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黄选辉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415001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择取88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这88例患者进行CT诊断以及MRI的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对病灶的检出率较CT诊断明显要高,尤其是对直径在5mm以下病灶的检出价值上,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MRI对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较CT高,但是两种诊断方式在图像表现特点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早期腔隙性脑梗死;CT;MRI;临床诊断价值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是由小动脉硬化、持续性高血压引发的特殊性脑血管疾病,常发生在基底节、脑干、丘脑、内囊等部位,危险性高,临床治疗时需要及时作出诊断[1]。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神经内科入住的88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8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为57岁至88岁,平均年龄为(69.45±8.57)岁,88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7:41。发病时间到扫描时间为24h至14天,平均时间为(4.45±1.24)天。

参与研究的88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主诉的症状:有21例患者有感觉障碍,有19例患者有呕吐症状,有28例患者有语言障碍,有39例患者有面瘫症状,有31例患者有嗜睡症状,有57例患者有头晕头痛的症状。既往患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有10例,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有5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6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例。所有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首发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精神疾病历史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排除在外。

1.2诊断方法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入院之后,均进行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的诊断,确认符合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再对患者进行CT以及MRI的检查。

1.2.1 CT诊断检查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轴位扫描,基线是OM,从患者的颅底至颅顶进行连续逐层的扫描10层,其中层距以及层厚均为10mm,如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了较大的病灶则对其放大扫描。CT进行诊断后,对CT图像进行判断,由于CT图像为层面图像,因此临床通常用横断面,同时为了将整个病灶显示出来,需要进行多个连续层面扫描。

1.2.2 MRI诊断检查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轴位扫描,其中层厚以及层距分别是5mm至1mm,横轴扫查为T1WI/SE:TR/TE是428/10ms,T2W/ISE:TR/TE是8000/89ms,如果扫描的过程中发现了病灶应该加大矢状位以及冠状位T2W/ISE:TR/TE的序列。

1.3观察指标

对MRI诊断以及CT诊断的检出率进行比较[3]。

1.4数据处理

两组诊断方式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结束之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的为计量资料,有一般资料中的年龄等。使用例数(%)表示的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为卡方(χ2)检验。当p<0.05,则表明MRI以及CT两种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方式之间,对比诊断价值的数据存在着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 88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经过CT诊断显示有150个病灶,其中病灶的特点为斑点、小片状、圆形,同时有低密度或者是略低密度的改变,病灶的直径在4mm至18mm之间。MRI诊断显示了765个病灶,病灶的特点为斑点、圆形、小圆形、小片状、长圆形,并且病灶的边缘不够清晰。总之,MRI对病灶的检出率较CT诊断明显要高,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体的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2.2对于直径在5mm以下的病灶,CT诊断的结果直径在5mm以下的有6个,直径在5mm以上的有144个;MRI诊断之后直径在5mm以下的有432个,对直径在5mm以下的病灶检出率与CT诊断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的数据情况如表2所示:

注:与CT诊断的结果相比,*p<0.05。

3.讨论

脑卒中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四高疾病”,而腔隙性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一种,其发病几率在两层以上,有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均高的特点。临床中,腔隙性脑梗死疾病的表现有患者的脑深穿通动脉或者是微小的动脉形成的缺血性微梗死,再经过慢性愈合之后形成了不规则的腔隙[4]。没有明显的发病诱因,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体征与病灶大小或者是多少有密切的关系,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感觉障碍、呕吐、语言障碍、面瘫、嗜睡、头晕头痛等;临床诊疗时,还有少部分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呈现慢性发病或亚急性的状态[5]。

CT以及MRI均是临床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图像可以清晰地将病灶情况反映出来。CT临床诊断的优势在于,对直径在5mm以上的病灶较容易发现,其影像的特点表现为脑皮质或者是皮质下呈现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扇形影或者是低密度区,脑室的周围、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白质内呈现伞状、低密度影、月影状,且病灶的边缘不够清晰。MRI进行临床诊断时,可以对直径在5mm以下的病灶做清晰呈现,MRI的影像特点,早期的腔隙性脑梗死图像会表现为T1信号的降低以及T2信号的增强,其中T2信号的增高要更为敏感。

本研究中,通过对同一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之后,发现MRI诊断的检出率较CT诊断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差异,MRI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直径在5mm以下病灶诊断的检出率较CT诊断高,p<0.05。

综上所述,MRI对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较CT高,但是两种诊断方式在图像表现特点上没有显著的差别。

参考文献:

[1]刘兴宇,聂永康.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 CT 和 MRI 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080-1082.

[2]闫凤玲.CT、MRI检查在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3):52-53.

[3]朱传明,李慧英,杨淑贞等.CT、MRI 及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5):2740-2741,2744.

[4]王小晗,荣阳,吴丹等.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前瞻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83-84.

[5]张小琴,林少平,赵义等.计算机体层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67-68.

论文作者:黄选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_黄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