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管理的探究论文_宋阳,宋皓然,史强

关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管理的探究论文_宋阳,宋皓然,史强

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 辽宁省 110141

摘要:集中供热的目的在于维持室内气温适宜,使建筑物得热与失热始终处于平衡。供暖管网水平失调而造成用户冷热不均是供暖系统的常见问题与多发问题,因此对整个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供热调节变得至关重要,如此才能使系统达到安全合理和高效运行。以下就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管理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运行 调节 管理

一、供热调节的类型及特点

根据供热调节地点的不同,供热调节可以分为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个体调节。集中调节在热源处进行调节;局部调节在热力站或用户入口处进行调节;个体调节是在散热设备(如散热器、暖风机、换热器)处进行调节。集中供热调节容易实施,运行管理方便,是最主要的供热调节方法。但即使对只有单一供暖热负荷的供热系统,也往往需要对个别热力站或热用户进行局部调节,调整用户的用热量。对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通常根据供暖热负荷进行集中供热调节,而对于其他热负荷(如热水供应、通风等热负荷),由于其变化规律不同于供暖热负荷,则需要在热力站或用户处配以局部调节,以满足其要求。对多种热用户的供热调节,通常也称为供热综合调节。对于分户计量的供暖系统,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体调节,热源根据用户及室外气温的变化进行被动的集中运行调节。

二、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的管理

集中供热的目的在于维持室内气温适宜,使建筑物热量的得与失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因此运行期间,随着室外气候因素的改变需要进行适时的调节,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因此集中运行调节分为:质调节;量调节;分段改变流量调节;间歇调节。

1、质调节在进行质调节时,运行时循环流量始终保持设计值不变,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这种调节方式,网路水力工况稳定,运行管理简便,采用这种调节方法,通常可达到预期效果。集中质调节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1)缺点:由于在整个供暖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量总保持不变,消耗电能较多。同时,对于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如仍按质调节供热,往往难以满足其他热负荷的要求。例如,对连接有热水供应用户的网路,供水温度就不应低于70℃。热水网路中连接通风用户系统时,如网路供水温度过低,在实际运行中,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也过低,这样会产生吹冷风的不舒适感。在这种条件下,就不能再按质调节方式,而采用其他调节方式进行供热调节了。(2)优点:采用质调节,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由于网路供水温度随着室外温度升高而降低,有利于提高热源的经济性,节约燃料,而且操作简单,只调节水温,不必调节流量,热力工况较稳定。

2、量调节就是将采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初寒期、严寒期和末寒期三个区间,根据水的潜热与流量成正比的概念,对于每个时期热水的流量即指室外温度低的寒冬区间中保持大的流量,使用流量大的循环泵;在室外温度高的初冬和末冬区间保持小的流量,使用小一点的循环泵。(1)量调节的缺点:水力工况稳定性差,实用性差。(2)量调节的优点是节约水泵电耗,可在流量较小时容易引起严重的热力工况垂直失调,如果在间接连接的系统中加以采用,则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但流量不断改变实现很困难需要进一步研制推广。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内,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3、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与纯质调节相对比,由于流量减少,网路的供水温度升高,回水温度降低,供、回水温差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从散热器放热量的热平衡来看,散热器的平均温度是保持相等的,因而供暖系统供水温度的升高和回水温度的降低的数值是相等的。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量调节的优点,既能省电,又能避免热力工况失调。

4、间歇调节属于一种辅助的运行调节方式。常见的方式是:在初末寒期,热源为单台锅炉的采用间断运行,热源为多台锅炉的在不同时段减少运行台数,而循环水泵连续运行的方式,即所谓的“停炉不停泵”方式。在严寒期,则采取24h连续供暖的方式。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它的前提是假设热源能在额定出力的情况下制定运行时间。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事实上要想使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和管理办法是绝对办不到的。故本调节方法实际上也很少被采用。实际上,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更为合理,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热电厂供热系统,汽轮机抽气量的大小和抽气压力的高低都会波及电能的输出,节约燃料,故应对供电和供热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三、热计量后的供热系统调节

实现用户热量可调节的技术主要是在用户室内的各散热器支管上安装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用户可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及经济条件在调节阀上设定所需温度。

1、用户调节。以热源热网及用户为一个整体考虑,用户系统采用双通阀调节散热器(或是其他末端散热装置)的散热量,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最明显。但是如果有的用户系统不允许采用双通阀调节散热器(末端装置)的散热量时,则应该设置用户入口装置将热网和室内系统隔离开。室内系统采用恒流量运行,热网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也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用户入口装置也要采取一定的调节方案,构成独立的调节单元。

2、热源与热网调节。热用户安装有三通阀或者双通阀后,已经具备了自调节能力。此时在热源处的负荷预报就变得很有意义了。根据热网运行参数预报的供热负荷,就是用户在下一个时间段所需要的热负荷。因此,提高预报精度,保证预报控制稳定性成为主要的问题。(1)循环泵恒转速时的预测控制如果热用户是恒流量运行,则循环泵应该是恒转速运行,热源应该是质调节运行。控制系统应该根据热源出口处的参数,如热网供回水温度室外温度热网供回水流量(主要是监视异常情况),预测热源的供回水温度,并且进行反馈调节。(2)循环泵变转速时的预测控制热力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方式输送热量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而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流量调节时,采用变频来改变循环泵转速是当前普遍的做法,其节能效果显著。因此,如果热用户是变流量运行,则循环泵应该采用变频变转速运行,即热源采用质调节与量调节相结合的综合调节运行方案。(3)热源调节热源应该按照预测控制系统预报的循环流量和供回水温度进行调节,在保证控制指标的前提下,锅炉采用最佳燃烧寻优调节

四、结束语

目前,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我国大量采用的调节方式仍是质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而很少采用量调节。集中质调节在全部供暖期内保持循环水量不变,而根据室外气温变化改变供回水温度,这种调节方式设备简单,控制、调节方便,因此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运行中循环水量不变,因此水泵的运行能耗较高。热水采暖系统中质调节的供水温度调

节方式的意义是重大的,对于节省燃料,经济运行的效益是客观的,尤其对北方寒冷地区采暖期长的特点意义更为重大,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等,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工程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分类汇编-----暖通空调规范[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石兆玉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论文作者:宋阳,宋皓然,史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关于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管理的探究论文_宋阳,宋皓然,史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