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推动美国经济高增长的五大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美国经济论文,高增长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0)06-0045-03
从1991年3月至今,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打破了60年代创造的106个月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记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成为战后经济增长最长的周期。在这次经济扩张过程中,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和高额消费并存的,因而被誉为“新经济”。据美国新近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93年至今,美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4%。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9%,失业率降到4.2%,创30年来的最低点,通货膨胀率维持在1.1%的超低水平。[1]
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形成这次的持续繁荣,主要有五大因素:
一、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起,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今天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已高达50%,世界各国的财富正是通过国际贸易的增长源源流入美国。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繁荣,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1、美国具有单方面发行美元的特权。在国际贸易中,美国至少可以实现一次只用美元的印刷成本参与流通的行为,从而达到用印刷美元换取相当于美元面值的各国财富。这种合法的不平等交换是美国经济长期发达的结果。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是世界各国参加和实现国际贸易的手段,世界各国通过输出商品、技术和劳务获取美元,与美国的贸易是通过美元记帐来实现的。应该说,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扩大的国际贸易又将给予美国更多的美元利益。
2、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等同于黄金,但1971年割断了同黄金的关系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则伴随着黄金储备的下降。这一现象在1989年到1997年的8年间反映尤为突出,世界上26个主要国家的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增长228%,黄金储备却下降了1%。目前,全世界美元总量共计23万亿,占金融资产总量的60%和各国外汇储备的70%。[2]在这种形势下,美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得到加强。美元汇率的下降将造成各储备国的外汇损失,美元利益带来的财富效应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结果之一。
3、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元利益的直接结果。在美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中,从1991年至1998年,美国经济连年出现贸易逆差,其中最低的1991年为741亿美元,年平均达1581亿多。1998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到2334亿美元,当年美国经济仍然保持了3.9%的增长。[3]事实上,正是美国具有印刷美元的特权,巨额贸易逆差的现象并不影响美国经济的高增长,反而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条件。
二、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高科技的发展,提高和改造了传统的工业部门。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存在着“时滞”现象。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界50——70年代。二战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3到1973年间,美国取得了65项突破性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成为美国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中生产率的提高,40%——70%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获得的。到70年代,美国物质生产部门中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4]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积淀,虽然经过了70年代中期的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在20世纪90年代的这一轮经济增长中,美国经济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实力。今天,美国制造业的效率比德国和日本高出10%-20%,服务行业的效率比德国和日本高出30%-50%,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从1994年再次雄居世界首位至今,已连续多年稳居不动。
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是这次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早在70年代,美国在石油危机的压力下,迅速发展了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随之而来的是,消耗能源大的钢铁工业在美国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萎缩。汽车、电子、机电、航空、航天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在制造业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高科技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美国信息产业在GNP中的比重不难看出这一点。1972年、1985年、1987年、1990年美国信息产业在GNP中的比重分别为50%、60%、67%、75%。[5]信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1997年的八年间提高了10.4%。[6]目前,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美国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高科技产业已具有世界霸主的地位,在90年代的这一轮经济增长中,美国取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和巨额回报。
三、发达的金融业促进了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美国发达的金融业在为高科技发展注入巨额资金的同时,迅速转移了投资风险,规避了发展高科技在投资上的高风险。
美国发达的金融业为高科技的发展筹集到较为充足的资金。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美国长期处在技术开发的前沿。技术开发加速了资本投资的增加,除了生产设备、市场功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其作用和效能外,许多潜在的投资领域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现出来。1996年,美国用于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投资高达2000多亿美元,是同期其它工业设备投资的1.6倍,美国对计算机技术的投资占世界同期同类投资的40%。[7]1997年美国在研究和开发上的投资是2680亿美元,超过同期英、法、德、意、日、加六国的总和。[8]难怪有位英国经济学家说,美国与欧洲在高科技方面有十年的差距,恰恰是因为欧洲比美国在金融市场上落后十年。
有效的金融市场不仅能筹集到科技发展需要的资金,而且能将资金投资的风险分散化,使投资者放心大胆,乐于此道。
美国的高科技在最近20年间得到迅速的发展,与美国金融市场融资的高效率是分不开的。尽管“新经济”的关键之一是投资者和消费者必须对未来充满信心,金融市场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高效率则把这种信心直接变为现实。在高科技开发研究和科技产业化发展行业的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门类,此类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一般只有10%左右。但在高回报率的吸引下,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应运而生,它们在股票市场上立刻兑现其投资的巨额回报,将投资的高风险转嫁到千万个股民身上,从而可以将风险投资当做一件十分有益的事业来做。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对高科技的投资,让证交所成为风险投资公司兑现其投资回报的重要场所。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甚至为此规定,上市公司不一定盈利。正是由于金融业的发达,股民和消费者的信心十足,导致了投资增加,个人消费开支膨胀,股市价格上扬。这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这次美国经济高增长的又一重要原因
