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 目的:对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 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开展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营养支持;炎性肠梗阻;术后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45-0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为腹部手术常见性并发症,多由腹腔内炎症或腹部手术导致肠壁水肿及肠道功能障碍引起[1]。临床研究指出[2],营养支持对于EPII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对营养支持在EPI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 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EPII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共收治82例EPI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为17~84岁,平均年龄为(41.5±6.1)岁;病程为3~14d,平均时间为(9.2±1.5)d。对照组41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25~81岁,平均年龄为(40.7±5.3)岁;病程为3~16d,平均时间为(9.6±1.8)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1~3周内有腹部手术史,特别是短期内反复手术,手术过程中腹腔粘连较为严重;②临床表现有排气排便停止、腹胀及呕吐等症状;③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部变硬;④经腹平片检查存在数个气液平面;⑤经腹部CT检查存在肠壁增厚、水肿、边界模糊。
排除标准:①机械性肠梗阻;②腹腔感染;③麻痹性肠梗阻。
1.2 方法
对照组行禁水、禁食、肠胃减压、纠正电解质平衡及体液平衡及抗生素治疗。对患者行灌肠洗胃,静脉注射红霉素以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对病情恢复较慢者,采用抑酸剂,补充白蛋白治疗,持续7天。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配方如下:热量按120kJ/(kg.d)比例由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双能源供应。氮量按照0.2kg/d由复方氨基酸溶液(6.9%)供应,糖脂比例3:2,并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等。将营养混悬液加入到营养输液袋内(3L),进行缓慢输注。对低蛋白血症者给予人血白蛋白及血浆。从治疗第一天起,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5mg,静脉注射,一天2次,持续5天,然后逐渐减量,持续7天。
1.3 疗效评价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②以参考文献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X线片检查显示肠管积液、积气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X线片检查显示肠管积液、积气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经X线片检查显示肠管积液、积气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恶心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2.2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早期炎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多发于术后2周内,由腹腔内粘连或炎症引起[4]。临床上目前治疗EPII多采用非手术方法。其中生长抑素为常用治疗药物,生长抑素属于钛类激素,存在于胰腺细胞及胃肠道神经纤维、肠肌神经丛及中间神经元,可有效抑制胰腺多肽胃肠液的分泌,调节胃肠运动。临床研究显示,生长抑素可有效减少肠内分泌,促进肠黏膜的吸收,改善肠壁循环,缓解肠管缺血性改变,降低黏膜通透性,缓解炎症,治疗EPII效果较为确切;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肠蠕动、缓解肠壁水肿,解除梗阻;肠外营养能够有效维持机体营养,改善消化液的分泌,缓解肠壁水肿[5]。三者联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恶心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表明营养支持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EPII效果更为理想。
总之,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开展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营养。
【参考文献】
[1]陈士平,姚韩,顾建,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484-3485.
[2]王勇,张岩.开腹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综合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3,34(8):32-33.
[3]姚顺平,胡海,胡达水,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73-74.
[4]李大扣.不同剂量奥曲肽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7-19.
[5]陈亮.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30-931.
论文作者:周利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腹部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