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TO机制下,海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着力点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型论文,着力点论文,海南论文,对策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培育产业特色,提升开放型经济的产业竞争力
加入WTO后,海南特区的政策优势更趋淡化,产业有特色才会使发展更具优势。当前,海南的重点产业有资源优势但缺乏显著的技术和加工优势,且大多数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群。在未来几年内,要着重培育两大有内在关系的特色产业群:以热带旅游业为龙头,发展商业、教育、网络、海洋运输、会议、疗养保健等现代服务业;以热带农业和海洋水产业为龙头,延长产业链,发展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目前,提升这些产业的竞争力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WTO的《农业协议》要求降低农业贸易壁垒、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此形势下发展热带农业,必须解决好两个突出矛盾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克服分散的农户经营和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各种产业化龙头与农户联成一体,对农户进行引导、组织和服务,尤其在开拓市场方面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南有600多家农业企业,真正称得上“龙头”的很少(最近农业部等8部委筛选出的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中,海南只有3家。)建议在琼山、琼海、文昌、儋州等先富起来的地方进行试点,让民间资本以股份的形式组建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力推进符合WTO技术要求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并按国际食品标准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业产业化方式可不拘一格,效益较好的形式有: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如文昌市的永青公司,承租白茅洋易旱易涝的1万多亩低产土地,经过治理变成良田后返包给农民生产;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如陵水县英州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批发冬季瓜菜为主,既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又为运销商提供各种服务;良种良苗场+农户,如文昌鸡繁种场,推行种苗场和农户二体化经营。
二是寻找农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模式和转让农地后农民就业的有效渠道,解放分散生产的传统农业向开放型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的矛盾。此矛盾与前述矛盾相关联,解决它需要变革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使个体农业逐步向相对集中的现代农场和农业企业转变。为此,要依法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构造农地流转的内在机制。根据农民自愿、协商、有偿的原则,允许有条件的农民通过租赁、转包、倒包等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从以土地为依托的种养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同时,要加强农民技能教育和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为农民从事新的职业创造条件。
2.争夺服务业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已占到投资总额的近50%,我国加入WTO将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服务业的外资流将大大加速
海南服务业的比重较大,2000年全省第三产业的GDP绝对值为220亿元,占全省GDP510亿元的42.5个百分点。但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档次不高,发展不快,现代服务业素质不高,比重偏小;新技术应用程序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不能形成统一开放的社会服务体系,因而服务功能不完善。海南应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发展以热带海岛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业既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又突出了海南的资源优势特点。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几乎涵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进一步推动传统服务业的改革和提升,也能够刺激金融、信息、咨询、网络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热带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一要借鉴国外旅游业进行旅游长短线有效配置的经验,把国内外著名景点与海南著名景点联结起来,形成旅游长短线系统。这既有利于促进交通、通讯、宾馆和餐馆系统配套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海南的知名度。粤港澳旅游圈已初步形成,今后20年这一地区有望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海南旅游业应加强与这一地区的联络和合作。二要加快引进国外著名旅行社,利用其品牌与网络迅速扩大海南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三要设法改善进出海南的空中交通,增加海南的可进入性。争取开通国际航班,云南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航班,在保留我国对等飞行权的前提下,允许对方先飞海南。四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运用,尽快实现全省旅游联网和不断改进海南旅游的网络,充分利用INTERNET进行旅游宣传促销、预订和管理。
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会议产业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1999年经营会议盈利就达4千多万美元。海南应利用创办“亚洲论坛”和爱立信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海南召开商业性会议的契机,花大力气抓会议产业,努力使海南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会议(展览)中心。