美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纯粹的市场机制成长模式。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调节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对经济的调节和管制,相反,美国政府提高了干预经济的效率,在保证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之间更好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
充分的市场竞争是美国经济增长持续、高效的制度保证。为了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保持企业的创造性,避免因垄断带来的种种弊端。美国早在1890年就通过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之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和法案作出补充和修正。这些法律和法案统称为反托拉斯法。目前在美国,雇员在500人以下的小企业有2000多万个,它们在GDP中的贡献率为40%,其销售额占所有企业销售额的53.5%,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力量。[9]同时,中小企业又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当今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如英特、微软、康派等在80年代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如今,它们在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这些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美国90年代经济的持续、高速的发展。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其技术发明的商业化速度是大企业的1.5倍,其创新成本是中等规模企业(1万人以内)的1/4,是大企业(万人以上)的1/25。[10]
实施反垄断法是美国政府维持自由竞争的重要手段。虽然这次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美国联邦法院最近还是对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提出了反垄断诉讼,并计划对其进行肢解。其实,到90年代中期,以微软为首的美国软件公司已经垄断了全球软件业,仅微软一家企业就垄断了全球私人软件市场90%以上的份额。[11]对微软的肢解实质是把微软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在美国软件厂商间进行再分配。这样做,既维护了美国国内软件市场的竞争与活力,又动摇不了美国软件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不断诞生是自由企业制度的生命力所在。
保持必要的垄断是美国政府对美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又一前瞻性驾驭,也是美国政府的一项中长期战略。为了维护美国中长期的国家利益,保持某些行业和某种程度的垄断和规模,是美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措施。最近,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两公司的合并就是有力的例证。全球的网络业并不象软件业一样,基本上控制在一家或几家美国公司手中。美国的网络业将会遇到来自欧洲大陆的竞争。目前,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中,在网络业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本地的公司,如芬兰的诺基亚、德国的西门子。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产业日益成为反映各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是新兴网络业与传统传播媒体的联合,这不仅可以为传统传媒的发展提供更高、更快的技术基础,还可以为网络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使新兴的网络业与传统传媒公司的合并达到优势互补。美国在线是美国最大的互联网络服务商,1998年,虽然其总资产额不到30亿美元,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53%,边际利润率极高。时代华纳是拥有342亿美元总资产的大公司。[12]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使在线公司丰富的无形资产具备了更多的实际内容,使公司的高市值和市盈率具备了雄厚的总资产基础,也使两公司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合并前美国在线就是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司,合并后将形成行业垄断在所难免,但是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为美国的网络业和传统传媒厂商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了主动。因此,这种行业组织上的创新得到美国政府的允许。
从美国政府对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一事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要保护自由企业制度下的平等竞争,要把美国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放在首位。寻找美国企业驾驭国际竞争与国内平等竞争的结合点是美国政府干预经济、调节市场、维持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目标所在。
五、强劲的消费增长势头刺激了生产和服务业的效益剧增,激活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此次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
从美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消费人口结构看,1946年——1961年这15年间,美国经历了战后第一个生育高峰,出现了所谓“婴儿潮”群体。这一时期出生的人口大约为8000多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3。根据世界人口报的消息,目前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岁。可以想见,约占美国总人口1/3的8000多万人拥挤在1/5的年龄段之间,势必构成强大的消费群体。统计资料显示,美国人消费高峰期的年龄段是在45-50岁之间,1946年出生的人到1991年就正好进入一生中的消费高峰期。在经济学领域,高消费刺激高增长已不是什么新玩意,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的动因。美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这一特征,直接导致了消费总量的持续增加。最近几年。美国消费的增长率年均在5%以上。[13]
从美国消费增长率和消费体制的特征看,美国的高消费和过度消费也是当前美国经济超常增长的主导因素。90年代,不仅美国8000万人口组成的战后新一代仍然处于高收入、高投入和高消费的阶段,形成了股市、投资和消费三兴旺的局面,美国私人消费长期以来一直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3。1998年,美国私人消费比上年增加了3700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8%。这一数字超过了除中国和印度之外的低收入国家全年收入的总和。美国私人消费的增长不但是高额的,而且是超前和过度的。1995年美国人均消费32277美元,总消费额为84901.42美元(当年,美国人口为2.6304亿人)。这一数字比同期美国的GDP和GNP分别高出14605.42和12195.42亿美元。不仅如此,继1998年美国的储蓄率(1998年为5%)降到了65年来的最低点,1999年储蓄率又创新低,导致出现了1933年以来私人储蓄的首次负增长后,美国私人消费信贷仍然猛增。整个90年代,美国银行对工商业的贷款增长了6%,同期信用卡消费贷款却增长了77%,其它消费贷款,如消费分期付款、住宅抵押贷款、租赁等,也增长了19%。[14]可以说,美国经济90年代的高增长和超常繁荣是由于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拉动的结果。
从对美国经济高增长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产业化、资金技术集约化、消费结构多元化和国家宏观调节的科学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美国凭借其高度发达的金融业推动了高科技的快速产业化,在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中充分考虑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一事实,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延长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期。
收稿日期:200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