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诞生五十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五十周年论文,电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电视艺术50周年论坛召开,相关领导提出建立电视剧评判标准
《新京报》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在近日举行了中国电视艺术50周年论坛。广电总局领导以及王扶林、任大惠等业内资深制片人参加了论坛。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实题材电视剧始终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主线,而对于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评判也不能仅仅依靠收视率,还需要建立对电视剧评判的文化标准。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而50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也播出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电视作品。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表示,无论是过去的50年,还是在电视剧的未来发展中,现实题材始终是中国电视发展的主线,“中国电视从诞生开始,就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们的情感为主,这条主线也使得电视这门艺术成为今天百姓最喜欢的娱乐内容,这也是中国电视的光荣传统。”李京盛司长认为,之前所有中国电视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大部分都是现实题材作品,比如《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北京人在纽约》等等,而现实题材中的一些边缘题材创作则不能成为主流,“不是不能涉及这些社会矛盾,而是同时要有引导”。
对于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评价标准,李京盛司长认为,不能认为电视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就是粗糙的,也不能把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现在缺乏对电视的文化评判标准,收视只是传播标准,不能绝对地认为一部电视剧收看的人越多就越好,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对电视评判的文艺标准,和收视率相结合才能综合判断一部电视剧。电视适合表现有历史背景的时代生活,也可以表现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革,这是电视发展的好机遇。”
二、七个第一折射中国电视剧50年
《北京日报》回顾了中国电视剧50年历程中的一些历史性时刻:
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的演播室内直播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当时的演播室里因陋就简地搭起了一个小小的舞台布景,两部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画面。由于是直播形式播出,《一口菜饼子》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第一部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1年,中央台播出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9集),“简陋”得让人难以置信。主角江波的国民党军装,没时间特别赶制,只能去借。借不到裤子,只好将人物的全身镜头改为半身镜头。
第一次商业广告“炸”荧屏。1979年春节,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内地的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容酒”广告;当年3月9日,上海电视台转播一场国际女子篮球赛,中间插播了男运动员喝饮料的广告,观众纷纷向电视台和其他机构反映,认为“电视台播错了!”
第一部译制剧《巧入敌后》。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电视剧稀缺。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
第一部室内剧《渴望》。1990年,中国第一部室内剧54集电视剧《渴望》诞生,“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成为当年的一道独特风景。
第一部海外拍剧《北京人在纽约》。1993年开播的《北京人在纽约》是第一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
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该剧在1994年拍了40集,1995年完成了80集。
三、中国电视剧“出口”还很难
《新京报》报道,戛纳时间4月7日上午,2008年度法国戛纳电视节正式开幕。来自北京的多家影视公司亮相戛纳电视节,国内电视剧再次面临着海外市场的检验。从参展剧目看,《汉武大帝》等古装剧与武侠剧依然是国内电视剧的主流。对于国内电视剧来说,“走出去”依然是一步艰难的行动。
制作问题:粗制滥造的剧集多。实际上,对于国产剧“走出去”的问题,广电总局一直相当关注,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曾经多次表示,“电视剧不仅要对准国内市场,也要看到国际市场,争取‘走出去’。”面对曾经在国内刮起过一阵阵“旋风”的日剧、韩剧作为竞争对手,国产电视剧在走向海外市场的时候却相当艰难。业内人士周宴西告诉记者,国外电视台对于电视剧的制作要求非常高,内容先不谈,单单是播出画面的技术标准就是一般国内电视剧达不到的,“国内电视剧现在还是粗制滥造的比较多,两三个月就拍完了,一般韩国电视剧的单集投资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电视剧只有四五十万。”
市场反响:收购价格低于5年前。国产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收购价格上也并不占据优势,目前海外市场对国产剧的收购价格甚至比五年前还要低。一位制片人坦言,“以前单集可以卖到30多万元,现在连10万元都卖不到了,主要还是国产剧在海外市场的收视率比较低,在电视剧的宣传、剧本创作、导演手法上都有问题。”
