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论文_蒋艳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论文_蒋艳

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 蒋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逐渐显示出重要地位,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板块,更是有着重要位置。然而,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分属的范畴不同,语言基础规则也有所差别。所以,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阻碍。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文言经典篇目,这些文言文承载着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言文的教学和学习,不仅关系到思想的传承,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而且,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是高考试题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基于以上原因,一线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文言文的教学。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笔者认为培养文言兴趣,变革教学方式,夯实文言基础是实现文言文高效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重视文章朗读,培养语感

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知道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却说不出来,有一种“话在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感觉,而这时候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且形成终身记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感。与古人所说的“读书万遍,其义自见”是一个道理。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朗读教学。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课前领读。在讲授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必须要先向学生朗读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要体现出来,这样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形成深刻的记忆。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读”,例如举行朗读比赛、分角色朗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教师都必要以饱含情感来要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朗读的作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悟性

教给学生、并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知识的方法,因为其是进入文言文殿堂的金钥匙。以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来说,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不断积累实词,实词最鲜明的特点是一词多义。因此,从教师教学角度而言,教给学生总结一词多义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得既多又牢固,且学得有趣味,不枯燥,比如教学生用“关联法”学习“朝”字。“朝”字原本的意思是“早晨”,但在我国封建社会臣子早晨必须拜见君王,于是就有了“朝拜”之意,而拜见君王的地方也可称为“朝堂”,而朝堂又是封建王朝权力与国家的象征,就产生了“朝代”之意。同时大臣拜见君王必须面向君王,就又出现了“朝向”之意。一个简单的“朝”字,如此一分析联系,妙趣横生、词义也丰富许多,学生也更愿意接受。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好文言文非常重要。此外,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悟性,慢慢爱上文言文。

四、灵活处理教材,架起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讲究便捷、通畅、易懂,而文言文因其特征的缘故就相对显得晦涩难懂了,这就致使学生在理解和审美方面形成了障碍,不免容易让学生有厌烦情绪。怎样拉近两者的距离,使学生能贴近品味就成了文言文课堂待探究的问题。而我就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联系现实生活。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忙碌于名利的追逐,匆匆行走于充满着生硬建设的大街小巷,这种机械的生活,让人不由得畅想“兰亭聚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道,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然后发一声感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反映生活的真谛所在。如此以来,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了共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也会随之主动参与,文言文就显得意趣多了。第二,走近学生的心灵,高中学生进了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自发或自觉的会探录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当想到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或许会感伤不已,但学到苏轼的《赤壁赋》中看待人生的“有限”和“无限”,幸许会豁然明朗,揭开雾纱见晴空。这样,文言文就真的贴近了现实生活,而学生中那份原有的距离感就少了。

综上所述,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文言文知识,通过科学有效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领会文言文中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从而形成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兰芳.新课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探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7(8).

[2]黄三荣.浅议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2).

[3]徐丽君.采得百花方成蜜——高中文言文教學有效衔接的“归纳整理教学法”初探[J].文学教育:中,2016(7).

论文作者:蒋艳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思考论文_蒋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