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华[1]2002年在《海马NMDA受体对严重烫伤HPA轴兴奋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激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原刺激时作出的适应性综合反应。当有害的应激原(如严重创伤)作用强烈持久时,机体将出现过度应激,过度应激的最主要表现之一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异常亢进。 HPA轴的异常亢进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使感染易于扩散。近期的诸多研究表明,创伤后的免疫抑制可促进感染的发生,从而诱发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另外,HPA轴的亢进还可能是创伤应激不良综合症、应激性溃疡等的发病原因。这些都说明,以HPA轴亢进为主要表现之一的过度应激导致机体稳态失恒,因此,调节HPA轴的兴奋性可适时适度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的稳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设法弄清楚HPA轴过度兴奋的原因,并从此原因着手进行调控,无疑为创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海马是控制应激时HPA轴兴奋性的主要脑区,因此,海马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其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影响HPA轴。海马功能的改变又与NMDA受体(NR)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设想,严重创伤可能会导致海马NR活性发生改变,进而引起HPA轴兴奋性的异常改变。 基于以上设想,我们以大鼠背部30%TBSA Ⅲ度烫伤作为严重创伤过度应激模型,采用Cell-attached膜片钳、放射配基结合法、RT-PCR、原位杂交、RIA双抗体法、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海马内微量注射、高效液相色谱及反义核酸技术,研究了:1)严重烫伤后海马NR活性的变化特点,2)严重烫伤后海马NR活性的变化对HPA轴的影响,3)严重烫伤后海马NR活性的变化对HPA轴影响的机制,4)严重烫伤后海马NR活性增强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 一、严重烫伤后海马NR活性变化特点 l.严重烫伤后 0.sh、lh、Zh、4h、sh、24 h、48h海马NR的亲和力显着增加,尤以烫伤后 Zh最为明显。最大结合量从 lh起亦显着增加,说明严重烫伤后海马NR活性显着增强。 2.通过膜片钳技术,直接观察到烫伤后备时相点海马单个NR通道的开放概率增加非常显着,尤以烫伤后Zh最为明显。开放时间常数在部分烫伤组织中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烫伤应激导致了NR通道持续激活。这与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的NR亲和力及最大结合量的变化相互印证。 二、严重烫伤后海马NR的变化对HPA轴的影响 l.30OTBSA Ill度烫伤后0.sh,大鼠的血皮质醇浓度即异常升高,烫伤后Zh达高峰,烫伤后二天仍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下丘脑CRH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持续上升,烫伤后Zh达高峰。说明严重烫伤导致HPA轴持续过度亢进。本实验中HPA轴兴奋性的变化趋势与大鼠严重烫伤海马NR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初步提示严重烫伤后海马NR激活可能是HPA轴持续兴奋的重要原因。 2.海马内微量注射MK叱 6fig可明显降低烫伤后下丘脑CRHmRNA阳性神经元数及血皮质醇浓度,注射MK七 12吃可进一步降低烫伤后下丘脑CRHmRNA阳性神经元数及血皮质醇浓度,表明HPA轴的兴奋程度依赖于海马NR通道的激活程度,初步证明严重烫伤时海马NR的激活是HPA轴亢进的重要原因。 3.海马内微量注射ANRI 10nmol 可明显降低烫伤后下丘脑CRHmRNA阳性神经元数及血皮质醇浓度;注射ANRI 20nmol可进一步降低烫伤后下丘脑CRHmRNA阳性神经元数及血皮质醇浓度。进一步证明海马NR介导了严重烫伤HPA轴的持续过度激活。 叁、严重烫伤后海马NR的变化对HPA轴影响的机制 1.与单纯烫伤大鼠相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未引起烫伤后血皮质醇浓度的显着变化,腹腔注射地塞米松使烫伤后的血皮质醇浓度有所降低,下 Vlll 降幅度为 8刀%,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刀5),这表明烫伤大鼠的负反馈 功能受到了损害。 2.烫伤后,海马 GR mRNA水平即显着下降,GR蛋白也显着下降, 说明背部严重烫伤可导致海马GR减少,且GR的减少是由于基因表达受 到抑制从而使其合成减少引起的。由于GR的改变将使得GC在海马水平 的负反馈受到影响,因此,严重烫伤后海马GR的表达下降是严重烫伤GC 的负反馈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从而也是HPA轴持续过度兴奋的重要原 因。 3.烫伤前腹腔注射NRtA抗剂MK801 3mg从g可以使烫伤后海马GR mRNA水平显着上升,注射 MK801 6mg几g使 GR mRNA水平进一步上升, 烫伤前使用生理盐水却没有这种作用,表明烫伤应激时GR的基因表达受 到NR的调节,NR引起HPA轴的亢进可能是通过下调海马GR从而影响 了GC在海马水平的负反馈引起的。 4.严重烫伤后海马 CAI区、CA3区以及齿状回都有大量 CRH mRNA 阳性神经元,转录整体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增强,提示严重烫伤过度应激时 海马可能通过直接合成CRH,参与了严重烫伤后的HPA轴的亢进。烫伤 前腹腔注射NRtA抗剂MKE01 3mg从g可使CM mMA水平显着下降,