3.海南的工业“腿短”,不但总量小(2000年工业产值64亿元,仅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且产业较分散,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垄断竞争优势的行业
这既制约了热带农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也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更使产业国际化拓展能力受到影响。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已形成一批具有垄断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比如广东,1997年有服装、电子及通讯设备等7个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海南就是缺乏这样的行业和大企业。
要从全球视野出发,把加快调整、改造海南传统优势工业和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构建传统工业新优势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竞争力提升战略。对策选择:
其一,对制糖、橡胶加工、冶金、建材等传统工业和已有一定基础的摩托车汽车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化纤纺织等重点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目的是扩大品种、产品升级、替代进口、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其二,选择计算机整机组装及部分硬件生产、软件开发、无线通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环保工业(为建设生态省提供技术装备和物质支持)等高新技术项目作为发展新兴工业的切入点,逐渐加快发展。
其三,加大体现海南资源优势的油气化工、海洋产品、化纤纺织原料、天然饮料、热带高效农业产品和旅游工艺品等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使之成为优势产业。
海南所辖海域(2000多万km[2],占全国的2/3)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可燃冰”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油气加工业的发展无疑是对海南工业最有力的提升。
其四,把全省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工业结构调整与企业组织调整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其五,培育一批工业大企业,使之形成行业排头兵和占领行业制高点;并通过协作关系,使大量中小企业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去,逐步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克服海南工业产业组织“弱、小、散”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构建生产系列化与产销网络一体化,共同抵御加入WTO后关税、进口配额等削减而使国外竞争性产品进口增多的挑战。
二、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吸引中小投资者,实现引资新突破
建省以来海南的外来投资大多是中小企业,但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国民待遇的实施,靠利用优惠政策进入我国的小型投资将相对减少,而靠自身实力进行市场竞争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入会增加。面对新的形势,海南宜坚持大中小型企业并举,加强吸引大企业的工作力度,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主的招商方针。
1.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继续鼓励中小投资者来琼投资。就目前来看,海南许多地方还很穷,几万美元就做一些事、办一个工厂,中小企业对海南仍然很重要。为此,要继续巩固东南亚,东南亚是海南华侨最多、对海外投资贡献最大的地方,是海南外来投资的带头羊,起着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强化港澳台,港、台资历来分居海南外来投资的前一、二位,合作潜力巨大——以台湾省为例,台湾中小企业约占台湾企业总数的97%,据预测,未来1~2年,将是台湾农业及其加工业进行调整与转移的关键时期,鼓励他们来投资会取得“双赢”绩效。
2.跨国公司是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许多省区都把招商的目标瞄准跨国公司。目前,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入驻中国,投资区域从沿海的上海、广东和福建等地向中西部等内陆地区挺进。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厂的同时,开始实施投资建立科研基地的计划。海南应乘势而上,吸引规模大、技术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公司来投资,并发展跨国公司和海南企业的各项联系,鼓励与海南的企业集团联盟,从而提高海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吸引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途径很多,比如,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于海南的新兴工业,政府优先为这些专门学科领域(例如电脑软件设计)的R&D提供人力资源保证;鼓励现有投资者转向更加复杂的技术,建立、提升其在海南的R&D活动;吸引跨国公司进入自然资源加工领域,增加海南以资源为基础的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在海南经营的跨国公司吸引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的投资;鼓励海南的企业集团同跨国公司的技术联盟,对其R&D及成果的开发提供财政优惠,等等。
跨国公司与海南的企业集团联盟,无疑对双方的发展都十分有利。但问题是海南的160家企业集团(重新规范登记的仅有19家),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不规范、人才匮乏、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等问题,远不能适应联盟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海南应以三大产业为基础,在热带高效农业、新兴工业和海岛旅游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组建不仅能占领国内外市场,而且能与跨国公司比高低的“远洋舰队”。
三、稳妥地“走出去”,拓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
1.明确“走出去”的先后次序。贸易先行,探路摸底。先通过贸易方式直接进入、打开目的国市场,了解当地环境。为此要扩大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型公司,大力发展国际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创出海南产品的品牌,提高商品国际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展开生产性投资:输出技术、品牌、管理和零部件到国外去办厂,把海南部分产业链延伸境外并纳入全球分工体系,区域特色经济转化为国际特色产业加工基地,一批有实力的境外投资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这样,通过企业走出去带动产业走出去,企业国际化带动产业国际化,在国际营销体系基础上创建和发展国际生产体系,促成产业结构国内外联动、优化发展。