四、电影工作者频获殊荣
《新京报》报道,“2008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颁奖典礼”上,余男、王小帅当选青年领袖。主办方《南方人物周刊》介绍说,本次评选不以国内定义(14岁至28岁为青年)为准,而是用国际通行的45岁以下为青年的标准进行评选。评委会认为,王小帅呼吁“为电影努力,这就是责任”体现了当代电影人的精神。王小帅在领奖时称,“赚钱不赚钱不是问题,如果能做一些东西让人们在文化领域获得更多收益是值得的”。余男则表示,领奖前自己还很犹豫,但看到一起领奖的人以后,觉得很自豪。她理解的青年领袖,应该就是精神上有独立思想的人。“彰显人格魅力的东方女性”是评委会给余男的评语。文艺界其他入选者还包括主持人胡一虎、演员陈建斌等。
《新京报》报道,由凤凰卫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媒体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袁隆平、郝慰民、巩俐、成龙、姚明等12位在科学研究、公共事务、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杰出华人获得了各项大奖。
成龙在获奖感言中则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我自己每拍完一部电影,会问自己,这部电影可以给儿子看吗?如果可以给自己的儿子看,我就可以给全世界的人家的儿子看。其实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你给予人家的好处越多,你成功越大。”
巩俐因为2007年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优秀表现而获得了2007影响世界华人文化艺术类大奖,评委会对巩俐的评价是,“一个好的演员,如果给她好的舞台,就会闪闪发光。”巩俐表示,以往她所获的奖项几乎都与电影直接相关,是对专业的肯定,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很不同,是一种特别的荣誉与激励。
五、中国动漫任重道远
新华社报道,我国动画片分钟数在2003年至2007年的短短4年间增长近10倍,2007年达到10万分钟。许多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速度惊人,但国产动漫作品投资回报率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动漫企业严重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政策导向模糊、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创作理念单一是中国动漫产业的三道“紧箍咒”。
政策:直接补贴为主,短期效应明显。自2004年4月广电总局推出《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通过组织评审、定向扶持等多种手段,给予动漫生产企业以资金、政策倾斜,截至2007年年底,动漫研发机构已达5400多家,我国动漫产业形成了“政策推动型、财政补贴型”的发展模式。但动漫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资金回报率低,如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众多获奖作品中,几乎每部投资成本都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票房最好的作品也只有600万元人民币左右,难以实现“叫好又叫座”。
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合格人员尚不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447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1200所院校设有动漫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达10万人。然而,动漫产业人才的需求具有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良好的理论素质,更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不仅需要良好的文学修养,更需要全面的艺术表达能力。院校精英化课程教育(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每年只招收3至5名学生,数量有限;而院校大众化课程培养模式,师资质量又难以保证,高水平的教师少之又少。动漫制作横跨电脑设计、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投入成本大,教育周期长,合格的从业人员只能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目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内容:民族特色不鲜明,缺乏核心竞争力。近几年,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孙悟空”成了中国动画片的代名词和主题词,我国动漫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屏幕上很难再出现《葫芦兄弟》、《阿凡提的故事》等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在“内容为王”的动漫产业中,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挖掘民族文化宝库,立足国内观众需求,无疑应成为我国动漫产业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六、网络侵权案件呈现高发态势
《青年报》报道,由于未经授权提供香港TVB电视剧的播放服务,沪上8家网吧和其中部分电视剧的片源提供商被推上被告席。上海市二中院对这8起著作权纠纷案进行集中宣判,8家网吧共计赔偿6.5万元。同时,上海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行业协会正和影视提供商积极协商,网吧看电影收费势在必行。
《新京报》报道,一家网吧复制并播放电视剧《东方之珠》供上网者观看,因其未获授权而被诉。近日,北京市二中院作出终审判决,拥有该网吧的北京亿兆先锋互联网上网服务有限公司赔偿《东方之珠》著作权人2万元。承办此案的法官表示,网吧为吸引上网用户,在其局域网内存放大量影片供用户观看、下载,迎合了一些上网用户观看影片的需求,但很多网吧管理者不注重知识产权,影片没有著作权人的许可,给某些影片的发行造成冲击,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虽然在局域网络环境下传播与以往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形式不同,但其行为同样属于网络侵权。
