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黄臣论文_黄臣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黄臣论文_黄臣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儿科 重庆江津区 402260

摘要:目的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作临床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男患儿为30例,女患儿为38例,患儿50%以上存在高热症状,大部分患儿热程达到一周以上,而且90%以上的患儿有咳嗽症状,多为阵咳,少数患儿存在夜间频繁剧咳现象,所有患儿X线胸片出现肺部炎症的不同表现,大多数患儿肺部无任何性体征,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经诊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等药物结合患儿病情给予不同疗程治疗。结果 24h内明确诊断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61例,7例患儿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出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经Medicine治疗后,其中51例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显效率75%,15例患儿症状有所减轻,有效率22%,出现2例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无效率3%,总有效率达到97%。结论 根据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确定患儿病症,确诊后结合患儿病情状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引言

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可能会并发支气管肺炎,形成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原体以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人体感染病原后潜伏期2~3周,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有1/3病例无任何症状,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肺炎支原体起病缓慢,初期会后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为中等发热症状,发病2~3d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有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痰脓性痰,有时痰中会带血,也有呼吸困难、胸痛等,患者发热症状会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仍会出现咳嗽现象。

小儿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的23.2%,而且肺炎支原体感染趋于逐年增多趋势,约有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MP所致,且年龄向婴幼儿扩展。该病症临床症状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咳嗽,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肺部体征通常不明显。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由上呼吸道逐渐蔓延至下呼吸道,先行可引发咽炎、鼻咽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下行感染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还可并发多器官损伤,同时或相继引发脑炎、心肌炎、肝炎、肾炎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常见,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营养不良、V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均是极易引发该病的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应及时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治疗得当可痊愈,通常不会出现并发症,但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引发间质性肺炎,造成不良后果。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经检查确诊后首选阿奇霉素类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男患儿为30例,女患儿为38例,年龄在3个月至12岁,年龄<1岁的有2例,最小的3个月,1~3岁患儿10例,3~6岁患儿17例,6~12岁患儿39例。发病季节为:春季37例,夏季7例,秋季11例,冬季13例,以春秋季发病率最高。

1.2 临床表现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发热、热型不定,热程长达1~3周;突出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有患儿犹如百日咳样,可咯出粘稠痰液,甚至痰中带血丝。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且病情急,常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及双肺闻及明显的哮鸣音和湿啰音,年龄稍长患儿可出现咽痛、胸痛和胸闷等症状,肺部体征则不明显。68例入院患儿中有57例发热患儿,体温达到39℃以上的有39例,38.5~39.0℃之间的患儿19例,38℃以下患儿10例,热程在一周内的患儿为44例,达到一周以上的患儿13例;咳嗽患儿66例,其中刺激性干咳14例,阵咳44例,夜间频繁剧烈咳嗽患儿8例,咳程持续2周以上患儿25例,咳嗽伴痰患儿45例,伴喘憋患儿15例;出现咽痛的患儿10例,腹痛患儿4例;胸痛患儿1例,有4例患儿出现皮疹;其中有4例患儿呼吸音减低,3例出现胸部叩诊浊音,大中、小水泡音分别有4例、9例患儿,干罗音患儿8例,而且肺部始终无阳性体征者有20例患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检查诊断

1.3.1 X线胸片表现

对所有患儿进行X线胸片检查,可知所有患儿X线胸片均显示异常,其中48例患儿出现单侧改变;经诊断小叶性58例,间质性7例,大叶性3例,其中有18例肺门模糊、增浓;有7例患儿双侧肺纹理增多、模糊;双侧多发(右肺上野、左肺下野)大片密度增高影1例;4例右肺上野大片状模糊影患,右肺中野大片状模糊影且伴有胸膜反应的2例,右肺下野大片状模糊影有7例;左肺中野大片状模糊影有4例,左肺下野大片状模糊影8例。

1.3.2 实验室化验及心电图检查

经实验室化验检查,患儿白细胞增高的有25例,白细胞值最高达28.4×109/L,18例患儿出现血沉增快,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65例,抗体阳性者有65例,心肌酶检查正常患儿29例,有15例患儿AST增高,13例LDH增高,而且22例患儿存在肝功能不正常。心电图检查,有11例患儿心电图异常且窦性心动过速,14例患儿窦性心率不齐,有4例ST-T改变的患儿,1例患儿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2例。