周济[2]2012年在《NMDA受体NR2B亚基在严重创伤应激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变化及初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体在严重创伤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的激活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炎症反应以及代谢的调节,对机体起着保护性作用。然而,过度而持久的HPA轴活化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继发性伤害。多篇文献报道了严重烧伤、创伤及重症患者糖皮质激素持续性增高,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防止HPA轴过度激活所导致的继发性伤害就成为了临床上治疗严重创伤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谷氨酸及其离子型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活动如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脑缺血,癫痫等。研究表明谷氨酸离子型NMDA受体尤其是NR2B亚基高度表达于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及视上核神经元中。随着研究的深入, NR2B亚基对NMDA受体功能发挥及其在下丘脑PVN神经元兴奋性调节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严重创伤后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及其受体的表达也明显增高,在HPA轴活性调节及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升高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急性应激反应能够引起PVN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CRH可能对这一变化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于严重创伤后下丘脑NMDA受体亚基表达的变化及其在HPA轴活化状态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作为应激反应中关键激素的CRH是否参与了严重创伤后NMDA受体亚基表达的调控,尚不十分清楚。现用的创伤模型主要包括枪弹伤,爆炸伤,撞击伤及烫伤,因枪弹伤,爆炸伤,撞击伤对致伤条件及参数难以精确控制,所得到的动物模型在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等不统一,不利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研究。故本实验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致伤部位及程度易控制的30%体表面积背腹部皮肤Ⅲ度烫伤模型为严重创伤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皮质醇浓度,反应严重烫伤后大鼠HPA轴活性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组织NMDA受体NR1,NR2B亚基表达变化。此外,为了进一步证实CRH对严重烫伤后大鼠下丘脑NMDA受体NR1,NR2B表达的调控作用,采取大鼠侧脑室内置管注射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CRH及其拮抗剂CP154,526对大鼠NR2B亚基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别运用了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NMDA受体NR1及NR2B的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严重烫伤后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在烫伤后6h时最明显,伤后48h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而这一作用可以被CRH受体1拮抗剂CP154,526和NMDA受体拮抗剂MK-801部分拮抗。在注射CP154,526和MK-801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6h时明显下降。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反应在侧脑室注射CRH时也同样出现。与正常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44.5±4.6ng/ml相比较,侧脑室注射注射CRH后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明显增加199.5±18.4ng/ml,并且随着CRH浓度增高而升高,而CP-154,526能够拮抗这一反应所拮抗。这就说明CRH与NMDA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严重烫伤后HPA轴兴奋持续性增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下丘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ing检测结果显示: NR1亚基在严重烧伤后表达增加,尤其以24小时最为明显,一直持续到48h。而在注射CP154,526组却没有明显的增加。NR2B的表达出现了与NR1相反的结果,在6小时显着减少,而后出现表达增加。同时,与伤后6h相比较注射CP154,526组NR2B的表达量增加。这就说明严重烫伤后CRH的表达增加可能引起NR2B表达减少,而这一作用可以被CP154,526所逆转,进而说明CRH对NR2B的下调可能是HPA轴兴奋性升高的机制之一。3.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各组侧脑室注药后下丘脑NR2B的表达情况。与注射生理盐水组,注射CP154,526组及CRH+CP154,526组下丘脑NR2B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低浓度及高浓度CRH组却明显下降,且有随着CRH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同时,为了进一步阐明CRH对下丘脑NR1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也对下丘脑NR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注射CRH组NR1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进一步的NR2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也提示NR2B的表达随着CRH的浓度升高而减少,说明NR2B受到CRH的调控。综上所述,大鼠严重烧伤后NMDA受体亚基NR1及NR2B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通过侧脑室置管注药的方法证实,CRH对NR1的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而对NR2B亚基的表达起着负性调控作用。