新华社报道,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因电影《杀破狼》、《长恨歌》网络传播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原告发现重庆的一家网络运营商未经其许可在其网站上提供上述电影作品的在线播放服务后,遂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网站擅自提供知名电影作品的在线播放服务存在著作权侵权责任,被判赔偿1.5万元。
《新闻晨报》报道,因未经授权播放电视剧《天龙八部》、《金枝欲孽》及电影《新街口》,上海杨浦区鞍山路上一家名为“超梦”的网吧被告上法庭,并被索赔15万元。近日,杨浦法院公开审理此案,这也是杨浦法院知识产权庭成立后公开审理的首案。网吧辩称,它不对网民收看以上电视剧及电影收费,也未以此获得任何收益,且网民通过第三方开设的网站观看影视节目,与网吧没有关系。庭审结束前,双方均表示愿意调解。
“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法院集中宣判10起网吧侵犯电影著作权纠纷案。华谊兄弟起诉瑞得在线松杰上网服务中心未经授权,在其开办的网吧内提供《集结号》等影片的在线播放。法院一审认定网吧侵权成立,判决赔偿华谊兄弟6000元到2.3万元不等的经济损失。其中,电影《集结号》一案赔偿数额最高,为2.3万元。
七、转型升级,影视基地尝试突围
《中国文化报》报道,大型影视基地建设风生水起,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影视基地面临的是一个并不乐观的市场环境。困境和转型是目前这一领域的两个关键词。
我国影视基地建设滥觞于上世纪80年代。1987年,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建成使用,它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此后,广东中山、宁夏银川镇北堡、浙江横店等大型影视城大量涌现。然而,这些功能雷同的大型影视基地不久便遭遇了发展瓶颈。到2002年,据国家旅游局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影视主题公园盈利者仅有一成,亏损的倒有七成。
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有三:一是早期的影视基地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二是重复建设、各自为营导致市场严重饱和。三是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粗放型的增长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大量影视基地坐困围城,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面对发展困局,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一方面,一部分影视基地向“大而精”的路线发展。首先,“大产业”发展路线日趋明显。在这一点上,横店影视基地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横店靠高科技工业起家,其六大主导产业包括了磁性材料、机电产品、医药化工、轻纺针织、建筑建材,影视文化旅游只是其中一项。因为有庞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横店在影视基地的发展上有充足的资金供应。其次,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造景点来招揽顾客,而是深度发展产业链。而另一方面,一些影视基地则开始向主题公园转型。其中,张贤亮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就告别了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成为了以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为主题的旅游主题公园。
八、香港影业日渐衰落,融合独立才是出路
《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香港电影产量和票房双双创下二十年来的新低,堪称“冰点”。数据显示,1997年香港电影年产量为186部,但随后持续下降。去年,香港电影首轮放映的产量只有51部,成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产量最少的一年。而现在,连传统的贺岁档期和圣诞档期,香港电影也在逐渐失守。
香港电影迅速盛极而衰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不少制作公司只图眼前票房,粗制滥造,而演员疲于奔命应付了事。在当年,一部电影常常半个月拍完,没有剧本,全靠临场发挥。甚至一部僵尸片成功,接着就拍100部僵尸片;一部英雄片成功,接着就拍100部英雄片。对此,成龙坦言: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跟风模仿之作严重败坏了观众胃口,也让电影必然走向死亡之路。
《京华时报》报道,在香港金像奖颁奖之际,两位香港电影界的前辈人物香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金像奖新一届组委会主席陈嘉上、本届金像奖组委会副主席曾志伟畅谈了他们对香港电影的看法。对于香港电影的现状与未来,两人的观点很一致。他们认为香港电影要接受融合的大趋势,更要走自己的独立之路。
对于香港电影市场的前景问题,曾志伟认为,有些影片由于内容和题材的原因,根本就不适合内地市场,所以要懂得放弃。陈嘉上表示:“内地市场虽然很重要,但并非是香港电影唯一的市场。电影市场应该要划清。比如内地、欧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和本土,都是香港电影的市场。要坚持本土特色,就一定要坚持创作的自由。现在开放与融合是电影界的大趋势,这是好事情。”
在接受采访时,无论是陈嘉上还是曾志伟,都一再感叹,现在香港电影界最大的缺憾是缺少新人新血,这尤其体现在编导方面。曾志伟感慨地说:“大家看看今年这份名单中最佳导演的提名情况,简直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陈可辛、杜琪峰、许鞍华、尔冬升都是在这个行当里闯荡了快30年的人物了。唯一的新导演游乃海也并不年轻。之前他与杜琪峰编剧合作也快20年了。”至于演员方面,他也说自己很难找出像周润发、刘德华、张曼玉这样的巨星,“我不想打击新人,他们也都很努力。但不可否认现在的新人缺少突出的才气。”
九、美国影视界维权斗争仍在继续
