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化工原理是一门非常关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根据中职《化工原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做出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在中职化工专业的全部课程中,化工原理不仅是和生产实质紧密结合、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课程,并且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为中职学生未和化工生产过程有过实际接触,很难将一些理论和操作过程进行有效把握,所以在学习中会感到较为枯燥,进而失去对化工原理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化工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将其教学内容与方法做出进一步改革。
一、中职《化工原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一)认真筛选教学内容
中职化工原理教材内容的制定,通常都是根据高校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完成,不过会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其内容,以此让中职学生可以快速适应。根据王振中编著的化工原理教材来讲,其把所有内容分成了九个章节,即流体流动、流体输送与过滤等,其中不仅包含基本理论和计算,很多章节中还会涉及到设备的选型计算和设计计算。因此,在筛选或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根据化工生产中运用的广泛性,以及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会触及到的概率,把所有课程内容划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流体流动和输送、传热、蒸馏、吸收。在这一类型中,流体流动和输送、传热属于化工生产中最为基础的操作,基本上全部化工生产企业均会涉及;而蒸馏和吸收则属于化工生产中的关键操作,通常全部有机化工企业均会涉及。所以,这些内容是化工原理课程的核心部分,学生应当将此充分掌握。其二,过滤、蒸发、干燥。在化工生产中,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相较于第一种类型的运用频率相对更低,其操作过程较为简单,但理论知识却十分繁杂,所以仅需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内容的根本原理,将物料衡算加以掌握,了解其设备的操作方式即可。其三,冷冻。在全体操作中,因为第三种类型冷冻操作的运用频率最低,在化工企业的具体生产中不会得到普遍运用,并且针对中职学生而言,在对其理论分析和计算进行理解、掌握时也相对较为困难,所以对于此内容可选择不讲或将其当作选修课程。
(二)增加实验实训操作
化工原理属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职学校在师资与设备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限制,而且化工在中职属于一个小众专业,因此想到达成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十分困难。不过,条件的制约不可以演变成教学不作为的理由,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接近一半的学时用来进行实验实训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学校缺乏实训条件,则应当主动和企业联系,以此通过企业的生产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训操作的机会,从而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
二、中职《化工原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一)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需通过老师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作为基础,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以此转变把老师讲授作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根据化工原理教材内容,提出相应问题或者讨论提纲,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此使之通过讨论与交流对问题产生质疑,并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比如,在教学“流体流动和输送”之后,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居住的宿舍楼作为主要对象,对单幢学生宿舍楼的供水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第一,估算实际用水量,对宿舍楼的输水总管管径、管材与输送水泵做出选择,同时将整个流程图画出。第二,提出相关问题:在选择管材与水泵时把什么作为主要依据?如果自来水必须从较远的距离输送至宿舍楼,那么哪些因素会对此造成阻碍?水泵应当安装在什么地方等。第三,提出假设:若住宿楼的实际用水需求增加,那么该怎样将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引导学生思考具体方案。第四,通过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进行分工设计,之后由小组代表讲述设计方案,同时回答其他小组的有关提问。第五,经过评价与验证,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结论,同时利用投票的形式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进而使之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实训教学
化工原理这一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如果仅是通过理论教学,那么必将难以让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应当通过接近一半的课时,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原有的相关设备和条件,经过认识实习、技能实训以及进入企业实习等不同形式,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比如,学校现有离心泵、小型换热器等设备各一套,老师在教授离心泵工作原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解理论内容,同时还需在实验室拆卸离心泵,进而结合叶轮与排出管等相关实物完成讲解,以此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离心泵的主要结构。而在讲授小型换热器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且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在完成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则可主动联系有关企业,让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完成实训实习。在企业实践中,可以请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各个单元的内容,对具体操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进一步了解岗位操作流程,以此让学生全面认识单元操作的根本原理、流程与典型设备的结构、性能等。在这一前提条件下,让学生在有关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引导下完成具体操作,而针对企业不允许学生操作的部分岗位,则可要求学生随同工人了解整个工艺操作过程。经过这种实训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整个操作流程,并且这对于深入理解并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过程具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在中职化工专业中,化工原理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并且其和化工生产实质具有密切联系,针对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在学习化工原理时必将会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应当尽量将内容简化,把和生产结合较为紧密,学生毕业以后最可能触及到的内容当作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具备的条件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梅. 浅谈《化工原理》在中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J]. 江西化工, 2015(6):176-176.
[2]梁芳芹. 中等职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考试周刊, 2013(79):17-18.
[3]白志宏. 浅议中职院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J]. 中学时代, 2014(24):50-50.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化工论文; 原理论文; 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操作论文; 课程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