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X染色体失活类型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之间的关系

根据X染色体失活类型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之间的关系

刁小莉[1]2003年在《根据X染色体失活类型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之间的关系》文中指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25%与77%之间。虽然大多数为良性,但有的病例性质难以确定,某些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的肿瘤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或发生远处转移。这种肿瘤常有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称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揭示这种多发性病例中不同瘤结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认识它们的生物学行为。 X染色体随机失活类型的分析不但为克隆性分析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可以显示同一标本不同病变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室在成功地开展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位点克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某些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可能是同源的,不象以前认为的它们是各自独立发生。为了证实上述假设,进一步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之间的关系,我们又进行了标本利用率更高的、不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位点克隆性检测,进行了以下探讨:1)对111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标本进行新鲜瘤组织DNA提取,同时提取4块瘤旁正常组织DNA作对照,然后进行克隆性检测和X染色体失活类型分析;2)对104例标本的串联短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STR)的CAG重复次数与不同瘤结节个数及不同类型的平滑肌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3)观察了瘤结节之间的关系与细胞增殖、核怪异、粘液样变性以及玻璃样变性的出现的相关性;4)对部分病例进行了术后随访观察。 此研究表明,(1)检测的111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中,100例(89.0%)具有AR基因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其中64例共265个瘤结节进行了检测,显示所有瘤结节均为单克隆性。(2)1例多结节的平滑肌肉瘤中,检查过的7个瘤结节均为同一AR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位基因失活;表明它们是同源的,是同一个结节宫内侵裘形成。经随访,此患者于术后24个月复发,复发后4个月去世。(3)而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的酶切带型可以完全相同(24/48)或大部分相同(5/48),认为至少部分为同源型或混合型病例;在有的标本完全不同(19/48),提示为多中心型;这种差别与瘤结节个数、瘤组织核分裂指数和粘液样变性有关,但与核怪异以及玻璃样变性的出现无关。(4)在1例多发性病例发现两个不同瘤结节带有相同的杂合性丢失和缺失突变。(5)正常女性阑尾炎患者(作正常人群对照)CAG重复序列的n值范围为16-26,均数为19石(中位数为20);瘤结节个数为 1个、2和 3个、P 4个的(CAG)n重复范围分别为 18-27、17-28和 16-26,均数分别为ZI二、ZI.3和21.8(中位数分别为ZI、21和22)。不同结节个数子宫平滑肌瘤(**qn重复次数与正常女性阑尾炎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刀5),前者多于后者;不同瘤结节个数与(**qn的n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有关联(P<队05),n值越大,多结节的可能性越大。同源型和混合型与多中心型的多发性平滑肌詹标本的(CAG扣重复序列n值分别为16~25和19~26,均数分别为20.4和22.1(中位数分别为20和22);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刀5),支持我们的上述发现,即这两种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发生机制可能不问。 以上数据证实了我们以前提出的观点,即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瘤结节的关系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可能包括多不亡型、同源型和二者的混合型叁种类型;并发现雄。敖素受体基因中的(CAG…可能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刁小莉, 苏勤, 王淑芳, 张伟, 巩丽[2]2003年在《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X染色体失活类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 112例子宫平滑肌瘤和 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新鲜组织DNA ,用甲基化敏感的HhaⅠ或HpaⅡ消化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雄激素受体 (AR)以及磷酸甘油酸酯激酶 (PGK)基因。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其长度多态性 ;PGK基因产物经BstⅪ消化后 ,琼脂糖电泳显示结果。结果  112例子宫平滑肌瘤和 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标本 ,AR和PGK位点的多态性发生率分别为 89%和 30 %。对适合于检测的 77例共 32 1个瘤结节进行了检测 ,所有瘤结节均表现为X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 ,是单克隆性的 ;对 5 7例多发性肌瘤共 2 95个瘤结节的观察表明 ,30例标本中所有瘤结节以及 7例中大部分瘤结节带有相同的失活X染色体 ,2 0例标本中不同瘤结节失活X染色体完全不同 ;这种差别与核分裂指数以及核怪异和肿瘤退变的出现无关 ;上述两个位点的数据在所有检测过的标本 (10例 )均一致 ;1例多发性病例中不同瘤结节带有完全相同的AR位点杂合性丢失和缺失突变。结论 此研究证实了我们以前的假设 ,即多结节的子宫平滑肌瘤有多中心型、同源型以及二者的混合型叁种 ,后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值得进一步探讨

