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尿路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未检验组与检验组,每组各40例。检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对其尿液进行微生物检验,依据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为其制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未检验组患者尿液未接受微生物检验,采用广谱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经治疗,检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未检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检验组患者经过治疗,2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的有效率为70.00%。检验组中患者经过治疗,3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检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未检验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路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路感染控制;微生物检验;效果研究
院内获得性感染简称院内感染,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感染。尿路感染为院内感染中的一种常见性的感染【1】。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生物检验技术逐渐的被应用于院内感染的控制中,通过对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微生物检验,可准确的掌握患者尿液中的致病菌,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2】。本研究集中探究了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控制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未检验组与检验组,每组各40例。检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20-58岁,平均为(35.32±2.88)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15±2.73)d。未检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22-58岁,平均为(35.63±2.5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5.34±2.56)d。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进行治疗前,对研究组患者的尿液进行微生物检验,具体方法如下:获取患者的中段尿,并将其送检,提取出患者尿液中的致病菌后,对具体的致病菌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本研究采用DL-96细菌鉴定系统完成患者尿液细菌的鉴定。利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患者致病菌药敏试验的检测。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分析仪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耐药性试验,采用K-B法完成致病菌耐药性的确定。依据微生物检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完成患者的治疗,未检验组患者的尿液不接受微生物检验,未检验组患者仅接受广谱抗生素完成治疗。
1.3 评定标准
本研究将患者尿路感染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重度尿路感染、中度尿路感染及轻度尿路感染等,轻度尿路感染专指患者存在轻微尿痛、尿频、尿急及尿不尽等症状。尿检后发现患者尿液中存在少量的细菌尿、血尿及脓尿等,部分患者存在轻微腰部酸痛症状。中度尿路感染患者存在尿不尽、尿痛、尿急及尿频等症状,尿检后患者的尿液中存在血尿、气尿、细菌尿及脓尿,同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腰部疼痛症状。重度尿路感染患者存在尿不尽、尿急、尿痛等严重的症状,尿检后发现患者的尿液中存在血尿、气尿、细菌尿及脓尿,患者伴有严重的腰部疼痛症状。本研究治疗有效的评定标准如下,进过治疗后,患者的尿急、尿痛、尿频、尿不尽及腰部疼痛症状消失。尿检后患者尿液中不存在气尿、血尿、细菌尿及脓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所有统计数据的处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年龄等均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数据的分析,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未检验组患者经过治疗,2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的有效率为70.00%。检验组中患者经过治疗,3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检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未检验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治疗无效患者的尿路感染程度情况
经过治疗,未检验组患者中,12患者治疗无效,其中,8例为轻度尿路感染,2例为中度尿路感染患者,2例为重度尿路感染患者。检验组中,4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中,2例轻度尿路感染患者,2例中度尿路感染患者。检验组与未检验组相比较,存在轻度尿路感染、重度尿路感染的患者均较少,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无效患者的尿路感染程度比较情况
3 讨论
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炎症反应,尿路感染主要是因细菌侵入人体尿路上皮所致,其病原菌95%以上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多为大肠埃希杆菌,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菌尿和脓尿等症状,使得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此,临床需要加强对致病菌和易感人群进行检测的力度,并严格控制传播途径,以尽可能的减少尿路感染发生风险。微生物检验乃医院感染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有效协调致病菌、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帮助临床医师找到患者的感染原因,并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重要隐居。相关文献中有记载,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3】,即:(1)能及时对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切断。病房和手术室均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微生物检验则能及时发现感染问题,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并对传播途径进行切断。(2)可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易感人群来说,其抗病菌能力比较弱,使得大部分感染都由条件致病菌和机会致病菌所引发。微生物检验能对此类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进行有效的监测,并能对环境中的细菌进行监测,对人体呼吸道和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进行监测,以减少其发生感染的几率。(3)及时发现传染源。当人体在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之时,利用微生物检验法,便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明确其病原菌,并能对菌株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当检测出有耐药菌时,便能对其进行分型,可为临床医师判断流行范围和可能性以及查找感染原因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表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不仅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还能指导临床用药【4】,避免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的出现,提高医务人员对致病菌耐药性及致病菌谱等的掌握情况。本研究中,经过治疗,未检验组患者中,12患者治疗无效,其中,8例为轻度尿路感染,2例为中度尿路感染患者,2例为重度尿路感染患者。检验组中,4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中,2例轻度尿路感染患者,2例中度尿路感染患者。检验组与未检验组相比较,存在轻度尿路感染、重度尿路感染的患者均较少,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尿路感染控制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菲. 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6):189-190. [2]林秀琴.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24-125.
[3]梁新妹.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26-2627.
[4]范文,黄娥,段六生. 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294-3295.
论文作者:许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患者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微生物论文; 致病菌论文; 尿液论文; 细菌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