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十年的思考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08)03-0001-03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立至今已过了十个年头,回想当时初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十个年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总体上是顺利发展的,但也曾经遇到挫折和社会的不理解。
为什么要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当初很多人不理解。一种人认为:教中学,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读研究生;另一种意见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靠学科知识的学习,已有的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就可以解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那么多教育专业知识没有用。同时,质量问题也是人们质疑的一个方面。
为什么要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首先,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就提上世界教育界的议程。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要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长期以来,对教师是不是专业性的职业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认为:教师不是专业性的职业,任何有知识、有学问的人都能做教师。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肯定了教师的专业性。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也提出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该论坛的报告指出:“美国人尚未认识到两点最本质的真理:第一,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这一质量标准是迄今从未有人敢于提出和追求的一种高标准;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教师队伍。”①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包括脑科学、教育科学的进步都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基于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需要建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必须专业化。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就不会进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优秀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就强调了建设优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他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又说:“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我遇到一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1980年我为了编写中师学生用的《教育学》教材,和靳希斌、赵敏成两位老师到四川、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地调查。在湖北武汉时住在省委招待所,同屋住的是一位劳动人事部的干部。茶余饭后闲聊时就讲到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体脑倒挂,我说:我们教师的待遇也很低,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太低。他忽然说:“小学教师怎么能算是知识分子?”我说:“小学教师是教书的,有知识的人,怎么就不是知识分子呢?”他说:“你没有看到吗?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半文盲,怎么能称为知识分子呢?”这句话对我的刺激很大。的确,经过“文革”的破坏,教师队伍中充斥了许多不合格的人。不是有这样的笑话吗?有一个村干部对小学教师说:“你好好干,干好了我提拔你去当合作社售货员!”可见,小学教师地位当时竟然不如售货员。因此我想,怎么才能让社会尊重教师呢?首先要使我们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值得人们去尊敬。所以,我下决心要呼吁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把教师提高到研究生水平,这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举措。
第三,要吸引优秀青年来当教师。青年总是求上进的,总希望在工作之后有进修提高的机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为青年教师进修提高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听说现在正在筹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那样,青年教师会觉得更有奔头。
1996年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大家兴奋不已,立即成立了专家小组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第一年招生由于采取计划内招生,全国只招了177名。我国有一千万名教师,这样招生,何年何月才能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于是第二年在当时学位办副主任谢桂华同志的提议下,走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路子,采取计划外在职招生的办法。所以第二年就招了一千多名,现已发展到每年招生万名以上。有些学员不理解,总是质问为什么只授学位,没有学历。我给他们讲:要学历,走计划内招生,你们进得来吗?其实,只认学历不承认学位这是唯有中国才有的人事制度,早晚要改过来。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立以后又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中小学能留得住这些硕士研究生吗?二是这样大规模招生质量能保证吗?
经过这十年的实践,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头几年确实有不少获得教育硕士以后就跳槽了。但随着硕士多了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教师地位的逐渐提高,加上就业竞争的激烈,教育硕士跳槽的已经不多了。据各地反映,教育硕士在学校中确实起到了骨干作用。
关于质量问题确是我们应该时时注意、切不能放松的。质量永远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生命线。过去人数稀少的时候尚不明显,人数多了,质量问题就更显得重要。关于保证质量问题,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主办学校领导要重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工作,确实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配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这是关键。过去我曾经参加过几次调研,发现有些学校的领导很重视,有些学校就不太重视;有些学校管理较严格,有些学校就很松散。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是同等价值的,只是性质不同,要求规格不同。因此教学和教学管理应该与学术性学位相同。否则就达不到研究生的应有水平,就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人人都能混一个学位,还能得到社会承认吗?这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一样的道理,因此主办学校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否则会自毁长城。
第二,教师是关键,要选派有中小学实际经验的教师担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也可以聘请中小学的有经验的优秀的老教师担任。大学教师和中小学老师联合培养,效果会更好。
第三,最好是让学员脱产到大学学习一段时间。虽然研究生都是大学毕业生,有大学生活的背景,但大学天天在发展、天天有新鲜的东西,大学有各种讲座、会议等学术活动。学员可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第四,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学科知识、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外,需要增加一些通识课程,提倡学员多读一些书,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
第五,要重视学位论文的指导。学位论文是学习的总结,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业。论文一定要结合学员教学的实际,不要空谈理论。论文不必要求过大过长,但一定要言之有物,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最后,要加强宣传,使社会了解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支持学位的建设。特别要让地方领导重视和支持。组织一些优秀硕士的案例,让大家认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发展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
本文为作者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略有删节——编者注。
注释:
①《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65-2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