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村一品”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品论文,一村论文,主体论文,地位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村一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展以来,许多地区“一村一品”已初具规模,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支撑。近年来,国家对发展“一村一品”高度重视,并多次通过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加以强调。日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期对话,我们请来了研究“一村一品”的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请他就“一村一品”发展中的几个关键生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一村一品”最早起源于日本的大分县,后来在世界各国被广泛推广,我国发展“一村一品”的一些经验也来自于此,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国际上“一村一品”的发展情况吗?
秦富:“一村一品”运动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是在日本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为扭转大分县农村人才和资本外流、产业萎缩的局面而提出来的。该运动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为基本理念,其中“立足本地、放眼全球”,强调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使这些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自立自主、锐意创新”,突出当地居民自主决策,选择和培育本地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创新技术和开发市场等;“培养人才”,重点发掘本地年轻人的热情,培养一批既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又能扎根本地的人才,这也是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最终目标。
由于“一村一品”运动符合日本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一经推出便引起巨大反响,不但使大分县农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还被作为振兴当地农村经济的成功典范在世界上广泛推广,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例如,泰国开展了以开发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工艺品、手工艺品、食品等为重点的OTOP(One Tambon OneProd-uct);马来西亚开展了“SKSP”运动,重点开发当地的食品、纤维、手工艺品、陶器以及旅游服务等产品;蒙古、马拉维、突尼斯等国家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及大分县“一村一品”国家交流中心的援助和支持下,也先后开展了“一村一品”运动。
主持人:您前面提到,大分县发展“一村一品”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一批“既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又能扎根本地的人才”,据我们所知,其实很多国家在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中,也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具体做法吧!
秦富: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大分县在实践中一方面积极依托政府农业改良普及机构和各级农协开展了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人才培训讲习班。据不完全统计, 自1983年以来已培养2000多名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大分县也非常注重改善民众精神风貌,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更重视对精神风貌的提升。目前,大分县除开发出一大批特色产品外,还衍生出诸如“一村一文化”、“一村一体育活动”、“一村一歌谣”、“一村一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了“干劲、朝气、自主、自立”的向上氛围。
泰国政府则采取措施鼓励高学历人才加入“一村一品”运动,已资助7万多毕业生以在乡村半工半读的形式参与到“一村一品”运动之中;另一方面,借助科研机构,培训和指导农民。政府借助相关科研机构以实验示范、人才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取得“一村一产品(OTOP)”示范农户,不仅会得到各种技术支持和辅导,还有可能得到泰国国王或皇室的接见和颁奖。其中,一些在生态农业、立体养殖方面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农户,就曾经受到诗林通公主殿下接见,成为引为自豪的经历。
主持人: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一村一品”的目的是引导农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这些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秦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发展“一村一品”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广大农民搭建一个施展才华、创业致富的舞台,农民在参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更好地学到先进种养技能、加工技术和营销技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从而提高整体综合素质。这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大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村一品”带头人,增强他们发展生产、创业兴业、带头致富的能力。
与此同时,农民作为发展“一村一品”的决策主体和实践主体,从主导产品的选择到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还需要保障其决策自主权,彰显农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精神。目前,有些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还存在被动、等待、观望思想;在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地方,劳动时间剩余、农民素质偏低、致富门路不宽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要不断创新“一村一品”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当地资源,盘活各种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精神。这个过程中,需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政府需要做到支持不包办、引导不强迫、服务不干预,突出农民在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地位,真正形成“民办、民管、民收益”的格局,并依托农民这个主体促进“一村一品”运动的发展。
主持人:如何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秦富: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维护农民权益。“一村一品”是在以乡村为基础的区域范围内,基于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如果农民的种养技能素质偏低,通常会导致生产效率低和产品低质低价,经营管理素质偏低往往引发决策失误和错失市场良机,组织合作素质偏低势必造成农户之间的恶性竞争、损害自身利益。只有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强化投入动力,发挥其在“一村一品”中的主体地位。
保障农民决策自主权,强化投入动力。“一村一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措施,要求生产经营主体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信号及时调整生产决策,如主导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新的主导产品开发和对原有主导产品的替代。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农民有权决策种植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当然,在行使决策自主权过程中,农民也需要以自身职业素质提高为保障,正确调整生产决策,提高收益水平和发展“一村一品”的动力。
主持人:我国各地的实践表明,参与“一村一品”发展的主体除了农民之外,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级政府等类型,在具体工作中,应如何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秦富: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的决策主体和实践主体,主要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地自主决策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尤其是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的依托主体,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主要是从提供技术咨询、统一农资供给、统一产品销售、提高信贷担保能力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的带动主体,主要是指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与农产品生产者建立稳定利益联接机制、从事农产品初精加工和农产品运输、营销等业务的企业。“一村一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一种模式,尤其需要提高主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通过签约、订单等方式将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政府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的引导主体和推动主体,涉及中央部委和省地、县市、乡镇政府,主要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对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引导和扶持。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