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论文_单忠民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论文_单忠民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南庄小学 277200

摘 要:“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从而能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做到课堂问题能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启发式”教学中,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有实用价值。要想做到有效提问,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 层层深入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确立教学目标、把握主攻方向;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例如我在讲《卢沟桥的狮子》中设计的一组问题是:1.北京有句歇后语的内容说的是什么?说出了它的什么特点?2.这座桥建于什么时候?它的结构式怎样的?它的长度是多少?这两个句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3.这座桥上的狮子的特点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一特点时共用了几个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4.试着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说几个句子,要抓住特点。这个问题重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5.这座桥为什么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你怎么评价和它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个问题是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知识、语言、情感、思维等方面都产生了整体的效果。

二、“吃透“学生 面向全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吃透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认知状态和认知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教学,让学生在现有的认知状态下深化、提升,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情况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给学生以思维的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形成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摸准学生的心理与思维障碍,在出现障碍的地方设置适当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引爆学生思维,启动内驱力,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因为看谁的手举得高、举得多,或谁坐得端正、谁在走神而进行奖励性或惩罚性地提问。提问的目的必须明确:针对哪些学生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他能回答什么问题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都要非常清楚。例如《卢沟桥的狮子》:1.北京有句歇后语的内容说的是什么?说出了它的什么特点?2.这座桥建于什么时候?它的结构式怎样的?它的长度是多少?这两个句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可以对一些学习有困难、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提问。也许叫起来发言的学生还是支支吾吾的,往往只能说上一点点,然后针对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让成绩中等学生及时“纠错”补充。3.这座桥上的狮子的特点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一特点时共用了几个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4.试着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说几个句子,记住一点要抓住特点。这个问题重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这两个问题的提问要从中等生开始,再逐层地请中上等学生补充。在课堂中应经常追问:“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和他不一样的请举手”。这样面向全体,各有侧重,使得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问题开放 想象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问题设计也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的问题。课堂提问应避免单一性的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语文不是数学,答案不是唯一的,更何况数学虽然的答案唯一,但得出答案的途径有时也并不是唯一的。要多设计类似:你的看法是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例如《卢沟桥的狮子》中,5.你怎么评价和它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个问题是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思维,给他们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从而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正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单忠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论文_单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