结果提示,大鼠严重烧伤后CRH对NR2B的调控可能是应激反应启动和维持重要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抑制或阻断CRH受体可能对过度应激反应的防治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陆建华, 陶军, 叶建宁, 粟永萍, 李洪涛[3]2006年在《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调节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调节及可能机制。方法TBSA15%Ⅲ度烧伤合并5Gy放射损伤小鼠分为:对照组、放烧复合伤组及伤后SB治疗组,比较各组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及ACTH浓度的差异;同时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间海马NMDA受体通道特性的变化。另外,将腹腔注射足量NMDA受体阻断剂MK-801的小鼠分为:放烧复合伤组、伤后SB治疗组,比较两组血清GC及ACTH浓度的差异。结果放烧复合伤后血GC及ACTH水平显着升高,SB治疗组血GC和ACTH水平显着底于放烧复合伤组。SB组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开放时间常数τ1、τ2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显着低于放烧复合伤组。足量MK-801预处理的放烧复合伤组与SB组之间的血清GC和ACTH水平无显着差异。结论SB通过降低NMDA受体的活性,抑制了严重创伤(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亢进。
屈强[4]2005年在《小鼠严重颅脑撞击伤早期应激紊乱发生相关机制与咪唑安定-氯胺酮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激反应是机体创伤后作出的表现为以HPA轴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适应性综合反应。严重创伤机体往往出现过度应激,HPA轴异常亢进,发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紊乱,造成对机体的继发性损伤效应。严重颅脑创伤(TBI)后的应激紊乱是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继发性全身损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和功能下调是应激反应紊乱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和糖皮质激素(GC)的变化密切相关,而GC在TBI中不同时期具有对脑创伤的保护和继发加重脑损伤的双重作用。因此,调节HPA轴的兴奋性适时适度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的稳态、可能改善严重TBI后继发性的脑组织和全身损伤。设法弄清楚TBI后HPA轴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并进行应激调控,无疑为脑创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海马是应激时控制HPA轴兴奋性最主要的脑区,其功能的改变导致神经冲动传导的改变从而影响HPA轴。海马功能的改变又与NMDA受体(NR)密切相关,而NR的过度激活可能是脑继发性损伤中一个重要的启动因素。NR的功能亚单位1(NR1)几乎具有NR的一切电生理和药理学特性,因此,我们选择海马NR1观察严重TBI后HPA轴变化,并加入NR非竞争性拮抗剂氯胺酮等进行干预,拟阐明其作用机制。 基于以上设想,我们建立了严重小鼠撞击伤清醒致伤模型,采用RT-PCR、Western-blot、ELISA、RIA等技术研究了:(1)严重TBI后HPA轴的变化;(2)严重TBI后海马NR1在mRNA、蛋白水平的变化;(3)严重TBI后脑皮质GR、肝脏GR的蛋白水平变化;(4)严重TBI后的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变化;(5)严重TBI后的血清中皮质醇、ACTH的变化;(6)加入咪唑安定—氯胺酮干预后以上观察指标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 一、较成功地制作了严重小鼠撞击伤清醒致伤模型并观察了调控的整体效应 1、致伤后小鼠累计死亡率较高,神经行为学和运动功能评分、死亡小鼠肺组织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十分显着的差异。说明致伤程度较重。 2、致伤后随机抽取小鼠作病理切片和扫描电镜分析,均证实了伤情,说明了模型
范春[5]2011年在《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衰老为一切多细胞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机体和组织的各级水平出现有害的改变,并表现功能、适应性和抵抗力的减退。在人类则表现为人体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改变。应激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意为紧张或压力,由Han Salye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医学,指的是一种在内外环境剧变的刺激下,机体出现的综合应答状态,包括精神、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方面的反应。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世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届时老年人庞大的医疗费用支出将成为各国的沉重负担,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途径就是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随着社会的现代化,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方式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荷,使人类处于普遍的应激状态。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加速了衰老的进程。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角度探讨情志和应激致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并通过改善应激对老年机体造成的损害来延缓衰老,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揭示衰老本质,发展中医抗衰理论,从而为中医抗衰研究拓展更广阔的领域。