王淑芳[3]2002年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文中认为摘要: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25%与77%之间,大多为良性,但有的病例性质难以确定,某些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的肿瘤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或发生远处转移。这种肿瘤常有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称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但是关于各瘤结节间的关系尚未定论。 为了进一步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尤其是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个瘤结节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女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基因位点克隆性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下探讨:(1)提取新鲜子宫平滑肌肿瘤DNA,同时提取4块瘤旁组织DNA作对照,进行克隆性检测;(2)提取不同大小的具有BstⅪ多态性的标本瘤旁组织DNA,测定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克隆斑(patch)对PGK检测结果的影响,以确定克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3)对于多发子宫平滑肌的各瘤结节,随机选取50个左右高倍视野内核分裂相总数,以观察不同瘤结节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此研究表明,检测的120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中,36例(30%)具有BstⅪ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对其中32例共99个瘤结节进行了检测,显示所有瘤结节均为单克隆性.1例多结节的平滑肌肉瘤中,检查过的7个瘤结节均为同—PGK等位基因被灭活.而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的酶切带型可以完全相同(10/18)或大部分相同(2/18),在有的标本完全不同(6/18),这种差别可能与瘤结节个数有关,但与瘤组织核分裂指数无关. 因此我们认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瘤结节的关系,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可能包括完全独立、局部侵袭和二者的混合型叁种类型. 为了除外克隆斑对上述检测数据的干扰,我们在6例标本中对不同大小平滑肌组织的PGK基因失活类型进行了分析。应用厚度为1mm的新鲜平滑肌组织片进行测定,面积为1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I、2。2、3 X 3 1llllr的组织味现为 R3K位点互染色体灭活嵌合性丢失的发生率佣u为田$ (25/89)、19$(8142)和 14$(6l).而面积为 5 X 5 II’ll,1I’ll,(共42个标本)和 10 X 10lllllr (共6个标本)的组织均无明显的嵌和性丢失.因此,子官平滑肌组织的克隆斑直径应远小于 snnn,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分析所取标本的直径象此研究这样达smm是安全的,即克隆 性分析结果是可靠的.当分析组织较小,如二X二血f、3X3’I’’r时,则可能有一定偏差,这 时分析结果时必须注意.此外,克隆斑大小是否与子官平滑肌肿瘤的发生有关?尚有待于进一 步探讨.

王淑芳, 苏勤, 朱少君, 刘节, 胡灵芝[4]2002年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磷酸甘油酸激酶 (PGK)位点克隆性分析技术对于确定局灶性或结节性病变的克隆组成的意义 ,以及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及多发性肌瘤不同瘤结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10 3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新鲜组织DNA ,HpaⅡ消化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GK基因 ,产物经BstⅪ消化后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结果。结果  10 3例组织标本中 ,32例 (31% )具有BstⅪ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对其中 2 9例共 89个瘤结节进行了检测 ,显示所有瘤结节均为单克隆性 ;1例多结节的平滑肌肉瘤中 ,检查过的 7个瘤结节均为同一PGK等位基因被灭活 ;而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之间的关系较复杂 ,其酶切带型可以完全相同 (8/15 )或大部分相同 (2 /15 ) ,也可以完全不同 (5 /15 )。这种差别与瘤组织核分裂象指数无关。结论 PGK克隆性分析技术可用于确定局灶性或结节性病变的克隆组成 ;子宫平滑肌瘤是单克隆起源 ;多结节的子宫平滑肌瘤可能有各自独立型、局部侵袭型以及二者的混合型叁种。

