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论文_于晓梅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论文_于晓梅

黑龙江农垦饶河农场小学 于晓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的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转变观念,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当前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演得多”,学生“读得少,写得少,练得少 ”。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读书活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讲解、提问、板书等活动所占用。这种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读得少,写得少,主动参与时间的机会少了,再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其次,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学习重“理解”轻“积累”,更别说运用了。教师很少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言,说课文中的语言,记课文中的语言,用课文中的语言,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而是在内容上大做文章,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以致教完一篇课文,学生只理解一些内容和浅显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课只有打破传统观念,致力于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培养“语感”,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于课堂,在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我抓住文中优美语段,通过让学生默读、自由读、齐读、赛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到金华双龙洞的美景后,再让学生通过“读”把对山川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表达出来,这些朗读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我说:“双龙洞如此迷人,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个女生走到讲台前,我相机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其实,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语言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在语言实践中“练”出来的。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创设适宜学生的语言活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学得”与“习得”的双重转化中,生长语言能力。

三、“破一卷”与“破万卷”并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位学生六年的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这是对“破万卷”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破万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这便要求我们还要抓好课内“破一卷”的训练。缜密选择,悉心指导,方能实现“破一卷”与“破万卷”这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爱的教育》《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课外阅读积累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在这些教学尝试中,我体会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论文作者:于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论文_于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