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每个孩子的身边,一般围绕着4个、5个,甚至6个大人。孩子从小所有事情几乎都不用自己动手,由长辈们包办了。现在的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什么事都依着他们,以至多多少少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受不得一点挫折,遇到困难知难而退,没有解决问题的魄力。
教育无巨细,呵护孩子的自尊,树立孩子的自信,需要老师的爱与宽容,用老师那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宽容孩子的一切,相信孩子幼小的心灵,一定会重新定格,重新闪光。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
小组合作学习是人人参与的学习过程,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的分工,互助合作。小组长在组内是解决问题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因此,小组成员的安排就尤为重要。因为我所教的是一年级学生,没有成绩的定位,在安排小组时,只能考虑到孩子的性别、自我表现能力、自我约束力等方面,将51个孩子分成12个学习小组。开始时,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轮流当小组长,在每次的合作展示中,老师从内发现可塑性高的组内领导者,最终正式确立小组长。这部分孩子也许不是学习最棒的,但他们一定是组内成员与老师之间最好的联系沟通者。小组的出现与存在,是教学成功的基石,只有有了最棒的小组合作集体,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
二、在小组中尊重差异,鼓励合作,帮孩子树立自信
只要充分尊重孩子,孩子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由于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因此,在小组中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位置:倾听者、提问者、受助者,还是主导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孩子主动参与活动,轻松地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得到老师正面的鼓励,我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跟孩子这样说:“你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昨天有了进步,奖你一朵红花。”“某组在完成老师交给你们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得很好,每个人都集中精神加入了,真好!你们小组每人得到一面小旗。”“某组在讨论的时候,某同学帮走神的组员改正了这个小缺点,他是不是很棒啊?我们大家该不该跟他学习?”等等这些,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每天的一点一滴,老师都注意到了,他们小组的成绩靠的是每个组员的参与,不允许有一个人走神,我才是小组学习的主人。
三、在小组中抓住无错原则,勇于交流,帮孩子增强自信
孩子怕说错,说错了话就挨批,这是他们固定的生活思维模式。在这方面,一开始组建小组的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我喜欢你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说错了不要紧,错了我们才知道对的是什么,只有在错中我们才对正确的结果记得牢固,不说的孩子就失去了验证自己想法对错的机会,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个问题,你就会有出错的可能性,你是愿意现在在小组内说出来,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知道自己的对错,还是以后错了再改呢?孩子们的答案肯定是现在。
鼓励孩子有勇气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加入讨论。告诉孩子:老师喜欢在学习中勇敢提出问题的孩子;老师喜欢善于思考的孩子;老师喜欢提出自己见解(意见)的孩子。只有坚持无错原则,孩子才会真正感觉到,我是可以的,我能行。
四、在班集体中交流,点拨收获,让孩子展示自信
孩子在小组内各抒己见,通过互相表达与倾听,既相互交流自己的问题,表现了自己,又可以了解别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助于摆脱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小组合作中,老师不但要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还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如何分工、如何讨论、如何补充等细节的具体指导,让每个孩子逐步学会有效合作,同时使每个孩子的个性、能力、思维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充分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后,孩子会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小组交流的局限性,让孩子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这就是全班交流。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孩子把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老师恰到好处地相机引导,孩子对老师的点拨内容讨论归纳,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孩子创造了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学习氛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每个孩子在小组合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论文作者:张兴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孩子论文; 小组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的是论文; 错了论文; 都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