《中国文化报》报道,美国影视演员公会4月15日开始与代表资方的影视制作人联盟就未来3年的劳务合约进行谈判。由于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长达100多天的编剧罢工使影视业遭受沉重打击,因此这场谈判受到广泛关注,心有余悸的好莱坞影视娱乐圈担心劳资纠纷可能再次引发席卷全行业的罢工。
影视演员公会的一些官员透露,他们希望从新合约中获得比编剧和导演更优厚的条件。在此前编剧及导演公会与影视制作人联盟的谈判中,有关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发行的影视节目的收入分成一直是谈判双方争执的焦点。在此之前,好莱坞影视公司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尚未形成收入稳定的发行模式为由,拒绝向参与影视节目创作的人员提供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新京报》报道,美国影视编剧公会(WGA)“秋后算账”。编剧罢工结束,编剧公会于4月21日公布了28个在罢工期间继续工作的编剧的名单,而22日,罢工针对的对象美国影视制片人协会(AMPTP)立刻对此事进行了反击。
4月21日,编剧公会一封公开信中公布了28个“工贼”的名单。在信中以嘲讽的语气表示,他们仍然可以按照美国劳动法的规定享受编剧公会和制片人协会签订的协议带来的权利,但是他们已经“自愿放弃”了参加公会会议、担任公会领导以及参加公会的任何活动的权利。这28个编剧在10500个编剧公会会员进行14周的大罢工时继续为制片人工作,大多给一些日间播放的肥皂剧写剧本。编剧公会在公开信中写道:“那些人必须被拒绝在一臂之外,我们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而评判他们——他们是工贼,把所有我们冒着风险艰苦斗争所追求的一切置之度外。”
编剧公会的罢工造成了洛杉矶市30亿美元的损失,但是今年6月底制片人协会和两大演员公会的合同也将要到期,如果到时未能达成新的协议,演员公会可能会进行大罢工。现在,演员和制片人双方的谈判正在严格的保密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好消息是,他们已经和95部独立制片电影片方签订了协议。
十、“韩流”电视剧遭遇发展瓶颈
新华社报道,2000年以后,来自韩国的影视剧和音乐等大众文化产品迅速进入亚洲市场,形成独具特色的“韩流”现象。但是,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迅速发展和辉煌之后,“韩流”电视剧由于题材缺乏创新等原因,从2007年起面临危机。
在韩剧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韩剧曾经借着裴勇俊和李英爱等明星的人气,在2002年至2006年间创下每年出口额增长30%至40%的佳绩,许多日本电视台甚至设置了专门时段,全年播出韩国电视剧。然而,韩国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2007年6月对韩剧最重要的三大市场日本、中国和中国台湾在上半年进口韩剧和节目编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韩剧的热度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悄然减退。
日本国内播放韩国节目的电视频道数从2005年的64个下降到2006年的36个,到2007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0个。2007年上半年,日本的主流电视台中,只有NHK、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和TBS电视台播放韩剧,且数量总共不超过10部。在2007年6月的上海电视节上,韩国电视节目对华销售额为650万美元,比2006年在该电视节上的977万美元减少了近1/3。
韩国文化界人士指出,韩剧的危机源于两大问题:第一是创新危机。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后,韩剧的题材日益匮乏,一旦某种题材的电视剧热播,马上会有大批的“克隆”作品出现,这些题材重复的电视剧难免让人厌倦。其次是单向输出带来的文化逆反心理的挑战。在“韩流”的强势推动下,韩国向周边国家单向输出影视产品的同时,文化优越感悄然滋生,政府行为的加入,更让周边国家对韩国借电视剧“搭卖”韩国历史观、文化习俗甚至饮食的做法产生逆反心理。
十一、俄罗斯电影票价大涨
《中国电影报》报道,2006年普华永道对俄罗斯平均电影票价的估测是101卢布(4.12美元),而今莫斯科的电影票价已经达到150—500卢布,也就是6.12—20美元;在当地,平均月工资仍然不过524美元,每月的养老金平均只有130美元。电影票价相当于工薪阶层平均工资和退休收入中不小的一部分。
作为俄罗斯最大放映商卡洛电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奥格罗德尼科夫将票价的多变归因于放映质量的不同。他说:“有些影院的票价在周末和节假日不会上调,但那些都是老影院,不能保证放映、音效或是服务质量。”俄罗斯第四大放映商电影公园的运营及开发主管伊万诺夫则认为,电影票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影院地处俄罗斯商业中心,租金极其昂贵。《今日俄罗斯影业》的票房分析家拉夫罗夫却将票价过高的责任直接归结到放映商头上,他说:“影院负责定价,但是发行商将头几周的电影租金定得很高,也在背后起到了刺激作用。俄罗斯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发行商可以为所欲为。”
虽然在欧洲和美国,预定坐席已经逐渐变得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俄罗斯的电影票仍然被分为普通票和贵宾票。有的影院甚至专门开辟小容量影厅,票价高达正常值的三、四倍。
十二、日本发现现存最早动画电影胶片
新华社报道,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近日表示,该馆胶片中心已证实武藏野美术大学外聘讲师松本夏树2007年购得的两部电影胶片是现存最早的日本国内剧院放映的动画电影胶片。据共同社报道,胶片分别是1917年6月公映的影片《钝刀》和1918年2月公映的《浦岛太郎》的胶片。此前保存的最早的动画电影胶片是1918年8月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胶片。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胶片中心根据影片当年公映时杂志刊登的影评等资料,确定松本夏树购进的胶片为上述两部作品。胶片中心对胶片进行了数码处理,再现了当时的色彩。胶片中心研究员板仓史明表示,这是一次几乎要触及日本动画史源流的发现,胶片保存状况如此完好真是个奇迹。
标签:中国影视论文; 电视剧论文; 电影市场论文; 北京人在纽约论文; 一口菜饼子论文; 渴望论文; 李京盛论文; 剧情电视剧论文; 中国电视剧论文; 内地电视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