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法”部分教学探讨_植物论文

“生物分类的阶元”一节的教学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物分类的阶元”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生物的分类”一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该课要求学生能按序说出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知道同种生物雌雄个体互相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即越是大的分类单位,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生物的分类”之前的生物各类群的教学内容,由于是五彩斑斓的、具体且可感知的,常使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而“生物的分类”却常使学生感到抽象乏味。同时,教材对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是直截了当的文字叙述,教师该通过何种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记住,避免死记硬背呢?教师又该怎样使学生明白7个阶元之间的大小关系实则是一种从属的、包含的关系呢?基于以上问题,再结合课改中关于“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理念,笔者作如下的设计。

1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理解分类等级与生物共同特征的关系

编排系列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彩色图片,并彩打出来(选用的有变形虫、青霉、香菇、细菌、克氏鳌虾、海星、蚯蚓、水母、鲫鱼、蛙、龟、麻雀、壁虎、衣藻、葫芦藓、肾蕨、玫瑰、月季、蚕豆、苹果、水仙等近30种生物的彩图)。课前请学生将这些图片剪好,上课时下发。课堂上,学生以4~6人为单位进行活动,将彩图上的生物按从“界”到“种”的顺序依次分类。具体做法如下:

1.1 认识“界” 先请学生将图片上的生物分成两组。学生一般能把绿色植物和动物分开,但对细菌、真菌的归属可能不知所措,所以应提示,从细菌、真菌有无细胞壁等方面考虑,与植物归为一组更合适。然后告诉学生,这两组生物在分类上分别叫植物界和动物界,“界”是最高的分类等级。

对于知识层次较好的班级,尝试5界系统的划分,这既契合教材“拓展视野”栏目中对生物分界的介绍,又体现分层教学理念。当然,为防止活动陷入天马行空的状态,应给予限定性提示:在2界系统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划出,分别另立一界为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青霉等真菌无光合作用,亦应从植物界划出,新立一界为真菌界。

1.2 认识“门” 先把动物界中的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然后指出,这些脊椎动物所属的分类等级叫“脊索动物门”。“门”是“界”之下的第二个分类等级。接着,让学生回答图片上的无脊椎动物分别是以前学过的哪几类。在学生回答出它们是原生动物、节肢动物后说明,前面学过的8类无脊椎动物就是动物界之下的8个门,即原生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同样,请学生将植物界中的植物分成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等。

1.3 认识“纲” 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脊索动物门动物,提问它们分别是以前所学的哪几类脊椎动物?在学生回答出鱼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后解释,它们就是脊索动物门下的几个纲:鱼纲、两栖纲、哺乳纲、鸟纲和爬行纲。至于无脊椎动物,无论是课堂时间还是学生现有的学识水平,都不适宜再对它们进行分类。接着,关注种子植物。编排的都是被子植物,请学生观察这些被子植物的叶形,根据叶形是宽阔的还是狭长呈带状的,将它们分成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至此,对活动做一下小结,发现分类等级和生物之间的关系已得到体现:在最高的分类等级界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但生物彼此共同特征最少;等级降到门再到纲,包含的生物种类渐次减少,但生物彼此共同特征增多。共同特征多,表明亲缘关系近。

1.4 认识“目、科” 这一步由教师直接讲述:对双子叶植物再根据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被分成许多不同的目。如,图片上的蚕豆和绿豆属于豆目,而月季、玫瑰、苹果属于蔷薇目。同样,目下分成不同的科。蔷薇目中月季、玫瑰和苹果都属于蔷薇科。

1.5 认识“属、种” 观察苹果、月季和玫瑰,根据它们单、复叶情况,枝上刺的有无,把它们分成两类。在学生指出月季、玫瑰均为复叶,枝上都有刺,共同特征多,应归为一类后说明,它们都属于蔷薇属,而苹果是另一属植物。生活中我们经常分不清月季和玫瑰,正是由于同属的植物亲缘关系很近,共同特征很多。

但月季、玫瑰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请学生对照它们的图片仔细比较,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由此引出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物种,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教学设计具“伸缩性”,即根据所授班级的不同水平而进行可增或减地进行调节。如,学生的能力较差时,适当减少分类的图片,以降低活动难度;反之,学生学有余力,则增加分类的难度,请学生对生物进行5界系统的划分等。

2 利用“盒中盒”形式,直观表示分类等级与生物共同特征的关系

虽然前述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分类的7个等级及其与生物共同特征的关系,但那么多的图片在活动中该如何归置呢?图片只有按照分类的结果合理摆放,所要的结果才能更清晰地显示出,为此引入“盒中盒”模式,即大盒套小盒。现以植物界为例说明。

首先,把所有的植物图片放在标注了“植物界”的大盒里。然后,在这些植物被分成蕨类、苔藓和种子植物之后,分别将它们移放到标注了“蕨类植物门”、“苔藓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的小盒里,这3个小盒套在“植物界”的大盒里。

接着,种子植物门盒子里套写有“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2个小盒,盒里放进相应的植物。余下的依此类推。总之,学生在每一步的分类活动之后,就将分类好的生物图片归置到代表一个分类等级的盒子中去。

在学生进行盒中盒操作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把这种盒中盒关系逐步绘制成如下所示的板图(图1),图中的黑白圆圈代表本课分类活动的最终结果:蔷薇属的玫瑰和月季。这个图使得7个分类等级间的从属、包含关系以及分类等级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图1 利用“盒中盒”表示分类等级图示

3 以新事例阐释传统知识,使课堂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最后,在解释同种生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时,通常以骡为例,说明驴、马虽在人为条件下交配生骡,但骡是不育的,因为驴、马是不同的物种。而在教学中结合我国动物园繁育成功狮虎兽、虎狮兽的科技新闻进行阐述,并展示相关图片,这就增强了课堂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并赋予课堂时代性。并且,还收集了有关狮虎兽的科教视频,作为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播放观看。

标签:;  ;  ;  ;  

“生物分类法”部分教学探讨_植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