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法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_项目后评价论文

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确权论文,成果转化论文,评价论文,项目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1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7)10-0020-06

0引言

对于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对其开展了研究,并在很多专著和文献中发表了学术见解和相关评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尚未形成一种通用的评价方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价大体分为项目前评价、项目中评价、项目后评价以及项目后跟踪评价四个主要方面。其中,项目前评价侧重于转化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中评价侧重于项目实施进程评价和过程控制;项目后评价侧重于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项目跟踪评价侧重于项目实施转化后的后效性分析[1-2]。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侧重于对项目实施效果优劣的评判,由于转化项目分析数据较易获取,使得决策者可以通过项目实施效果来分析转化项目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得失[3]。此外,注重于项目转化效果分析的后评价可以辅助找到影响项目转化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将效果分析得到的有效管理信息反馈于项目前评价,有利于更好、更准确地评价待转化项目的转化前景,这为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信息[4]。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提供一种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体系。

1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内涵

当前对于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呈现出定量化、系统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主要借助于经济数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和复杂科学等学科内的研究方法对项目评价开展定量模型研究,运算过程复杂且工作量庞大,大多需要借助高性能计算机来完成大型算法。但作者认为评价方法的好坏不应该片面地体现在其使用了多少数学模型,交叉了多少学科,运行了多么庞大的算法等方面;项目评价方法的核心价值应用在于其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就本论文的研究内容而言,项目后评价方法应体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效果分析的特点,核心问题在于:(1)构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践可行性的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及相关数据特征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构建数学模型,结合实证分析,提供合理的评价结果,验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3)剖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效果的隐含信息,总结得失,继而为以后的投资决策和项目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2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2.1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的考核重点及相关因素

当前,实业界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后评价一般侧重于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但随着项目实施后其外部效应的逐步体现,实施项目的各关联方及政府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于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5];学术界也就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单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研究过于理论化和普视性,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当前研究成果具有较明显的闭门造车的痕迹[6-8]。本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特点开展分析,确认该类项目的转化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1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出转化项目的盈利能力、获利能力、资本金运转效率等方面。

2.1.2社会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往往会形成某一社区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社区就业及社区经济均有很现实的促进效应,且由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运转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术、营销、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项目团队成员,转化项目的实施,必然会提高项目团队内外相关人员的素质,为社会提供一笔宝贵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2.1.3环境效益

经济的发展不应超越环境的最大承载力,经济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项目的运转及成功实施转化后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同样不容忽视。此一部分主要考核项目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项目主要原材料的性质、项目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污染量大小和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

2.1.4扩散效应

本文研究的是一类着重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项目,因此项目后评价中应体现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扩散效应,主要考核科技成果的扩散范围、由转化而产生专利数以及核心技术的更新周期等方面。由上文中所述的四个主要考核方面及各方面的考核因素,可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评价指标的含义及优劣判别准则

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总目标、4个2级指标以及13个3级指标组成;其中13个3级指标的具体含义及判别标准如下。

2.2.1经济效益类指标

2.2.1.1超额动态投资效率(Dynamic Investment Efficiency)

DIE测度了项目的动态投资效率,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ODIE=DIE-1(2)

该指标表述了项目动态投资效率同项目盈亏平衡点的正负偏移程度,该指标是正指标,可以直接在项目间两两比对判断优劣。

2.2.1.2销售利润率

(3)

公式中利润总额为项目损益表中的所得税前利润,该比率反映单位销售收入所创造的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是项目最重要的现金流入,没有足够大的税前利润,就不能支持所得税、投资人股利、偿还本金,就无盈利和发展。

2.2.1.3已占有资本回报率(ROCE)

(4)

该指标属于投入资源报酬类型,虽然它类似于项目传统指标投资利润率,但与投资利润率相比,有以下优点:(1)分子采用息税前利润,可以避免财务条件(融资方式、结构不同和所得税率等因素)不同的影响,使不同项目在投资使用效率方面更具有共同比较的基础。(2)分母没有采取总投资,一是由于在总投资中,对利润产生直接贡献的一般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因此该比率着重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获取息税前利润的能力;二是为了与企业已经通用的该指标保持一致。鉴于世界著名石化企业和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已经将该指标作为财务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采用此指标用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入资源回报率。

2.2.1.4净资产收益率

(5)

净资产收益率也属于投入资源报酬率型指标,它反映了项目单位权益资金投资获取年税后利润的能力,是评价项目权益资本获取报酬水平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是项目股东特别关心的效率型指标。鉴于在企业绩效和项目绩效评价中,该指标被财政部和多家银行视为基本指标,并给出相应标准值,将其列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指标之列有其一定的优越性。

2.2.2社会效益类指标

2.2.2.1项目就业效果指标

项目就业效果是指由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而引起的就业量增加,该指标是转化项目体现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待业率较高的地区,单位投资所能带来的就业机会应该越多越好;但对于高科技项目,就业效益指标的优劣标准就应适当降低。可用以下指标来衡量就业效果:

单位投资就业人数=由项目引起的新增总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额×100%(6)

2.2.2.2人才与团队培养

是指由于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而引起的团队成员个体素质和项目团队整体管理经验及水平的提高。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判定标准如下:①显著提高;②提高较大;③有所提高;④不明显。