我国针灸保健抗衰历史悠久,尤其是穴位埋线具有省时方便、作用柔和持久的特点,在对抗应激损伤、防治老年病和延年益寿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进行此项研究将为延缓衰老和减少应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一、文献研究采用近20年的文献研究方法,全而阐述祖国医学衰老理论,深入探讨祖国医学衰老机制与现代医学衰老学说的相关性。详细总结祖国医学抗衰方法和针灸抗衰机理以及对现当代抗衰研究的指导意义,完成现代文献综述的分析和讨论。二、实验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行为学、胸腺指数、HPA轴、大脑皮质和海马形态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和慢性应激状态下之差别,探讨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和应激性衰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抗衰机理,为从神经内分泌学角度探讨慢性应激对衰老的促进作用以及埋线对其调节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一)实验动物与分组: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模型一组(D-半乳糖腹腔注射组)、模型二组(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动+声光刺激组),模型叁组(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动+声光刺激+穴位埋线),每组12只。(二)造模方法:空白对照组:每天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半乳糖衰老模型组:连续6周给予腹腔注射5%D-半乳糖溶液(120mg/kg/d),每天一次。复合衰老模型组:给予6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同时从第3周开始给予制动应激,应激每天一次,共应激4周。从第3周开始进行噪声刺激,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共4周。从第3周开始,进行昼夜颠倒的光刺激,共4周。(叁)埋线处方与方法:依据中医肝肾脑虚损致衰理论和情志致衰学说,选取“肾俞双”、“百会”、“足叁里双”、“命门”作为穴位埋线处方。“肾俞”和“百会”一组,“足叁里”和“命门”一组,两组交替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组进行穴位埋线,穴位埋线7天一次,共埋线6次。(四)观察大鼠造模前后、埋线前后体重、毛发、精神、进食、活动等一般行为学的变化。(五)通过Y迷宫实验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六)通过测定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观察各组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七)通过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大鼠体内自由基改变的情况。(八)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血浆ACTH、下丘脑CRH叁种激素水平的改变,测定HPA轴功能变化。(九)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不同。(十)分析上述相关指标改变的意义及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穴位埋线的延衰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一)祖国医学在抗衰延年方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针灸保健抗衰历史悠久,因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泛、无毒副作用的独特优势而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穴位埋线作为针灸方法之一,具有省时方便、作用柔和持久的特点,在对抗应激损伤、防治老年病和延年益寿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二)从一般行为学来看,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出现了精神倦怠、动作迟缓、体重增长缓慢、毛发无光泽和饮食量减少等表现,复合衰老模型大鼠的衰老变化更加明显。穴位埋线可减轻大鼠的老化现象。(叁)从学习认知能力来看,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Y迷宫实验中正确反应时间明显比空白对照组慢,复合衰老组大鼠Y迷宫实验中正确反应时间明显比D-半乳糖组慢。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进行穴位埋线后,Y迷宫实验中正确反应时间明显比复合衰老组快。说明穴位埋线可通过提高衰老大鼠和应激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来延缓衰老。(四)从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来看,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明显低于空白组大鼠,复合衰老模型大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明显低于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说明慢性应激可通过进一步抑制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机体衰老。对复合衰老组穴位埋线后,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明显高于复合衰老组。说明穴位埋线可升高复合衰老模型大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五)从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来看,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的SOD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复合衰老组的SOD活性明显低于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穴位埋线可以升高复合衰老组大鼠的SOD活性,降低复合衰老模型大鼠的MDA含量。