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公司绩效、规模的相关性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绩效论文,规模论文,实证研究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公司绩效机理研究,指出湖南省上市公司绩效、规模、经营者持股和年度报酬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么属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合二为一的内部人控制,要么是属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相分离的“政企不分”;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它们共同的弊端就是没有科学的激励、绩效机理理论指导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规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最主要的目标,十年来,我们为此作了大胆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甚至于还付出了部分国有资产流失的沉重代价。但其结果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从激励机制的建设方面来进行一些实证研究,分析、总结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以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进行。
一 变量选择、研究假设以及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一)变量选择
(1)上市公司经营者。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公司内部拥有绝对的权力,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可以产生绝对的影响,进而左右公司绩效,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来说,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并且,根据代理理论,董事长和总经理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也构成一级代理关系,且该代理关系较之股东与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简单。因此,本研究中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仅指董事长和总经理。
(2)激励。理论上激励所包含的变量因素很多,如年薪、股权、期权、职务消费、福利等物质激励和荣誉、地位等精神激励。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实施期权激励,而职务消费、福利及一些精神激励的相关数据又难以获取,因此,本研究选取激励变量为年薪、股权。其中,年薪表示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经营者年度报酬;考虑到仅有两家公司经营者持股比例大于10%,其余公司经营者持股比例都很低,而且相差无几,因此,我们把股权定义为哑变量,当经营者持有公司股权时,取值为1,当经营者不持有公司股权时,取值为0。
(3)绩效。上市公司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包括了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市场占有状况、技术领先状况及社会效益状况等七个方面几十个评价指标和评议指标,但投资者最关注的指标只有一个,即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因此,本研究选择的绩效变量为净资产收益率。
(4)规模。本研究选择公司总资产金额作为公司规模的测度指标。
(二)研究假设
(1)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公司绩效越好,经营者的年薪就应该越高;反之亦然。
(2)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公司规模越大,经营者的年薪就应该越高;反之亦然。
(3)上市公司绩效与经营者持股呈正相关关系。即经营者持有股权的公司绩效好于经营者不持有股权的公司绩效;反之亦然。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的样本为截止2002年12月31日湖南省的全部36家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在2003年4月30日以前披露的2002年年度财务报告;二是来源于对各上市公司进行的专项问卷调查。
(四)数据处理
为了研究的便利和使研究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经营者激励与公司绩效、规模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对某些原始数据作了必要的技术性处理:如对于董事长未在上市公司领取报酬的,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比照年度报告中薪酬最高的董事会成员或者高管人员录取数据;对于民营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若经营者是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经营者的持股比例采用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若经营者不是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则采用本人实际持股比例;对于国有股权比例,则将所有股东持有的国有股与国有法人股股权比例相加。
二 数据分析和基本结论
(一)数据分析
1.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全部样本36家,经营者的平均年薪为15.25万元,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33%。其中,国有控股样本26家,经营者平均年薪为14.62万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956%,经营者年薪与净资产收益率之比为495;民营控股样本10家,经营者平均年薪16.89万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911%,经营者年薪与净资产收益率之比为214。样本中年薪最高的为60万元,其净资产收益率为4.11%,经营者年薪与净资产收益率之比为1460;年薪最低的为3万元,其净资产收益率为4.22%,经营者年薪与净资产收益率之比为7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比是民营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比的2.3倍;经营者年薪最高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比是经营者年薪最低的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比的20.6倍。尤其是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间,差距更大,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2.51%,经营者的年薪仅为4万元;而另一家亏损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1.9%,经营者的年薪却高达25万元。剔除3个亏损样本后,我们选取33个样本,占总样本的91.67%。我们按照经营者年薪标准将样本空间分成6组,并计算出其对应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如表1。
表1:经营者年薪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年薪均 收益率
组别 样本量
值(万元) 均值(%)
分组标准
1
53.80 3.957 年薪5万元以下
2
78.86 5.628 年薪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3
11 13.17 6.337 年薪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4
5
19.10 6.666 年薪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5
2
23.25 3.380 年薪20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
6
3
46.17 7.569 年薪25万元以上
注:“以上”均不包含本数,“以下”均包含本数;
对这6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经营者年薪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显示出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呈现出中度正相关关系。
2.经营者年薪与公司规模的相关性分析。在全部36家样本中,资产规模平均值为17.76亿元,经营者平均年薪为15.25万元,相应的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的比例为1.16。公司资产规模最大的为92.27亿元,其经营者年薪为20万元,相应的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的比例为4.61;资产规模最小的为2.07亿元,其经营者年薪为4万元,相应的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的比例为0.52。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比是资产规模最小公司的8.86倍。其中,国有控股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为19.84亿元,经营者年新均值为14.62万元,相应的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的比例为1.36;民营控股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为12.34亿元,经营者平均年薪为16.89万元,相应的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的比例为0.73。国有控股公司的资产规模与经营者年薪之比是民营控股公司的1.86倍。可以看出,经营者每一万元年薪管理资产相差极为悬殊。我们按照资产规模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组,并分别计算出其经营者对应的年薪如表2。
表2:经营者年薪与公司规模比较分析表
年薪均 资产均
组别 样本量
值(万元)值(亿元)分组标准
1
36 15.2417.76 总体
2
3