1.4 治疗

所有患儿经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首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为主,剂量为10mg/(kg•d),每日1次,连续滴注3d,后停药7d,然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剂量为10mg/(kg•d),每日1次,连续服用3d,上述治疗为一疗程。68例患儿中有24例治疗1个疗程,22例治疗2个疗程,19例治疗3个疗程,其中有3例患儿因不耐受静脉滴注后7d转为口服罗红霉素治疗。有高热、白细胞值明显升高的患儿同时给予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合并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的患儿还要给予护心、保肝治疗。

2 结果

68例患儿在就诊后经检查诊断在24h内明确诊断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61例,7例患儿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出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Medicine治疗后,其中51例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显效率75%,15例患儿症状有所减轻,有效率22%,出现2例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无效率3%,总有效率达到97%。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多系统损害与病原体直接侵入和免疫反应相关,肺炎支原体进入人体呼吸道后,通过病原体表面的P1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分泌出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来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同时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脑、心、肝、肾、皮肤、肌肉等存在着共同抗原,在机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人体免疫损伤。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NO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异常,造成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和多系统器官的受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多发于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女孩高于男孩,通常起病缓慢,病程持续时间长,有小范围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冬季和初春为高发季节,一般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支原体已经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起病后,小儿患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剧烈阵咳且少痰等现象,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和全身不适、劳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多种症状。患儿体温可达39.0℃,且热型不定,存在弛张热、间歇热等,初始为干咳,后会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有时也呈百日咳样咳嗽,严重患儿病情如暴发性肺炎发展迅速,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为:出现持续高热伴全身不适、频繁干咳伴咽痛、头痛或胸痛;表现出的全身症状较胸部更为明显;有咽炎并出现血性疱疹或耳鼓膜炎;结合血清IgM抗体、冷凝集试验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白细胞总数正常、增高或下降伴血沉增快,血清IgM检测为阳性;经X线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发现患儿肺部体征较少,X线发生改变早且明显,有支雾状、扇状游走阴影等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比缺乏特异性,一部分患儿会出现肺外表现;支原体抗体测定为阳性的;患儿在患病初期采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无效,但改用或一开始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的。

本组患儿大部分存在发热症状,50%以上的患儿出现高热,大部分患儿热程达到一周以上,而且90%以上的患儿有咳嗽症状,多为阵咳,少数患儿存在夜间频繁剧咳现象,所有患儿X线胸片出现肺部炎症的不同表现,大多数患儿肺部无任何性体征,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能在呼吸道感染基础上并发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肌肉等肺外多系统器官疾病,其中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主要为心肌炎、全心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的皮疹形态多样,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并发症,因此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应及时检查诊断确定病因,并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肺外并发症发生,如果患儿在呼吸道感染的同时,并伴有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等其他器官病症,应考虑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器官损害的问题,避免漏诊、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胞内含有DNA和RNA,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只能阻碍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因此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阿奇霉素属于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容易发生分子内环化,半衰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穿透细胞膜作用,具备抗生素的后效应,对患儿消化系统影响较小,不易引起消化系统症状,而且阿奇霉素药物在人体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和组织间隙,患儿每天只需给药1次即可,是一种较好的替代药物。本文中结合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长时间持续缓慢传播特点,根据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变化,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及后期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疗程长短不一,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97%,且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值得在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用。

患儿患病期间,为减少肺炎支原体感染机率,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同时,鼓励患儿多进食一些热量和蛋白、Vita含量较高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通过合理饮食降低肺炎发病率。加强户外活动,特别是多进行呼吸运动锻炼,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出现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嘴,不随地吐痰,减少飞沫向四周喷射,尽可能的避免病菌随飞沫传播污染空气或传染他人。婴幼患儿病房温度要适宜,经常为其翻身叩背,利于气管内痰液排出,清除上呼吸道感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道畅通,同时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如果患儿病情严重,治疗期间可给予静脉营养供给。日常生活中,对于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在冬春寒冷季节或天气骤变时,要及时增添衣服,外出要加强保暖,防止感冒。

参考文献:

[1]刘良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

[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54例临床分析[J].甘肃科技,2011,27(15):114-115.

[3]田培超,侯明亮,陈国洪.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0-11.

[4]刘丽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医护论坛,2009,16(5):146-147.

作者简介:黄臣(1978年7月25日)男,汉族,重庆丰都县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事儿科工作。

论文作者:黄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黄臣论文_黄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