说明穴位埋线可以增强大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延缓衰老。(六)从HPA轴的功能变化来看,大鼠在经受6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以及6周D-半乳糖联合4周慢性应激复合致衰老处理后,下丘脑CRH、垂体中ACTH、血清中CORT均有所升高,提示HPA轴处于亢进状态。对复合衰老大鼠穴位埋线后,以上叁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穴位埋线能有效调节慢性应激大鼠亢进的HPA轴,改善复合衰老模型大鼠的HPA轴功能紊乱,从而延缓衰老。(七)从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经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后的结果来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复合衰老模型组的GR-mRNA基因表达均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复合衰老模型组相比,埋线后的复合衰老模型组的GR-mRNA基因表达升高。文献报道,长期精神紧张刺激可导致海马糖皮质激素结合力及GR-mRNA水平下降,本实验说明穴位埋线可以减少海马糖皮质激素结合力,提高GR-mRNA水平,减少应激对海马的损害。(八)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均出现下降,而长期的慢性应激动则会使其进一步加重,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衰老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应激能力来延缓衰老。(九)通过观察老年机体在衰老状态下和慢性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行为学、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脑衰老变化,以及穴位埋线对衰老状态和应激状态下老年机体以上各种表现和功能的改善,利用中医抗衰老理论,为临床运用穴位埋线进行延缓衰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何梅[6]2008年在《烧伤并发抑郁情绪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烧伤救治水平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重症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已达90%以上。国内外在关注烧伤病人治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烧伤病人的康复水平,对烧伤病人躯体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抑郁(Depression)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遭受重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更易发生;抑郁发生后造成心境低落、兴趣丧失、精神运动性迟滞、悲观绝望,不仅是促使自杀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增加其它生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诱发因素。烧伤是战时和平时都极易发生的突发性重大事件,烧伤所引起的疼痛、睡眠障碍、反复手术、肢体残障、毁容、人际交往障碍等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变化导致烧伤后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及许多其他疾病患者。目前对烧伤后抑郁情绪障碍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回顾和量表法对其发病率和发病特点进行分析,而对导致烧伤后抑郁情绪发病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及各因素在抑郁发生中的直接和间接性作用,国内外鲜见系统性研究报道。认知是大脑注意、思维、判断、学习、记忆等的一种综合功能。认知系统随时都在受到外界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刺激,然而在同一时间,认知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信息的“注意选择”、“注意转移”及“再认回忆”加工决定认知系统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认知理论认为抑郁患者由于具有消极认知图式,认知方式上存在逻辑推理上的非理性,在遭遇不良事件时容易形成对未来、对自我、对世界的悲观看法,从而陷入不可自拔的无望、无助等不良情绪。抑郁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因素是情绪产生的关键因素,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认知是情绪反应的重要中介。烧伤并发抑郁患者的认知系统在情绪障碍产生中如何起中介作用,烧伤事件本身对认知过程的改变有无影响,烧伤并发抑郁情绪后患者认知加工是否具有负性偏向,这些负性偏向主要发生在认知过程的哪个阶段,目前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海马是学习记忆能力比较重要的脑区,已有研究认为海马结构受损,动物将会丧失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功能,出现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同时海马也是应激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海马内存在大量对皮质醇敏感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参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o Pituitary Adrenal,HPA)的反馈调节,当血液循环中皮质醇浓度过高时,海马就会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er , CRF)的释放,进而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的释放减少。在慢性或长期应激作用下,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失调,下丘脑CRF表达改变,导致海马神经细胞萎缩和死亡。