识规律、在规律应用中养成化学学科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秀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析[N].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02).
[2]张新.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韩锦锦.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戴尚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自主学习论文; 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溶液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