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可以减少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大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发挥其特有的应用价值与优势。于是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注重实践、抓住机遇、防范风险,不断增强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完善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建筑施工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1 BIM技术的相关论述
1.1 BIM技术的概念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主要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其基础和前提,进而建立起三维建筑模型。并且借助一定的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性信息,可以使建筑行业更加符合高效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1.2 BIM技术的表现特征
1.2.1具有可模拟性和可执行性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中,可以针对设计的需求,进行一些模拟实验,例如:紧急疏散模拟和热能传导模拟等等。在施工阶段中,可以进行4D模拟,通过4D模拟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便于施工方案的确定。此外。BIM技术也可以进行5D模拟,5D模拟就是在3D模拟的基础上加以造价控制,进而可以有效控制项目施工的成本。在项目施工的后期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对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与应对,例如:消防人员的疏散。
1.2.2具有协调性和规范性
BIM技术可以对不同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进而提高施工过程中节省大量的时间。可以有效解决电梯井布置与建筑布置的相关协调问题。同时,BIM技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例如:建筑物的规划信息和建筑物的集合信息等等,以便于施工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建筑施工的相关问题,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性。
2 BIM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应用
2.1基础阶段的塔式起重机安全应用
2.1.1施工场地及塔式起重机位置规划
建筑施工场地施工工艺复杂,现场场地中交叉作业较多,如何结合现场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合理规划使用现场场地成为项目开始阶段的一道难题。需要规划的有施工主体位置,工人生活区办公场所位置,施工道路和材料堆场以及加工棚位置,临时用电线路布置等等。在BIM应用中,建立施工现场三维立体模型,结合现场实际的施工情况,合理规划现场施工用地,不仅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器械车辆运行、材料运输、和个人生活的安全,还可以根据公司需要安排建立安全生产体验区,工人业余娱乐场所,丰富工人业余活动。
另外,塔式起重机作为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在起吊和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和互相碰撞,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为了节省材料的运行距离,塔式起重机设置还应合理考虑钢筋车间等加工棚区位置,因此在规划施工场地期间,应合理考虑塔式起重机的位置及型号选择,合理有序的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的需要。例如翠园锦绣项目部的基坑阶段BIM建筑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基础阶段BIM建筑模型
利用BIM技术,合理解决了施工现场中,在施工开始前的一切运行需要,通过基础阶段BIM建筑模型,可以很形象的体现出工人生活区办公场所,以及主体施工,材料堆场,用电线路,塔式起重机的布置,使建筑施工现场情况一目了然,便于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环境的全面掌握。合理的规划施工场地,对于一些场地狭小的项目来说,不仅能够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场地做好施工的各项工作,避免因施工过程中,机械交叉,材料堆场,施工用电等带来的安全事故,而且能够实现项目高效、快速地进展,可以有效地缩短项目的工期,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展示出企业的安全文明绿色施工形象。结合建筑立体模型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动态的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随时改变项目的区域规划,更合理的布置不同时期,车辆运行路线及人员活动范围,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的物体打击,基坑塌方等安全事故。同时也可以根据现场布局,划分危险等级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位置场所,公示所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另外可以通过模型了解工作区域的安全管理重点,正确直观的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2.1.2基础阶段临边防护
基础开始阶段,施工现场充斥着大量的临边现象,如果不注意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因现场管理方式不同,现场搭设的临边防护五花八门。通过BIM技术,可以在事先建好的模型里将正确的临边防护加设进去,可以给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直接的搭设思路。
2.2主体阶段的BIM安全应用
2.2.1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管理
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建筑的结构标高不断增加,如果塔式起重机不能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顶升,则很有可能造成塔式起重机与外脚手架甚至建筑物发生碰撞,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这时我们可以根据BIM技术进行4D动画推演,例如翠园锦绣项目的BIM成果。根据碰撞检查的结果,合理安排塔式起重机顶升的时间,提前与塔式起重机安装单位做好交流与沟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施工电梯同样也是如此,提前根据模拟动画安排好顶升的时间点,提前与合作单位沟通,确保现场在安全经济的模式下运行。
2.2.2模板支撑管理
钢管式模板支撑体系,是建筑主体施工质量好坏的保证,同时也是坍塌等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较高的区域之一。施工现场中,主要的安全隐患有立杆间距较大,缺少扫地杆纵向钢管,自由端过大等,这也是现场安全管理的重难点。但是现场作业木工大部分对此不以为然,通常已以往的经验为支撑,这样问题极容易造成涨模,漏浆等质量问题,同时无法保证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尤其是混凝土工的安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通过图纸也很难发现实际现场中真实存在的搭设难点。通过BIM技术,可以在预制的楼层内事先搭设模板支撑,将钢管的布设位置,以及搭设的方式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传达,尤其是高支模部位的3D模型更为直观清晰,例如镇安三中项目部行政综合楼高支模3D模型。除此之外还可可以制作4D动画,详细讲述缺少杆件后,模板支撑可能带来的后果,全面直观地为工人做交底,更加准确地进行现场施工,为现场安全保驾护航。
2.2.3卸料平台管理
卸料平台是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和操作架,一般用于材料的周转。卸料平台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早已列入安全管理的重点。虽然卸料平台的搭建大大方便了建筑的施工,但是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由于施工人员从安装到使用再到拆卸的过程中经常不按规范操作,导致卸料平台坍塌,人员高空坠落或是高空坠物的事故屡见不鲜。通过BIM技术,可以提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所设定的模型模拟安装与施工,检测料台安装位置是否合理,以后安装后底部区域可做何种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随着人们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正常进行,更好地为建筑施工提供稳定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针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究展开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聂磊.BIM模式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230-231.
论文作者:贺可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现场论文; 技术论文; 卸料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