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是突触可塑性的重要特点,是形成和巩固学习记忆的基础,海马内NMDA受体被认为是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效应的主要调控者,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强需要NMDA受体的开放,使大量钙离子通过NMDA受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变化可能是引起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障碍的基础。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数目远远多于神经元细胞,一直以来被认为仅仅是支持和营养神经元,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活动的辅助细胞,但近年来研究认为胶质细胞也主动参与了神经元的信号传递,调节突触活动和可塑性。海马神经结构的变化及NMDA受体功能改变是否是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障碍中认知改变的生理基础,国内外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探讨临床烧伤患者抑郁情绪障碍的发病情况,分析烧伤后不同时期、严重程度、性别、部位、伤前心理状况等情况下抑郁情绪障碍并发率的差异,找出烧伤后抑郁发生的潜在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分析烧伤并发抑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为临床烧伤患者并发抑郁的预测和心理治疗提供初步理论基础依据,构建影响烧伤并发抑郁的因果关系模式;其次,通过烧伤并发抑郁患者对不同阈值刺激下情绪图片材料的注意空间分配偏向、空间转移偏向及再认回忆特点研究,分析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注意选择和固着特点及回忆选择性的负性偏向;同时建立烧伤并发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动物实验观察烧伤后并发抑郁大鼠环境探索、空间记忆和学习、主动回避和被动回避行为,探讨抑郁对烧伤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烧伤并发抑郁大鼠外周静脉血CRF、ACTH及皮质醇的水平,下丘脑CRF的表达以及海马神经细胞结构及NMD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初步探讨烧伤后抑郁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一、方法1.对临床住院期间治疗期和康复期共344名患者进行量表测定,调查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的发病率,自动负性思维和应对方式,并通过因素分析、回归及路径分析方法,分析烧伤后并发抑郁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及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回归路径。2.利用认知研究中的点探测范式、线索提示范示,以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为研究材料,对临床康复期烧伤后并发抑郁患者、烧伤后无抑郁患者及正常人群进行注意空间选择、注意转移、再认回忆的情绪加工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烧伤并发抑郁患者在认知过程中对不同情绪图片的负性偏向。3.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度刺激配合孤养,建立30%TBSA深Ⅱ度烧伤并发抑郁大鼠模型,动物经旷场筛选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抑郁组、单纯烧伤组及烧伤后并发抑郁组。通过糖精摄入、旷场、水迷宫、穿梭箱等行为测试,研究大鼠兴趣、探索行为、空间学习和记忆、主动回避及被动回避行为,探讨烧伤后并发抑郁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变化规律。4.通过RT-PCR、放射免疫和电镜等技术手段对烧伤后并发抑郁大鼠外周静脉血中CRF、ACTH、皮质醇及下丘脑CRF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通过电镜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进行观察;进一步对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的变化进行研究,初步探讨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障碍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生理基础。二、结果1.烧伤后抑郁情绪障碍的发病率高达65.4 %,其中重度抑郁占9.6%,中度抑郁占26.7%,轻度抑郁占29.1%;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康复期比治疗期发病率高;有手足、面部及生殖器烧伤的患者比无特殊部位烧伤的发病率高;伤前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发病率高。2.无论是从反应时还是正确率来看,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对情绪图片刺激的注意选择存在负性偏向,主要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过度警觉,关注敏感,这种对负性刺激的注意选择性在认知过程的早期便出现;烧伤后不并发抑郁情绪组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注意选择偏向也具有显着差异。3.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对负性刺激有明显的注意转移加工偏向,在对负性刺激的加工过程中注意不易转移,还会干扰对靶刺激的正确判断;烧伤后不并发抑郁情绪组无注意转移的负性偏向。4.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对负性刺激过分关注,并在大脑内长期存留,当再次出现时,表现出对正性刺激的忽略,对负性刺激的提取增高,回忆增强;烧伤后不并发抑郁情绪组无明显的负性回忆倾向。5.烧伤后并发抑郁大鼠兴趣减弱、行动迟缓、惰性增强、好奇心降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主动躲避危险的能力降低。6.