李斌[5]2004年在《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子宫平滑肌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25%与77%之间。虽然大多数为良性,但有的病例性质难以确定,某些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的肿瘤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或发生远处转移。这种肿瘤常有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称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揭示这种多发性病例遗传易感性相关因素有助于发现易感人群,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X染色体随机失活类型的分析不但为克隆性分析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可以显示同一疾病不同个体的易感性。本实验室在成功地开展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位点克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某些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可能是同源的,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各瘤结节的关系并不像以前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可能包括多中心型、同源型和二者的混合型叁种类型;并进行了标本利用率更高的、不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位点克隆性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本实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以下探讨:1)对10例男性标本的、不同长度的AR等位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作为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照物来估计女性标本的CAG重复序列n值;2)观察了14例女性阑尾炎标本CAG重复序列长度作为参照组;3)对104例标本的串联短重复序列(short一tandem repeat,STR)的CAG重复次数与不同瘤结节个数及不同类型的平滑肌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此研究表明:(1)10例正常男性阑尾炎患者标本(作为估计检测标本n值的参考)经PCR扩增后长度为193一250 bp,经过测序CAG重复序列相对应的的n值范围为n~30,均数为21 .4(中位数为22.5);(2)正常女性阑尾炎患者(作正常人群对照)CAG重复序列的n值范围为17一28,均数为21.3(中位数为22);(3)对于平滑肌瘤的检测,瘤结节个数为1个、2和3个、)4个的(CAG)n重复范围分别为1S一27、17一28和16一26,均数分别为21.2、21.3和21.8(中位数分别为21、21和22)。不同结节个数子宫平滑肌瘤(CAG)n重复次数与正常女性阑尾炎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代0.05),前者多于后者;不同瘤结节个数与(CAG)n的n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有关联(只0.05),n值越大,多结节的可能性越大;同源型和混合型与多中心型的多发性平滑肌瘤标本的(CAG)n重复序列n值分别为16一25和19~26,均数分别为20.4和22.1(中位数分别为20和22);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O.05)。多中心型的多发性平滑肌瘤(以G)n重复序列n值长于同源型和混合型的。 以上数据说明,位于AR基因第一外显子的CAG STR长度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或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较长者可能易患这种肿瘤,并倾向于形成多中心型病变。

刁小莉, 苏勤, 王淑芳, 冯英明, 刘节[6]2002年在《非放标AR基因多态性分析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 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 (A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 ,以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组成 .方法 自新鲜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 DNA,经 H ha 消化后 ,PCR扩增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单股 DNA片段长度 .结果 在检测的 5 4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中 ,32例(5 9.3% )具有这种 AR位点的多态性 ;其中 3例标本 X染色体失活发生了严重偏移 ,不适用于这种克隆性分析 .对 2 9例共 6 8个平滑肌瘤结节的分析均显示 AR位点长度多态性丢失 ,提示全部为单克隆细胞组成 .其中 8例结节个数≥ 3个的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中 ,6例标本的不同瘤结节均具有相同的 X染色体灭活带型 ;另外 ,发现 1例具有 X染色体失活偏移的标本其肿瘤组织中有额外条带出现 ,而且两个瘤结节具有相同改变 .结论 此研究为在国内开展非放标 AR克隆性检测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证实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 ,部分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瘤结节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克隆起源

苏勤, 刘茜, 王淑芳[7]2002年在《基于X染色体基因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认为 ,来源于单个细胞的增生 ,即单克隆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而以修复为目的之反应性增生涉及多个克隆 ,增生形成的细胞群体属于多克隆性。因此 ,确定一个病变的克隆性是区别肿瘤性增生和反应性增生的关键 ,这一检测统称为克隆性分析 (clonalit

