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早期脑梗死后怎么办论文_杨荣金

发现早期脑梗死后怎么办论文_杨荣金

邛崃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邛崃 611530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由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所以人们应该对此注重起来。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脑梗塞早期的六大症状:一,突发眩晕,患者会感觉到眩晕,站立不稳或者不明原因的跌倒。二,肢体麻木,突然感觉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者嘴歪流涎。三,言语突然不清楚,表现为言语含糊不清,甚至不能说话或者能够说话,但不能理解别人意思。四,整日昏沉欲睡,无法予以控制,五,性格情绪改变,突然出现性格思维,智力行为的改变。有可能是脑部问题。六,视觉改变,突然出现短暂视物模糊,黑朦,单眼失明。患者如果出现上述六大症状之一都要及时就诊神经内科,进行及时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初期发现患上了脑梗塞可以服用药物,在常规治疗中,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常用静脉溶栓药物为尿激酶,尿激酶属于纤维蛋白溶解性药物之一,是人体尿液的提取物,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溶系统,同时能够把溶酶原裂解转化成纤溶酶,达到溶栓的目的。如果患者有脑水肿的现象,可以用浓度为10%的甘果糖,主要是可以改善人体脑部的代谢活动,还能够起到降低颅内压,眼压等效果,增加脑血容量,改善人体脑部的血液循环;如果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也可以用白蛋白,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起到降压的效果,改善人体颅内水肿的现象。

丁苯酞是近年来国内开发的Ⅰ类用药,常用于治疗脑梗死,国内多位学者认为丁苯酞可改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增加梗死病灶区的侧支血流可影响脑梗死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多个病理生理环节,进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时可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脑细胞造成的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氯吡格雷作为噻吩吡啶类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能修饰血小板ADP(二磷酸苷糖)受体,可有选择性的抑制ADP结合其血小板受体,阻断ADP诱发的血小板活化,防止其他激动剂引发的血小板凝聚,以免形成血栓,加重患者的病情。依达拉奉属于羟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抑制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发生病理性改变,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羟自由基浓度,预防迟发性神经原坏死,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因此,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时可发挥其相互协同的作用,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患上了脑梗需要改善人体的神经的功能,还需要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人体脑部的代谢以及循环,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是需要卧床休息的,千万不宜太过于劳累,医生会选用保护脑组织的药物,降低人体脑部的代谢,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常见的药物有氧化物歧化酶、巴比妥盐、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另外还需要配合性的用一些溶栓的药物,这样综合性的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预防人体形成其他类型的并发症。

论文作者:杨荣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发现早期脑梗死后怎么办论文_杨荣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