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的教育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能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园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与学员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工作质量。切实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作为教育的良好基础,坚持走环境与育人协调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长期与短期,全局与局部的各种重大关系,使环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员的信念,是有潜在而巨大教育功效的。
一、环境与学校关系
环境与一定空间或范围有关,若将范围缩小到一个学校,就是学校环境。学校是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大环境影响小环境,但小环境亦非大环境惟一决定。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一所有着自己独特地位的学校,是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砌构形成自己的风格。环境就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好的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是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可从好的环境中顺利习得知识和受到感染。于是人们开始把环境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问题联系起来,例如我国关于潜移默化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让墙壁也成为教师的思想,等等。教育与空间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校园这一独特景观。校园的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教师、学生生活的信念,对教育的希望和对自己存在的理解,是有潜在的巨大教育功能。
校园的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专门的育人场所。人在环境中并非完全是被动的,不能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必有什么样的人,但是当人对环境的某些因素产生好感、产生从众感、认同感时,环境的影响就特别大。如果说知识性、学术性材料的传递方式与手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可视技术的借助,人机对话的借助)的话,学校隐性文化的传递方式则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学生必须是身临其境。正因为如此,一所学校拥有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固然重要,然而,拥有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也特别重要,特别珍贵。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教师与学生不仅通过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职员工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教学环境对教师和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对教学对学生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并尽可能排除消极影响,环境建设问题,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好的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员从好的环境中顺利习得知识和受到感染。
二、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之作用
校园的世界是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是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人类长期的历史生活实践以种种物质文化景观铭记着无数人类的共同经验。因此,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所包含的潜在因素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历史的、思想的、伦理的、美学的无所不容,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信息,以及把它所寄托的群体感散发出来,教师和学员就是在无数次“视界融合”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建构起来。这一过程通常如此的通常又普遍存在,以致于人们常常对它视而不见,这也难怪,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往往是难以觉察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校园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隐性课程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
(1)道德潜化的功能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人类的道德水平,道德素质随着时代而进步,伴着文明而提高。生态道德不仅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对话,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也是道德进化的必然,有道德才能高尚,有修养才能文明。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应该包括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对保护自然和生命是有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能自觉遵循保护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履行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好的环境,是教职员工不断提高和完善道德水平的一个途径。
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在校园文化景观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的物质文化景观具有文字的属性,同时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均蕴含着一定的道德追求、道德规范,能对教职员工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如校园雕塑表现得尤为突出,雕塑集中反映了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好素材之一,校园雕塑,如象征性和激烈性雕塑,激烈着学员不断振奋向上,勇攀科学高峰,也象征我们民族的坚不可催和奋发图强的勃勃雄心。
(2)政治责任的教育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其原有的意义,应赋予其符合时代特色的新内涵。这就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紧紧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培训能够适应客观需要的好干部,这就是综合素质培养的新模式。如校门“实事求是”毛主席亲笔提写的几个大字,它体现学校的性质、特点、办学宗旨,把学生增强党性摆在突出的位置。学员从校园的环境中感受到党校是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校的教育事业,必须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任务服务。当学员从校园文化环境中感受到马列主义思想之丰富,邓小平理论之伟大,他们必定能获得思想上的长进。
从培训的目标看,党校教育能更好地服从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充分体现党校教育的党性原则,要求具备一个新世纪的“现代人”必备的心理,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教学服务,为党培养好干部服务。全校教工通过各自的工作,尽心竭力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党培训好能够适应客观需要的合格的好干部。
(3)审美创造的功能
党校教育虽然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活动,课堂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自由空间,自在耕耘的田地。我们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动人,要紧紧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主旋律,党校教育也应提高审美艺术修养,才能使马列主义阵地课堂不至枯燥乏味,而生动有趣。走进党校的大门,可以看到层层叠翠的花坛,绿草如茵的草坪,各种建筑风格各异的高楼大厦,满园葱绿的草地,还有点缀在花坛之中的雕塑。这一切优美的环境能调节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敦化校园风尚,使教职员工以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从事自己工作。如校园建筑的审美作用是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来达到的,它们最能体现物质文化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建筑艺术总是要以特殊的形式去体现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审美意义,建筑造型的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它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和艺术追求。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校建筑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突出反映了现代建筑魅力,给教职员工以现代文明的熏陶,创新的思维。
环境美是自然的一种价值体现,是自然与人类精神价值的融汇和沟通。只有对生命热爱,对自然尊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提高审美的创新。逐步培养教工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欣尝自然的能力和美感,通过接触校园环境,丰富审美的情趣、陶冶情绪;通过营造美的居住环境培养美的情感;通过美的培训提高审美的能力和修养,从对美的追求来培养自然道德感情,是提高教职员工素质和审美创新的有效措施。
总之,不同学校的教学社会环境的不同特点与其所在地域有关,与学校跟社会信息交换的状况有关。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逐步演化出校园这一独特景观,校园的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教师、学生生活的信念,对教育的希望和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具有潜在的巨大教育功能。如校园中建筑最富有表现力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和办公大楼,它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学术报告厅,严肃庄重表现出学术的崇高的地位,同时也间接折射出人与人之间权力的较量,这些隐性的信息不知不觉地为广大教职工接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通过一定方式表现出来。多年来党校环境作为育人的阵地,在环保的软件、硬件建设上下功夫,出大力气,全力以赴把党校建设成环境优雅学校。我们正向“环境质量更高、文化品味更高、人的素质更高”的目标迈进。以更高的历史责任感去努力并解决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把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环保事业搞得更好。将一个繁荣文明、环境优美的党校带入新世纪。
标签:景观生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