烧伤并发抑郁情绪大鼠外周血液中CRF、ACTH、皮质醇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下丘脑CRF表达明显上调,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烧伤并发抑郁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7.烧伤后并发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表达减少,平均光密度和累积光密度降低,主要是在CA3区及齿状回有明显改变,而在CA1区无显着差异;星形胶质细胞主要是在CA3区和齿状回有明显减少;NMDA主要在齿状回有明显减少,在CA1和CA3区变化均无显着差异;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有轻度线粒体髓鞘样、肿胀、空泡化改变。叁、结论1.烧伤后抑郁情绪障碍发生率高,存在明显的性别、病情阶段、严重程度、有无手、面部、生殖器烧伤的差异;同时还受到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人际交往、伤前心理、社会支持等因素的显着影响。2.烧伤后抑郁情绪障碍对负性情绪图片具有明显的认知偏向性,负性自动思维明显,对负性刺激敏感,固着,不易遗忘是烧伤后产生抑郁情绪障碍的重要认知因素。3.烧伤后并发抑郁大鼠兴趣减弱、行为迟缓、惰性增强、好奇心降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躲避危险的学习能力降低,出现明显的类临床抑郁病人症状。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烧伤并发抑郁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烧伤并发抑郁大鼠血液中CRF、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含量明显升高,下丘脑CRFmRNA高表达是烧伤后抑郁的中枢机制之一。5.海马可能在烧伤后并发抑郁情绪障碍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及NMDA受体的改变是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原因。
孙双春[7]2010年在《NR1抗原与TfR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 NR)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学习和记忆等许多中枢活动密切相关,其过度激活所介导的兴奋毒性与机体应激、药物成瘾性、疼痛、脑组织继发损伤等有密切关系。通过选择性干预NR活动,可能为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有的NR拮抗剂或阻断剂均为人工合成的小分子药物,容易弥散通过血脑屏障,但作用选择性低,常引起意识模糊、焦虑不安、幻觉等严重毒副作用,且存在难以超早期用药的问题,难以进入临床。NR1是NR的功能亚单位,预测NR1抗原表位,制备NR1口服疫苗是超早期干预机体应激、脑损伤、药物成瘾、疼痛等的可行方法之一。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抗体可能可以携带NR1抗原通过血脑屏障,从而使得NR1抗原能够更好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用噬菌体展示技术预测小鼠NR1抗原表位,选择小鼠TfR构建NR1-TfR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为NR1口服疫苗的制备做好前期准备。方法:①用小鼠NR1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 mAb)免疫亲和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在丝状噬菌体M13外壳蛋白Ⅲ上的随机十二肽,经过叁轮的生物筛淘后,从第叁轮洗脱物中挑取所有56个噬菌体克隆,提取噬菌体单链DNA并测序。②从Genebank查到小鼠TfR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编号为GenBank NP_035768,将此序列和筛选所得NR1抗原表位优势序列,通过设计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合成融合表达基因序列(将该基因片段命名为NR1-TfR)并连接到质粒载体pUC57(将该质粒命名为pUC57-NRl-TfR)。③通过限制性内切酶KpnI和XbaI双酶切质粒pUC57-NR1-TfR获得NR1-TfR片段,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然后用氯化钙法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扩增后提取质粒,进行KpnI和XbaI双酶切后电泳,并进行生物测序鉴定。结果:经过3轮筛选后能与NR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DNA测序结果表明56个单克隆噬菌体中有54个表达为同一个氨基酸序列:DDWVISTQSLKS,其余两个单克隆噬菌体表达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HSSHTSNTLPSV和TNTPPSQRVHLS。酶切、电泳证实NR1-TfR片段被成功的克隆到质粒载体pcDNA3.1中,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载体插入序列与设计的靶基因片段完全一致。结论:从噬菌体展示的随机十二肽库中成功筛选到了能与NR1特异性抗体结合的短肽DDWVISTQSLKS,该肽是NR1单克隆抗体结合的优势序列,可能模拟了天然抗原的某个表位。成功构建该优势序列与小鼠TfR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R1-TfR,为NR1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涂柳[8]2006年在《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大鼠胃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大鼠HPA轴的调控及整体的保护效应目的: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大鼠的整体保护效应及对HPA轴的调控。方法:SD大鼠接受5Gy60Coγ射线全身性一次照射+TBSA15%III度烧伤,随机分为复合伤对照组和复合伤+SB治疗组,记录大鼠每天的死亡数,共计录14天;再用上述方法致伤分组,检测伤后不同时相点血中ACTH及GC浓度的变化。结果:1、大鼠行SB后可出现典型horner’s征的表现,说明大鼠SB模型建立成功。2、两组动物致伤后,复合伤组死亡高峰在伤后5-7天,两周内死亡率达75%;SGB组两周内死亡率为57%,较复合伤组明显下降。3、与正常组相比,放烧复合伤后血清ACTH、GC的水平升高非常显着;SB治疗组两者水平虽较正常组也明显升高,但显着低于复合伤组。
