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直接影响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地基处理工作对项目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处理技术
引言
众所周知,地基是一个工程的基础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科学地运用,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基于此,围绕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概述
1.1概念
从实际角度来讲,在房屋建筑的施工当中,施工位置和环境不可能完全达到工程施工标准,必然会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在实际工作当中,一般会采用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改良,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以目前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为了满足公众住房需求,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风貌,房屋建筑层数将会在高度的提升方向不断发展,而楼体升高则直接对地基的稳定性提出挑战,在此背景下,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的重要意义凸显,需要相关施工单位能够予以高度重视。
1.2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
1.2.1复杂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势等地理条件十分的复杂,在布局上整体出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而且北方多平坦、南方多丘陵。既有华北平原的一马平川,又有东南丘陵的婀娜多姿。因此在进行建造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地基建造的形式和使用的技术都不尽相同。以福建省为例,其地势上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以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水热条件垂直分布的特点就使得房屋建造的相关工作也紧紧与这些特点相联系。需要在地基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地势差和防雨、防潮、防腐等相关的工作,因而地基的处理具有复杂性,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注意。
1.2.2潜在性
房屋建筑工程的潜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建设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需要采用专业的技术开展地基处理施工作业,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将会对后期建设工程产生安全隐患或者带来质量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工程后期的使用性能及质量安全。
1.2.3多发性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虽然大家都认识到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工程的地基处理部分却时常发生质量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因为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可预计的问题。而一旦建筑工程的地基存在着质量方面的问题,那么就会使建筑工程产生裂缝的现象,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坍塌的现象。如此一来,就会导致用户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会给广大用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目标
首先,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除却需要承担建筑本身所带来的负荷外,还需要对建筑内部的装修、人员、物体等进行计算,并极大程度提高承载力,才能保持建筑的稳定性,所以在施工当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地基抗剪强度进行加强。其次,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地基的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而地基土的压缩性和压缩模量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另外,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由于地基施工位置常常位于地下,而地下水对地基造成的影响较为明显,所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地基的透水性,从而减少在基坑开挖中产生的地基渗漏和流沙管涌等情况发生。最后,改善动力特性。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于外界压力荷载过大,或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产生时,砂土发生液化和地基振动下降等情况,所以需要对地基进行优化处理,提高抗震性能。同时,改善特殊土不良特性。由于特殊土不能够为建筑基础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所以需要进行改善,比如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涨缩性。
3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换填型地基处理技术
换填型基地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增强地基的土质强度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技术手段,就是把施工现场结构强度较低的土质变成高硬度的土质,增强土质的稳固性,以此满足房屋建设施工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通常情况下,选用换填型地基处理技术时首选要选取一些抗腐蚀性较强和稳定性较高的碎石或砂石作为转换后的地基建设材料。在建设初期,施工人员要先将地基结构中较为松软的土质完全清除,换填成为抗压力较强的地基材料做地基硬化处理,以此提高地基整体承载能力及抗压强度。因换填型地基处理技术究其根本是将原来的松软地基土质进行了改变,使处理后的地基层的固结速度得到了增加,更够有效地避免因房屋上层建筑压力导致的地基变形问题。
3.2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振冲法地基处理的相关工作的原理是使用振冲器的作用下,利用外力的作用使得水、砂石等物质对于地基的土层机构进行压缩,目的是使得地基结构中减少空隙的产生,以提升安全性。并且在振冲法的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桩柱结构,对于地基的承重、承载能力的方面的性能也有所提升。在振冲法作业的过程中,其设备简单、操作能力强、质量有保证等特点,使得在现阶段的工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工程的进度方面和材料的节约方面,都有着较为优异的性能。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就在于只能够用于砂型土、粘性土等粘性土质工程中,在应用的空间上比较小。在工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用料的及时的计算和核算工作,在计算最佳填料的使用情况的过程中,减少成本,也更好的增加地基的坚实度,提升质量。
3.3CFG桩复合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主要指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通过将水泥、粉煤灰与砂采用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所形成的桩体能够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所以在施工当中,该方法具有施工便利性、施工周期短、产生的噪音较少等优势特点,在现代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施工当中,被各施工单位所广泛应用。
3.4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施工材料的获取较为便捷,包括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等。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这就需要在现场对其规格、数量和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测。按照设计配比合理配置各种原材料,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在钻孔过程中,应该有效控制钻进速度,保障成孔质量。
3.5DDC灰土挤密法
该施工方法的原理其实就是利用孔内生成强夯法的这一施工工艺,通过对螺旋钻机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孔内通过分层的方式打入灰土,而且分层夯实以形成桩身。此外,要反复的进行锤击,从而使桩径逐渐增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形成复合地基。之所以要形成复合地基,主要还是为了使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得到改善,以便黄土所具有的湿陷性得以消除。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地基的变形量有所减少,促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升。经过该施工方法处理过后的复合地基,其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与原先未经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比,提高了2~7倍,而且地基的深度也能够增大5~40cm,所以值得推广。但是,该施工方法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施工更加的适用,对于其他土质区域,不宜适用该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的质量和处理技术的提升,与建筑物的质量、使用寿命、安全性等息息相关,因为地基处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严重性、困难性的特点,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更好地进行处理。在进行工程之前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处理的相关的工作,在技术的提升和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地基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自春.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49):2-3.
[2]易海珊.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3.
论文作者:姜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土质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房屋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