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改革在世界共运发展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义论文,论我国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改革的成就,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而且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必然有着巨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发展,这一意义将表现得更加充分。
一、我国改革为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改革早在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它表现为南斯拉夫实行自治制度、苏共20大后对经济机制进行改革、东欧一些国家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等等。60年代以前,各国的改革都相继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改革的结局看,除南斯拉夫外,各国的改革都没有导致对传统社会模式的根本变革,并相继出现了曲折性变化。70年代后期,东欧大部分国家的改革再次高涨。同时,由于1978年后中国改革的开始和发展、1985年后苏联改革的开始和发展,在国际共运中逐步构成了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高潮。但是,到8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改革出现了两种根本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苏联和东欧各国相继脱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不仅没有导致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创新,反而葬送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世界共运遭到了重大的挫折。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排除了各种干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从而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创建新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及其成就,使世界共运摆脱了几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根本问题上的困境。中国的改革及成就是世界共运发展中的伟大创举,它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是世界共运发展中的宝贵财富,并为世界范围变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现实的依据。
我国在变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是很丰富的,它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于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为重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调整各项政策和推动其它各个领域的改革的策略;关于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理论、政策和做法;关于“两手抓”的方针等等。这些经验都是我国20年来改革实践的光辉结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20年来最根本的经验之一,它对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步形成的意义,更值得认真加以总结。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起步和深入发展,首先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失败,根本原因之一正在于没有彻底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无论苏联、东欧的教训,还是我国的实践都证明,社会主义各国若不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破教条主义的禁锢,就不能结合本国特点和时代特点解决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问题,其路线和政策将不是“左”倾,就是右倾。而无论“左倾”还是右倾,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中国改革的实践所证明的这一宝贵经验,是极具普遍意义的。
二、我国改革为正确认识较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是社会主义由理论进入实践、由一国发展为多国的世纪。但是,20世纪社会主义无一例外的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伟大创举和基本特点,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却既不同于马、恩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序列的设想,也不完全等同于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特征的论述。这就说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会存在特殊的规律。在十月革命后70余年,二战后40余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各国都曾为此作出过巨大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重大突破的程度。在中国20年来的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也是世界共运史上第一次对比较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特殊规律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这是中国改革对世界共运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
第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在20世纪的社会条件下跨越本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和政治统治的阶段,首先夺取政权,但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经济关系的渠道,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洪流引入到了落后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只要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必然会在这里暴露出来,并和这些国家的特殊矛盾相联系,从而表现为异常复杂和极端尖锐的社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广泛传播的基础上,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就可以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联合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斗争,沿着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发展,并一举夺取政权,而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在一些资本主义比较不发展地区首先胜利,并非完全脱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是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在落后国家的特殊表现形式。
但是,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不能中断的。所以,在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资本主义未经过充分发展这一现实和自己的国情,冷静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要从物质上为社会主义本身创造立足和发展的前提,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等历史没有来得及完成的任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还要利用和发展市场经济,而决不能照搬马、恩在19世纪根据发达资本主义的特点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一些原则,这是比较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特殊规律的基本点。事实证明,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基本问题上长期处于困惑和困难的境地,都犯有严重的错误。这也说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绝非易事。在我国20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中,我党对此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并全面地贯彻于改革实践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之中,成为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整个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点。
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要求。
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越性。从较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要求看,由于这些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一任务实际上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附带地加以完成。可是,这些国家都缺乏大工业的基础,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在这种基础上,在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和国内和平建设的情况下,如果不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地位,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那么这里就不能建立大工业的、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既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也不能铲除封建主义残余,更不能战胜国际资本主义的“演变”。所以,能否迅速发展生产力,已是这些国家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可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此认识不足,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以政治运动冲击经济建设,甚至大力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的错误,从而既违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违背了这些国家的特殊规律,使这些国家的社会基本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与不发达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处于不断尖锐化的状态之中,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必须给予充分回答的重大问题。在历史反思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明确提了出来。
第三,作为历史发展深刻内容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次更替而不能跳跃前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体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一般发展阶段。所以,根据生产力水平确定自己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调整生产关系,是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一特殊规律认识不清。在脱离较落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主张社会主义超阶段发展或不分阶段发展。这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事与愿违的错误在世界共运史上多次重演。其结果,不仅没有加速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反而使社会主义事业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党就是基于对这一特殊规律的充分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等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是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必然要求。
19世纪,马、恩在预见未来的新社会时,认为在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社会应是一个取消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产品经济的社会。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几乎都是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国家本来就没有经过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还需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这项历史任务,所以一下子超越商品经济阶段而直接跳入产品经济,必然违背各国的实际。然而,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片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产品经济”的论述,否认社会主义生产的商品经济性质,排斥、否定市场机制,甚至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整个社会缺乏生机和活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不能超越商品经济阶段,而且还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经济结构和经济机制,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短缺经济时代结束,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正是和充分认识这一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理论和教条化认识方法,根据本国经济状况和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确定公有制和其它经济成份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践积极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发展,更是认识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重大突破。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是极为重视的,他们把建立公有制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强调的重点,还是对公有制性质和基本原则,而不是公有制的现实形式。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很长历史时期,虽然把公有制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但由于强调以较快的速度把两种形式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固定化、绝对化、神圣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一定时期的实践上,甚至把这一点作为社会主义时期两条路线的分界点,并采取了一系列过激的措施,使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研究成为禁区,更谈不上对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重新审视了传统所有制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又在这一基础上科学界定了公有制的科学内涵,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大胆地吸收和利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迅速发展生产力、追赶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会遇到基础薄弱的困难,同时也面临着缺乏科学管理、先进技术等一系列困难,甚至还包括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特别在现代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上述一些困难和落后之处,就成为本国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要克服这些问题,就不能排斥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可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一方面来自于一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封锁,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左”倾观念以及人为地设立的一些不应有的禁区,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并严重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认真探索和回答了利用、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在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并把对外开放作为两个基本点之一。同时,也在理论上突破了关于姓“资”姓“社”的教条主义思想,关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确立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20年来,我国也正是通过对外开放战略,使社会主义中国纳入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并以新的姿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三、我国改革是世界共运走出低谷的伟大实践之一
从19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世界共运,经历了140余年的曲折发展, 目前再次走入了低潮。在国际共运史上,低潮时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因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伟大运动。它既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性的产物,也是一种不断迎接各种挑战、经受各种考验、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过程。所以,对当前的世界共运低潮,既没有必要惊慌失措,也不能消极对待。正确的态度就是客观地分析它产生的原因,积极地探索走出低谷的途径。
从表面看,这次低潮的出现是和近年来西方各国共产党的发展困难,以及所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及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相联系的。但实质性的根源之一还在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新科技革命对全球的影响,特别是当代世界主题的变化对世界国际共运发展进程的影响。
当前,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却充满生机,蓬勃发展,这种发展的基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真总结了国内社会主义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真正认识到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世界主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当前的形势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上说,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上说,由于它在中国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结合,所以它又是当代活生生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所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成功经验,反映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原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更深层次上为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革命相结合提供了榜样。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国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世界共运走出低谷的伟大实践之一。
标签:公有制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经济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