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宣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宣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热潮正在我市兴起。为配合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本报将推出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
今天,首先刊发《求是》杂志社社长戴舟同志的文章。该文紧紧围绕十五大报告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等问题,谈学习体会。今天刊出文章第一部分,其余将于25、26两天在本报第15版连续刊登,敬请读者垂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动员大会,是划时代的大会,是团结胜利的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党的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这个报告,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报告,抓住机遇,开辟未来,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出全面的战略性部署,展望了下世纪五十年的发展前景。这个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这一理论为指导,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这个报告,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具有驾驭全局,善于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才能,是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戴的领导集体。这个报告,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动员令、宣言书,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十五大报告的特点是:高层建瓴、总揽全局;主题鲜明、时代性强;重点突出,论述深刻;内容丰富,逻辑性强,集中了党和人民的经验和智慧。现就报告中几个问题,谈谈初步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十五大主题的确定
主题是报告的核心,是大会的基调。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的确定,关系党对整个形势发展趋势的判定,关系举什么旗帜、沿着什么方向前进、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关系人心所向。代表大会的主题正确,旗帜鲜明,制定出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民心大振,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验。所以,代表大会的主题确定,至关紧要。
一九四五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报告主题是讲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围绕这个主题,报告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纲领和策略,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九八二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成为指明我们新时期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依据邓小平这个重要思想,十二大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也是依据邓小平这个重要思想,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九九二年召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围绕这个主题,十四大提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认真实施十四大的三项重要决策;提出并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党的代表大会,所以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都是因为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地分析形势,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情况下,确定了代表大会的正确主题,向人们表明举什么旗,宣示自己的主张和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报告的一开始时,就庄严地宣布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并强调指出: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十五大主题的确定,极为重要。因为十五大是我们党在失去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后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举世瞩目。全党全国人民非常关心,全世界非常关注,都想从十五大来观察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的走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所致悼词中,宣示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的十个“一定要”,都有力地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十四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坚持的方向。根据国际环境、国内条件和人民期望,中央认为,十五大有必要进一步把中国共产党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举什么样的旗帜,以什么样的形象,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鲜明地有力地表明、展现在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面前,并进一步要求全党在旗帜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压力,国内来的也好,国外来的也好,都不要动摇。“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我自岿然不动”。
十五大主题,是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的时代背景下确定的。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同时必须充分地看到: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继续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从国内条件看,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正在进一步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党确立起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这些条件,就是我们党确定十五大主题的客观依据。
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旗帜和全面推向。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旗帜,就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全面推向,就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就是要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键时刻,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报告紧紧扣住这个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五年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展望下世纪五十年的发展前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满怀信心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迈向新世纪。突出这个鲜明的主题,更加充分地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更加集中地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更加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崇高形象。
二、关于邓小平理论问题
这个问题是十五大的灵魂。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是十四大的突出贡献。十五大的突出贡献就在于: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2.更加系统、全面、集中地总结概括了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修改后的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4.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突出地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一)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何谓创立理论,何谓形成科学体系?创立理论,形成新的科学体系,就是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系统地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不是个别问题;不仅总结了本国的历史经验,而且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不是一般理论上的概括,而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这就叫做创立理论,这就叫做形成科学体系。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口号。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概念,并且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轮廓。十四大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了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和邓小平同志对创立这一理论的重大贡献,并且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提法,强调指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明确确立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坚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从十四大到十五大,又经过五年的实践,经过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全党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近二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实践的光辉成就,充分证明这一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够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悼念和学习活动中,这一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贡献更加深入人心。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无论对开好十五大,还是对于今后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从理论的发展看,我们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又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国际国内的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实践的经验看,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指导富民强国,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真理。从迈向新世纪的要求看,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如同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作出评价一样,十五大进一步论述邓小平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这对于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深远的意义。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毛泽东思想是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充分证明,这一理论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们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所以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同志,所以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突出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全党思想,推进我们的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论断。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以上四个“新”,使我们有充足理由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实事求是地、高度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贡献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可珍贵的东西,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功,新的胜利,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认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从早年到晚年就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恩格斯一八九二年在为他早年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二版所写的序言中说:“在本书中到处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古典哲学起源的痕迹。”“几乎用不着指出,本书在哲学、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总的理论观点,和我现在的观点绝不是完全一致的。”
列宁非常强调:“马克思主义根本反对一切抽象公式,一切教条方法,而要求细心看待目前正在进行的群众斗争”。十月革命以后,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毛泽东在一九六○年谈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马列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单靠这些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都要创造自己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他还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一九八九年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篇谈话中说:“多少年,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的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革命斗争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并不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全部答案。马克思能预料到在一个落后的俄国会实现十月革命吗?列宁能预料到中国会用农村包围城市夺取胜利吗?”“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这几代伟人的科学论述,十分精辟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同时代发展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它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从创建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我们党召开了七大,总结了建党二十四年的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说明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统一,产生了我们党自己的理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要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是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自己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从而更高地举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的实践,我们党的十四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认识,十五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说明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同我们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产生了我们党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样,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要抛弃或贬低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是强调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高地举起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的学风。学风问题,就是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扬了这个优良传统。我们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只有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本国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实际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和时代发展,形成有科学根据的新观念、新理论,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总结了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切实运用这个理论来指导实践、改造社会,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我们党整个事业的主心骨,是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循报告的要求,端正学风,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以“一个为中心、三个着眼于”上苦下功夫,切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有力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蓬勃发展。
(待续)
标签: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 十四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