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5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例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TOAST分型,分为CE组、SAA组、LAA组,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LAA组、CE组治疗后的2小时、7天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SAA组治疗后2小时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CE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AA组、LA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不同TOAST分型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加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疗效最为显著的主要包括CE组、LAA组患者,而SAA患者的表现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治疗过程中,CE患者应注重密切观察病情,并加大护理力度,以免出现出血事件。
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低剂量静脉溶栓;rt-PA;TOAST分型
对于脑血管疾病而言,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比较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脑梗死患者居多。超早期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脑组织病变比较急性,导致脑部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的态势,从而导致在血液灌注区域内,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的出现,其中,出血性脑梗死、栓塞型脑梗死等比较常见【1】。现阶段,rt-PA静脉溶栓,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于闭塞血管实现再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相关报道中,在不同TOAST分型的影响下,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效果的差异性比较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主要选取9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结合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LAA、SAA、CE(分别代指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其中,LAA组男女分别为20例、10例。SAA组男女分别为15例15例。CE组男女分别为16例、14例。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5±10.6)岁、(61.2±10.5)岁、(61.5±10.3)岁。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差异并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取rt-PA的剂量应保持在0.9mg/kg,总量10%实施静脉推注给药,给药时间避免超出10分钟,剩下的药量联合100ml生理盐水静滴,1天后实施头颅CT检查【2】,在没有发现出血的情况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持续3个月左右。
1.3疗效标准
在治疗前后,加强NIHSS评分的应用,以此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数取值范围为0~45分,在分数为0分的情况下,表示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比较轻。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NIHSS评分对比
LAA组、CE组治疗后的2小时、7天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SAA组治疗后2小时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3组NIHSS评分对比 (x±s,分)
3.讨论
现阶段,在临床超早期脑梗死治疗过程中,溶栓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恢复脑血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有效控制。在新兴的静脉溶栓药物中,涌现出了rt-PA,有助于分解好纤维蛋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rt-PA作用时间快,停给药5分钟左右【3】,清除率在50%左右。其代谢周期比较短,但是rt-PA,可以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对纤溶酶原水平予以降低,给药后一个星期内,可以实现有效维持。
综上所述,通过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对于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大的帮助,CE组、LA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SAA患者的表现则差一些。
参考文献
[1]李颖,余曼,伍绍强.高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06):655-658.
[2]张幼林,崔颖,曾一君,黄红莉,张海燕,郑永真,刘欣,杨卫兴,赵坤英,郑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0):2404-2407.
[3]曾玮.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37-38.
论文作者:时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脑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差异论文; 评分论文; 急性期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