于琦[8]2005年在《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的克隆性分析》文中指出乳头状瘤病是一种增生性病变,按其增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叁级。重度乳头状瘤病常伴有不典型增生,所以和乳腺癌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为了从分子水平判断其病变程度,本研究采用女性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克隆性检测方法,探讨乳腺乳头状瘤病、导管内癌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克隆性起源,寻找较为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辅助性方法。 本研究选择轻中度乳头状瘤病,重度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石蜡包埋标本各2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伴灶性癌变标本8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提取基因组DNA,HhaI消化,巢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单股DNA片段,根据带型不同判断其克隆性。 在本研究中,20例轻中度乳头状瘤病中,17例扩增成功,其中3例X染色体失活发生了偏离,不适于此项分析,其余14例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均具有AR位点的多态性;20例导管内癌的标本,18例扩增成功,均属于单克隆性增生。在2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标本中,15例扩增成功,其中6例(40%)显示AR位点长度多态性丢失,属于单克隆性增生。8例重度乳头状瘤病伴灶性癌变标本,将两种病变组织分开,分别提取DNA,其中6例扩增成功,癌灶与重度乳头状瘤病部分均显示克隆性增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中度乳头状瘤病及部分重度乳头状瘤病属于多克隆性病变,少部分重度乳头状瘤病是单克隆性增生,已经属于肿瘤早期。

李刚[9]2006年在《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女性肺癌、食管癌的早期发生有关》文中研究指明女性体细胞组织是由来自父系、母系两类细胞构成的嵌合体,部分细胞中父本X染色体有活性,其余细胞中母本X染色体有活性。理论上,有活性的父本X染色体连锁基因与有活性的母本X染色体连锁基因的数量应为1:1;这一比率发生显着偏差,称为X染色体失活偏移(skewed X-chromosome inactivation,SXCI)。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已经显示,血细胞SXCI与女性卵巢癌、乳腺癌早期发生有显着关联。然而,非肿瘤患者及用作对照的健康个体也可以发生SXCI。来源于不同实验室的数据则报道了不同的SXCI发生率。目前还未见到有关中国健康女性个体SXCI发生率的报道。 本课题拟了解健康中国女性个体SXCI的发生状况,并明确年龄因素是否与之关联;检测女性肺癌、食管癌患者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模式以及SXCI发生,观察SXCI与女性肺癌、食管癌发生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这项基于分析血细胞的X染色体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技术成为筛查恶性肿瘤高危个体方法的可能;本课题亦研究了中国健康女性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CAG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STR)的重复次数n值的分布范围,初步探讨了女性食管癌与AR基因的CAG STR重复数目之间的关系。

李刚[10]2012年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文中研究说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是一种良性疾病,临床较为罕见。LPD绝大多数发生在育龄期女性。病因不明,可能与腹膜化生、内分泌因素、医源性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LPD症状多不典型,术前难以诊断。主要表现为多个灰白色或灰红色的小结节弥漫分布于腹膜的壁层及脏层。显微镜下肿瘤由交错成束的平滑肌细胞组成。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对已生育过的患者行全子宫、附件及病灶结节切除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酌情采取保守治疗。LPD预后多良好,复发率较低。我们回顾分析了从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应用关键词LPD和DPL检索出的英文文献中大约90例LPD病例,探讨LPD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根据X染色体失活类型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之间的关系[D]. 刁小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2]. 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X染色体失活类型的研究[J]. 刁小莉, 苏勤, 王淑芳, 张伟, 巩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3

[3]. 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D]. 王淑芳. 第四军医大学. 2002

[4]. 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J]. 王淑芳, 苏勤, 朱少君, 刘节, 胡灵芝.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2

[5]. 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子宫平滑肌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斌.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6]. 非放标AR基因多态性分析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J]. 刁小莉, 苏勤, 王淑芳, 冯英明, 刘节.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

[7]. 基于X染色体基因多态性的克隆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 苏勤, 刘茜, 王淑芳.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2

[8]. 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的克隆性分析[D]. 于琦. 天津医科大学. 2005

[9]. 血细胞X染色体失活偏移与女性肺癌、食管癌的早期发生有关[D]. 李刚. 第四军医大学. 2006

[10].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D]. 李刚. 山东大学. 2012

标签:;  ;  ;  ;  ;  ;  

根据X染色体失活类型探讨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不同结节之间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