2.把握好“走出去”的度。“走出去”的核心内容在于外向投资,外向投资最大的弊端是延缓海南本土(母体)投资。海南特区经济实力较弱,可输出的资本是有限的;再者多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仍局限于对外贸易甚至间接出口,既缺乏跨国经营的管理经验,又缺乏必须的人才。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必要对外向投资的适度规模做出科学的预期。外向投资适度可使海南母体经济获得最大的利益,否则会损害母体经济的发展。
3.明确外向投资的重点。有关部门应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外投资发展规划,给企业以必要的指导。湖南省的优势产业、成熟产业、长线产业,特别是技术相对成熟和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成为重点支持的“走出去”的产业;此外还应重点支持售后服务型投资、资源开发型投资和技术开发型投资等。就行业而言,目前要以海南在设备、技术、成本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饮料、制药行业等为重点。
四、着力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动力
加入WTO后,开放领域将全方位扩大,特区的新优势主要集中在体制和服务创新方面。创新工作做得好,就能为开放型经济提供动力。珠海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快捷的办事效率和热忱的服务,而并不完全依赖政策上的优惠。《财富》中文版1999年9月的资料显示:在华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最不满意的因素依次是贪污腐败、环境质量和法规制度的透明度与连续性,这道出了体制创新和优化服务的重要性。
1.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WTO规则主要是针对政府行为的,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仍是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要真正成为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政府要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游戏规则,彻底实行政企分离,使企业在符合国内外有关法律的条件下,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体,造成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政府要按国际惯例调整和提高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水平,从政府调控为主让位给市场调控为主;从政府投资为主让位给民间投资为主——不是减少政府投资,而是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2.建立一批按照国际惯例运行的招商引资服务机构。其一,健全中介机构的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涉外律师、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中介机构要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禁止各级政府从事中介业务。同时争取国外著名的、有实力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率先大规模进入海南市场。其二,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行业商会的作用不可或缺。如全球性信息收集与出口促销活动,靠单个企业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贸易商会、出口商协会等行业商会的协助。因此,要建设好行业商会,为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搞好服务。
3.改善投资“软环境”。以法律保障和优良服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真正做到讲信用、讲服务、讲形象、讲效率。按照中国入世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对全省已有的产业、外资、投资等法规、政策进行修订,使之符合WTO规则。对尚待订立的法律法规,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海南特区可率先一步订立、实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五、珍视人才资源,并通过人才的流动加速海南经济与国际接轨
1.明确人才培养的重点。一是重点培养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海洋开发、信息产业、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这方面的人才相对严重不足,就拿农业来讲,全省农业技术人员只有3577人,仅占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3%,缺乏人才将成为制约热带农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二是重点培养善于运用WTO规则的人才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转让、国际商法、中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职业化的企业家。企业家要努力学习、熟悉国际通行原则,熟练掌握涉外专业知识,成为“具有国际头脑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家”。
2.坚持“既以物质引人,更要以事业留人”的原则。因应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登陆”海南可能出现的抢夺人才的情况,下大力气、花大本钱改善和提高“高、精、尖”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以优越的物质条件吸引人才。这固然很好,但不能惠及更多的人,毕竟海南的财力十分有限。因而,更重要的是营造“人尽其才”的创业环境,让“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真正的人才更看重事业的长足发展,重成就和发展前景。为此,要实实在在做好筑巢引凤工作,建立健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真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3.企业也要增强紧迫感,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也自行组织企业内的培训;不仅在国内培训,也可派人出去培养,或在国外建立研究机构就地培养;不仅自己培养,还可与外国合作培养。“走出去”的企业可就地延聘外国人才——成功的跨国公司都把人才本地化当作成功的最大秘诀。企业还要善于借助“外脑”,如以项目研究或以高级顾问、专家论坛形式聘请省外、境外专家前来出谋划策,不断吸纳精英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