7.5 3.23 总资产5亿元以下
3
10 10.57 7.42 总资产5亿以上10亿以下
4
11 19.5 11.59 总资产10亿以上15亿以下
5
4 12.0016.69 总资产15亿以上20亿以下
6
8 16.0645.14 总资产20亿元以上
注:“以上”均不包含本数,“以下”均包含本数。
对表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经营者年薪与公司规模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8,可以看出,经营者报酬与资产规模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3、经营者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在所有36家样本中,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的样本为16家,经营者没有持有公司股份的样本为20家;经营者持股比率最高的为22.58%。我们按照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与否,把样本空间分成二组,并分别计算出各组公司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如表3。可以看出,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司绩效要低于经营者没有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司绩效,经营者持股与公司绩效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表3:经营者持股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组别 样本量 经营者持 净资产收益分组标准(经营
股测度值 率均值(%) 者持股比率)
1 36
4.33 全部样本
2 20 07.092持股比率为0
3 16 10.884
持股比率不为0
(二)研究结论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1)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与假设1相一致。即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经营者年薪激励并不是很公平。(2)上市公司经营者年薪与公司规模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假设2基本一致。即经营者年薪与公司规模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二者的关联度很弱,经营者每一万元年薪管理资产相差极为悬殊。(3)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与否与公司绩效呈现完全负相关关系,与假设3相反。即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司绩效反而比经营者不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司绩效差。
三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原因分析
1.经营者年薪之所以与公司绩效、规模呈现上述关系,主要是因为:(1)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目标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十年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已初见成效,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法人治理机制、较为合理的公司绩效评价机制和与公司绩效、规模挂钩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经过调查,在36家样本中,有12家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完善了法人治理机制,成立了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健全了经营者激励机制,强化了经营者薪酬与公司绩效、规模的关联关系。(2)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代表,并不是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指的委托人,即不是股权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股权代表的不同设置,给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当股权代表与经营者分设时,由于股权代表只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个人利益与公司绩效没有关联性,因此,股权代表为了追逐剩余控制权的最大化,容易忽视代理人的个人偏好,即出现国有股东过度干预下的政企不分现象。此时,股权代表就会想方设法限制经营者年薪,即使公司绩效很好,规模很大,经营者年薪也不会很高。而当股权代表与经营者不分设时,经营者(股权代表)既掌握了剩余控制权,又掌握了剩余索取权,为了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就容易出现所有者虚位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此时,经营者(股权代表)就会想方设法提高年薪,即使公司绩效很差,规模不大,经营者的年薪也会很高。显然,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国有股股东没有依法正确行使股东权利,才导致了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规模的关联性不十分显著,出现了经营者年薪激励不公平的现象。
此外,在我国,经营者还存在比年薪高得多的隐性经济利益,如职务消费等,也是导致经营者年薪与公司绩效、规模的关联性不十分显著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公司董事长的车辆补贴一年就超过4万元,有的公司董事长一人一年的职务消费就达200多万元,比起经营者的年薪来,不仅要大得多,而且还不如拿高薪那么引人注目。
2.公司绩效之所以与经营者持股呈负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1)经营者持股数量过小。除了两家民营资本控股的公司,董事长个人间接持股超过10%以外,其他34家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持股比例都在万分之一以下。由于经营者持股比例过低,对于经营者来说,一是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发言权;二是红利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比较吝啬,很少给投资者派发现金红利;即使是派发现金红利,也是少得可怜,对经营者起不了什么激励作用。(2)经营者持股不仅没有给经营者带来经营决策权,反而带来了损失。从资本收益方面来看,近几年我国股市行情持续低迷,股份不断贬值,经营者很难直接从股价上涨方面获得好处。
(二)对策建议
通过前述分析,我们认为,要充分调动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政府应该依法正确行使国有股股东权力,而不应该让任何个人按照个人偏好滥用股东权力。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和完善法规、规章,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科学、合理、统一、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是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基础,也是经营者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作为国有股股东,政府要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市场占有状况、技术领先状况及社会效益状况等七个方面对公司绩效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
其次,政府应该统一制定、出台与公司绩效挂钩的经营者激励规范化合约。作为国有股股东的政府,为了使各个上市公司的经营者能够获取合理、公平的激励,有权利也有义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制定、出台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与公司绩效密切关联的经营者激励规范化合约。
第三,政府应该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具体明确公司绩效评价和经营者激励的操作程序和办法。作为国有股股东,政府不可能、也不能够直接承担对各个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和经营者激励的具体工作;作为经营者本身,当然也不能够自己评价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自己决定自己的报酬。为了体现公正、客观,具体工作应该由社会中介机构负责,政府只需负责出台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办法。
第四,政府应该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检查监督是经营者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可靠和必要保障。作为国有股股东,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政府有权力进行监督;同时,为了防范经营者的败德风险,政府也有责任进行监督。
2.取消经营者的隐性收益,全面推行公开、透明的规范化激励合约。经营者隐性收入的存在,会严重干扰经营者的价值取向,误导经营者的行为选择,削弱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因此,为了强化公司绩效评价对经营者的价值导向作用和激励机制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作为国有股股东,政府应该坚决、果断取消经营者的一切灰色收入,严厉查处经营者的一切黑色收入,全面推行公开、透明的规范化激励合约,接受投资大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3.采取MBO的激励措施,提高经营者持股比例。经营者利用红利收入和部分年薪收入,逐年受让国有股权,使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提高经营者利益与公司绩效的关联度和经营者对公司绩效的关切度,进一步强化经营者持股的激励作用。这种MBO的激励措施本身,就是对经营者的极大鼓励,既能促使经营者为了达到对公司拥有一定控制权而竭尽所能,又能促使经营者关注公司近期绩效和长期绩效,同时还能加大国有资本的运营力度,实现国有资本的增值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