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是怎样火起来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怎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16日,蒲江县长秋乡果农陈志远说,自己迎来了丰收“大年”:不到4亩的不知火果林,亩产量2000公斤,按8元/公斤的批发价,已被经销商抢购一空。就连他家里往年的存货也都被抢得干干净净。
蒲江县大兴镇王店村村支书代正霞惊叹今年的果价,“见风涨,比壮猪还肯卖钱”。这一年,村里果农卖六七万元的算是一般水平,卖出了十几万元的也不少。因为果子行情火热,连带着扦插改良、采摘的务工费都涨到了150元一天。
不知火产出大县丹棱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开鹏告诉记者,今年全县不知火价格同比提高70%,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1.8万元。
市场导向 “晚熟”抢占先机
不知火取得这一成绩不是偶然,从产业规划来说,行情的火热部分源于四川省对柑橘产业做出“适度扩大‘晚熟’品种比例”的结构调整,从而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市场先机。
所谓晚熟柑橘包括春见、不知火、清见、塔罗科血橙等系列品种。相较于普遍于10月、11月上市的早中熟果品,晚熟柑橘较好地填补了冬春两季新鲜水果“青黄不接”的市场空白,所以在北方省份尤其受欢迎。
除了迎合市场,这一结构调整也基于四川的气候优势:冬季极端低温天气较少,需要留树保鲜的晚熟果子只要套上纸袋便可平安越冬。这些晚熟的果子当年4月挂果,来年3月才采摘,几乎晒了一整年的阳光,从而糖分充足、口感爽脆。
丹棱县自2005年引种不知火,目前已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十万亩种植基地,并进入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保护名录;与其毗邻的蒲江县也抓住这一机遇,确定了10%特早、早熟蜜桔品种,30%中熟品种,以及60%晚熟品种的柑橘种植结构,由此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眉山市的东坡区、彭山县都在陆续引种晚熟柑橘品种。
对此,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具体如何推广,各地宜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传统种植习惯、气候土壤条件等来综合考虑、因地制宜。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未来两三年内,不知火依然属于稳定的卖方市场。
营销意识 借助电商一炮而红
在产品对接市场的过程中,结构调整和优良品种引进并非“一改灵”。
种植大户陈志远十年前就从眉山引种了不知火的苗木,但由于品种不行,甜度不够,仍然只卖到4元/公斤。后来品种改良,口感变好,不知火逐渐有了口碑,果子也卖上了价钱。但陈志远并不打算扩大种植规模:“老化的果树要更换枝条,产量是大小年相间,大年之后就是小年,这时候我更愿意做好水肥管理。”
对此,蒲江县长秋乡果业协会负责人徐建表示认同,他建议种植户在保证品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优化销售渠道,强化市场保有率,并适时尝试进军中高档市场,而不该一味贪大求全。
有鉴于此,长秋乡政府在古佛村以合作社形式建立了千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与电商“本来生活网”合作,签订了200吨的购销合同。为了保证“一炮而红”,合作社将头批亮相的不知火定位于中高端,进行了“订制”式的精挑细选,严格施肥用药标准,全程冷链运输、冷气库存储。虽然成本上升了,但却卖出10元/公斤的高价,网络营销取得开门红。
在营销手段上,丹棱县也颇有建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丹棱县把不知火推介会开到了北京,吸引了大量经销商和优质媒体的目光,丹棱不知火一时呈脱销之势。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丹棱县一方面增加对不知火高接换种嫁接的补贴,增大种植面积,一方面严格把控质量,防止标准缩水。
然而,李开鹏告诉记者,因为品牌维权意识的缺乏,对商标的无序使用依然是困扰不知火产业发展的难题。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