2.2.2.3社区经济拉动作用

是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社区经济发展及相关经济实体发展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该指标是定性指标,其判定标准如下:①效果突出;②效果较明显;③有一定效果;④效果不明显。

2.2.3环境效益类指标

2.2.3.1综合能源消耗

常用以下评价指标:

(7)

(8)

由于不同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后所形成的产品,在形态的大小、重量、科技含量、单件产品价格和功效上存在千差万别,因此使用单位产值综合能源消耗指标更能体现项目的综合能源消耗状况。

2.2.3.2资源利用

表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生产产品所使用原材料的性质,体现其紧缺程度及可获性的大小;此外,从资源经济学的视角考虑该问题,也可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项目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程度。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判定标准如下:①利用污染性废物;②利用再生性资源;③利用有限资源;④利用稀缺资源。

2.2.3.3项目环境影响指标

(9)

式中,N表示项目生产排出污染物的种类;Q[,i]表示第i种有害物质的排放量;Q[,i0]表示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第i种物质最大允许的排放量。若各排放物对环境影响差别较大,可分别赋权求值。该指标是定性定量结合指标,判断标准如下:①几乎零排放;②污染量小;③污染排放量较高;④污染排放量高。

2.2.4扩散效应指标

2.2.4.1科技成果的扩散范围

是指科技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该指标是定性指标,具体的评判标准包括:①多行业广泛采用;②本行业的普遍使用;③行业内某产品系列的采用;④特定产品的专门采用。

2.2.4.2核心技术的更替周期

是指科技成果所包含的核心技术在多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从而不被新技术、新工艺所取代。该指标是定性指标,判别标准为:①10年以上;②5~10年;③3~5年;④1~3年。

2.2.4.3由转化而产生专利数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专利。该指标是定性指标,判别标准为:①0项;②1~2项;③3~4项;④5项或5项以上。

3 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2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每个转化项目同时考核其4个效益层面共13个评价指标的优劣,使用熵值法确权对23个转化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分为两部分:(1)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主观方法(AHP方法)和客观方法(熵值法)相结合确立综合权重。(2)结合综合权重和实证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完成实证分析。

3.1基于AHP的主观权重确定方法

应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向30位专家邮寄了专家调查问卷,经过几次信息反馈,共有27位专家的问卷信息被采用,信息采集率为90%;针对如表2所示的指标体系共获取27×5组(27代表专家人数,5代表判定矩阵)判定信息,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信息合成后,最终求得5组分层指标权重和1组整体指标权重,参见表3~表7。

表2 T准则层下的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T1) 社会效益(T2) 环境效益(T3) 扩散效应(T4)

指标权重(%)

30.2

21.5 22.7 25.6

表3 T1准则层下的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 超额动态投 销售利润率 已占有资本

净资产收益

资效率(T11)(T12) 回报率(T13)率(T14)

指标权重(%) 19.824.4 29.1 26.7

表4 T2准则层下的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 项目就业人才与团队社区经济拉

效果(T21)

培养(T22) 动作用(T23)

指标权重(%) 33.0 20.5 46.6

表5 T3准则层下的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综合能源循环资源项目环境

评价指标 消耗(T31)利用(T32)

影响(T33)

指标权重(%) 33.529.7

36.8

表6 T4准则层下的各个评价指标权重

科技成果扩由转化而产生核心技术更

评价指标

散范围(T41)

专利数(T42) 新周期(T43)

指标权重(%) 35.8

37.626.7

3.2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及综合评分计算

确定13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指标赋权值。具体实施步骤如下[9-10]:(1)获取客观实证数据;(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3)根据熵值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

3.2.1实证数据的来源

数据来源于调研后可以获得较为准确数据的2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部分项目尚未完成,根据其最近几个年度的表现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获得实证分析数据。由于预测必然同实际状况有一定偏差,因此多少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11-13]。但本文所涉及的实证分析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作者认为,瑕不掩瑜,不影响对评价方法的深入研究。

3.2.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表1可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和定性类指标混合构成,针对不同的指标需要分别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期解决指标数值的量纲差异问题[14-17]。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3.2.3客观权重的计算及综合评价

应用熵值法,可以确定2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13个评价指标的客观指标赋权值及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如表8和表9所示。对2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结果开展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分析结果。

图1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结果分类图

由表8和图1可知,23个转化项目的转化效果大体可以分为5个类别:

第一个类别的4个转化项目评分介于0.9~1.0之间,说明该类转化项目的转化效果非常优异,转化项目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都十分显著,转化项目的运作和管理获得了全面的优质绩效。

第二个类别的6个转化项目评分介于0.75~0.90之间,呈现了该类项目不俗的转化效果,但项目转化的总体经济、社会和技术效益不如第一类转化项目,且个别项目过于偏重某一方面效益的体现,从而存在“木桶短板”的现象。

第三类项目共计7个,其评分介于0.55~0.75之间。该类项目其整体转化效果不突出,但是就某一个效益层面上看具有可取之处,因此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说实现了投资方、承载方和转化行为主体方的项目转化价值。

第四类别有3个项目,评分值介于0.40~0.55之间。该类项目转化效果很一般且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缺乏投资价值,转化效果无法达到投资者、承载方和行为主体方的预期目的。

第五类项目共计3个,其评分值低于0.40。此类项目转化效果很差,应该在前评价中就尽早得以识别并予以淘汰,避免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标签:;  ;  ;  

基于熵法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_项目后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