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
每位女性均会经历妊娠分娩这一阶段,而分娩过程中带来的疼痛感是常人无法承受的[1]。为了缓解产妇的痛苦,医学领域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中提出将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当中,该麻醉处理并不会对患者的活动能力造成影响,因此又被称之为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2]。根据本院妇产科于2016年02月至2019年05月这一时间段到院接受治疗的64例分娩产妇,分析研究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据本院妇产科于2016年02月至2019年05月这一时间段到院接受治疗的64例无痛分娩产妇,根据产妇入院后床位单双号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32例常规组产妇实行基础分娩,年龄最小21岁,最大30岁,平均年龄(25.8±3.8)岁,妊娠时间处于(37~41)W之间,平均妊娠时间(39.6±2.4)W;而32例研究组产妇则实行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年龄最小23岁,最大32岁,平均年龄(25.8±4.3)岁,妊娠时间处于(37~41)W之间,平均妊娠时间(39.6±2.4)W,对常规组与研究组产妇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常规组:给予产妇基础分娩以及心理干预,消除产妇负面情绪;
研究组:当产妇处于第一产程活跃阶段时,其宫口开至1~2cm左右,此时对产妇给予常规的L1~2 或者是L2~3硬膜外穿刺间隙穿刺,在头端处置入3~4cm管,并将1.5%盐酸利多卡因复合液3ml以及1:20万肾上腺素注入其中,反复观察并确认人蛛网膜血管或者是下隙未出现硬膜外导管误入,随后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异常反应表现。初始剂量0.4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25%罗哌卡混合液100ml。将其平面调整为<T9,与ZZB-IMC的全自动PCEA(全自动注药泵)对患者实行输注镇痛液,其配方为0.4μg/mL舒芬太尼联合联合0.08%罗哌卡混合液95ml,而其背景剂量则为每小时4~6mL,其单次注射剂量为每小时4~6mL,将其锁定时间控制为15min。一直到产妇的宫口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后停止用药,并不断的肌力产妇下床进行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产妇在不同产程自身镇痛情况,按照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对三个不同产程阶段生产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距离并对比2组产妇所用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2组产妇VAS评分比较
如下图表1所示,研究组产妇在第一、二、三产程的VAS评分与常规组产妇相对比,显著偏低,(P<0.05)。
2.2 2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如下图表2所示,研究组产妇在第一、二产程时间与常规组产妇相对比,显著偏低,(P<0.05)。
3 讨论
为了缓解产妇在三个阶段的分娩过程中承受的痛苦,第一产程是受到来至宫缩造成的疼痛,第二产程是受到来至会阴部牵拉造成的腰椎节段疼痛。单纯依靠常规的心理疏导根本无法缓解疼痛,强烈的痛感会引起儿茶酚胺分泌过量以及产妇换气过度,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3]。因此,临床中常利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复合少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而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对产妇的神经以及心脏等所带来的毒性伤害偏低,可利于产妇临床分娩镇痛。而舒芬太尼属于一种极为强效的阿片受体镇痛药,且效果时间长。
本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在第一、二、三产程的VAS评分与常规组产妇相对比,显著偏低,(P<0.05);研究组产妇在第一、二产程时间与常规组产妇相对比,显著偏低,(P<0.05)。可见,对产妇实行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产妇在产程中的疼痛感。
总而言之,针对分娩阶段产妇将可行走无痛分娩镇痛应用其中,能有效缩短患者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李辉霞, 谢可, 胡灼军.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20):2801-2803.
[2]卢园园, 毛卫亮, 夏瑞强, 等.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9):1042-1044.
[3]孙云波.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对分娩结局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四川医学, 2017, 38(4):408-411.
论文作者:赵亚娟 卢吉灿 刘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产妇论文; 常规论文; 时间论文; 卡因论文; 硬膜外论文; 偏低论文; 这一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