郭健[9]2004年在《不同类型应激状态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变化及其与H2基因的多态性关联》文中认为“应激”(stress)或“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机体受到应激原刺激而作出的全身适应性应答,借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环境稳定的叁大系统。作为应激反应,既有神经系统活动,又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显着变化。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下丘脑对应激反应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机制产生对应激的短期反应,又通过激活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机制引起体内激素内分泌变化,产生对应激的长期反应。对机体而言,应激反应从根本上说是积极有利的,一般来讲,应激反应的程度与应激原的刺激强度呈正相关,刺激越强,反应越强。Selye曾提出“适宜的应激对机体是有利的”,如长期的运动训练能改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使机体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的活性增强;但当刺激原过度强烈如严重创伤时,由于生物机体的高度复杂性,机体往往不能做出适度的反应,而出现应激低下或应激过度,统称为应激紊乱。机体一旦出现应激紊乱,则会导致严重的继发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严重创伤时机体应激反应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应激反应导致的继发性损害的个体差异很大,本文旨在于探讨应激免疫变化与遗传的关系,并找出有关调控基因,证明此类调控基因控制个体的应激免疫。本文设计了束缚应激(倾向于精神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状态下和热应激(倾向于躯体性应激和急性应激)状态下的动物实验,通过碳粉廓清试验(Charcoal Clearance Assay,CCA)测定这些昆明小鼠(KM mice)对异物碳粉的吞噬作用来了解整个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和通过放射免疫技术(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小鼠血清中皮质醇(cortisol)的水平来了解小鼠处于应激的状态,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它们的遗传多态性,再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应激免疫和遗传的关系。本试验选用H2Eb位点对昆明(KM)小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碳粉廓清率水平<WP=5>的关系。根据已报道的Mus musculus domesticus(西欧家鼠)H2-Eb位点第二个外显子的核酸序列,本试验设计了2组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别称为MudoEb5、MudoEb7),并以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作为PCR扩增的阳性内部参照。实验结果表明,53只小鼠中,所有PCR的内参条带全部出现, MudoEb5检测阳性的有27只(50.94%),MudoEb7检测阳性的有37只(69.81%),即总共检出的等位基因数目有64个,其中MudoEb5和MudoEb7同时检出的有17只(16.04%)。同时,组间t检验分析显示:束缚组较对照组的吞噬指数有明显的下降(P﹤0.005),但束缚组较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应激组较对照组的吞噬指数有明显的下降(P﹤0.05),且热应激组较对照组的血清皮质醇有显着性升高。MudoEb5与应激免疫的无相关性(P﹥0.05),MudoEb7与应激免疫的相关(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不同类型的应激条件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抑制程度与H2Eb多态性有关。
参考文献:
[1]. 海马NMDA受体对严重烫伤HPA轴兴奋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陆建华. 第叁军医大学. 2002
[2]. NMDA受体NR2B亚基在严重创伤应激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变化及初步机制研究[D]. 周济. 第叁军医大学. 2012
[3].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HPA轴的调节及相关机制研究[J]. 陆建华, 陶军, 叶建宁, 粟永萍, 李洪涛. 第叁军医大学学报. 2006
[4]. 小鼠严重颅脑撞击伤早期应激紊乱发生相关机制与咪唑安定-氯胺酮调控作用的研究[D]. 屈强.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5]. 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D]. 范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6]. 烧伤并发抑郁情绪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D]. 何梅. 第叁军医大学. 2008
[7]. NR1抗原与TfR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D]. 孙双春. 泸州医学院. 2010
[8].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大鼠胃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涂柳. 重庆医科大学. 2006
[9]. 不同类型应激状态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变化及其与H2基因的多态性关联[D]. 郭健. 大连医科大学. 2004
标签:外科学论文; 皮质醇论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论文; 海马论文; 抑郁情绪论文; 烧伤面积论文; 抑郁状态论文; 应激障碍论文; 女性衰老论文; 穴位埋线论文; 下丘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