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管理和维持性透析病人的导管感染,观察强化管理和透析导管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室维持性透析病人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后,观察导管感染率,回顾性调查之前的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 对我院血液净化室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后与之前的资料比较,透析导管感染率降低、透析质量、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透析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透析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
关键词:强化管理;透析;导管感染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治疗手段,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急诊透析、血管条件差或其他原因无法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成为首选。而随着留置导管时间的延长,血液透析过程中极易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不仅极大影响了透析质量,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我院血液净化室通过对2015年8月-2016年2月透析导管感染的回顾性统计分析后,针对引起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强化管理,通过强化管理,2016年3月-8月导管感染率有所下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 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血液净化室透析治疗的留置卡夫导管和临时导管患者共168例。其中男95例,女73例。年龄 58岁~73岁,平均(61.5±5.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81例,糖尿病肾病56例,高血压肾病26例,多囊肾 3例,狼疮肾2例。股静脉置管78例,颈内静脉置管74例,卡夫导管16例。临时导管留置时间1-12周,平均7.5周。透析频率2-4次/周,时间2.5-4h/次。
1.2 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5年8月-2016年2的平均导管感染率为4.5‰,(导管感染率计算方法: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除以同期患者使用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乘以1000‰)。根据调查分析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导管护理操作不规范;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知识缺乏;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差;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度差;患者免疫力低下;医生安置导管无菌操作不严;临时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根据导管感染的原因,强化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专项管理。2016年3月-8月平均导管感染率下降为2.1‰
1.2.1 规范操作流程
置管操作流程:对低年资医生进行标准深静脉置管操作的规范化培训,严格无菌操作,最大化无菌屏障,严格手卫生,并加强督查。
护理操作流程:透析前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准备透析物品齐全,换药时颈内静脉导管患者戴口罩,检查导管敷料有无脱落、潮湿、污染,导管有无移位、扭曲、折叠,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硬结、渗出等感染症状。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管敷料定期更换,(无菌纱布隔天更换,无菌敷贴至少每周更换一次),导管穿刺周围皮肤碘伏消毒,范围大于20cm,导管外露端碘伏无菌纱布擦拭消毒,接头位置应用前后碘伏重复消毒,直到将分泌物和血痂清除干净,抽吸肝素和封管时一管一注射器,严禁公用同一注射器。操作时严格无菌要求,最大化无菌标准,严格手卫生。录制标准操作视频,对透析护士进行标准培训及考核、督查。
1.2.2 加强健康教育
置管前健康教育: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透析治疗并负有沉重的经济负担。长期疾病的折磨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不安、恐惧、逆反和怀疑心理,向患者解释置管的必要性及作用,因人而异进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理解、同情、体贴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深静脉置管的目的、效果、治疗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对深静脉置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置管后健康教育:加大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医护人员通过讲座、现场示范 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注意事项,并建议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需淋浴一定要将留置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3M胶带保护好,淋浴结束或敷料污染、潮湿、脱落及时换药;注意勿使导管扭曲、受压,睡眠时卧向健侧,股静脉置管者应限制活动,以防打折扭曲,颈部置管者避免剧烈活动,穿宽松开衫。穿脱衣裤时避免导管拔出,一旦滑出,应压迫止血立即就诊;若有体温异常、置管处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应立即就诊。
1.2.3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护士护士掌握患者宣教内容、方法、形式和时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对导管管理存在问题的患者重点反复指导,直到患者及家属掌握宣教内容并能主动配合护理、治疗,责任护士对患者掌握内容进行检查、抽问、改进及效果评价。
1.2.4 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急诊透析患者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4周,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6周。对慢性肾病患者准备进入透析前预先做好动静脉内瘘。
1.2.5 增强免疫力:鼓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睡眠、乐观情绪,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戒烟酒,饮食营养平衡,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
2 结果
通过对医护人员、带管患者及家属的强化管理后,2016年3月-8月平均导管感染率为2.1‰,较之前的4.5‰明显下降。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目前临床中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该类并发症的发生除与置管位置、留置时间有关外,还与导管安置、导管护理、手卫生、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免疫力等方面密切相关。通过强化医护人员在安置导管及透析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无菌操作意识,规范操作流程,临时置管首选颈内静脉,尽量缩短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强化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血液透析在感染领域中的防控意识,通过对患者家属的鼓励与关怀,增强患者自我护理的依从性,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从而起到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的[2]。因此,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强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透析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美花,周文英,马金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 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704-2705,2708.
[2]古利.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116—117.
论文作者:兰世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家属论文; 血液论文; 感染率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