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梁玉梅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自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后顺利出院的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院外护理指导,并对护理结束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指导的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5%优于对照组的87.2%,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很好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31-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并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1]。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病是年轻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腹部或腿部水肿等[2]。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要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因此对患者院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后顺利出院的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情等分组,观察组的基本情况本情况为:共4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2.6岁;病程时间在3~12年,平均病程为7.1±2.2年。对照组基本情况为:共39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在2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岁,病程时间在2~14年,平均病程为6.8±2.3年。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观察了解方法进行出院后护理。

1.2.2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

1.2.2.1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 有专职护士建立40例患者的护理档案,并采用每星期一次的电话沟通,每月一次的上门干预护理,以三个月为一护理干预期限。对每次护理的内容详细记录并查询存在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立即予以解决。

1.2.2.2延续性护理干预内容 通过参考相关的延续护理干预资料,建立每个患者对应的护理内容资料,内容有:患者的服药情况、健康知识情况、饮食情况、锻炼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情况等,对每次了解的情况详细登记;了解患者出现的不适情况,并进行辅导,如遇到未有改善的情况主动进行上门服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在每次进行了解时予以充分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每月一次上门干预护理时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及出现的异常等,共同分析查找原因并帮助解决。

1.2.2.3在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内容进行考评。

1.3 评价指标

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及护理满意度(满意、不满意)为评价指标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内容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见表,得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5%优于对照组的87.2%,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医院组织对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性随访和指导护理,并借此来提高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的指导内容通常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指导、心理指导等内容,并不强调为出院后的患者直接提供长期护理[3]。延续性护理偏重进行个性化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及家庭情况给予不同内容的帮助,如给予患者治疗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辅导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帮助患者进行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条件较好的患者可以建议一些较高质量的健康活动,并消除及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起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4]。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增强了患者的健康知识并主动进行普及宣传,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思,并在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发作及救治等都取得满意的效果[5]。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充分表明该护理方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能起到促进康复和预防作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思梅,刘媚.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20-221.

[2]郑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115-116.

[3]侯志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分析[J].医药,2016(16):00033.

[4]刘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227-228.

[5]岳秀艳.延续性护理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6):254-256.

论文作者:梁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梁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