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素质教育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推行。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推行幼儿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要面向全体幼儿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面向的是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无论是提问发言、分发物品、开展游戏、编排节目,还是表扬、奖励,都往往让这些幼儿占先,而那些性格内向、发展较慢、表现欠佳的幼儿常常被忽视,被冷落,被遗忘。要面向全体幼儿,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要把教育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有接受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的权利。教师要“有教无类”,要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都有所提高。
二、要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还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会性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单项突出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引导幼儿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当前在幼教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缺点:(1 )重保轻教。一些幼儿园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幼儿“没灾没病”、“增重达标”,而且把保育的重点放在“吃”上。(2)过分强调智育,忽视体育、 美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智育工作中又过多注重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把幼儿园看成是小学的“新兵训练营”。(3)在德育工作中, 过分强调遵守纪律,而忽视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培养。一些老师教育思想保守,对孩子管束过严,以为不淘气不吵闹,循规蹈矩,唯老师是听便是好孩子的最高标准,结果把幼儿培养成了缺乏创造能力和坚强意志的“乖孩子”。我们一定要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方针,一定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教育让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生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要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小学生的基本活动是学习,而幼儿园小朋友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由的实践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与发展,并吸收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目前情况下,幼儿很少有机会接触充满无限生机的自然界,只能在楼前空地、家门口、道路旁玩耍,或是双休日到公园去游玩。电视机已经普及进入家庭,许多孩子除了幼儿园,在家中的大量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在幼儿园,不少教师在观念上仍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不玩游戏,只有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让玩游戏;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适当指导的必要性,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常常是把玩具一搬,便不闻不问,让幼儿随意的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没有教师的指导,游戏成为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材料、游戏玩具匮乏,因此一些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就无法开展。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是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一定要创造条件,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足够的玩具去“玩”,并且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从而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单凭教师的灌输,离开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就无从谈起。
作为教师,一定要有热情耐心细心的教学态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要听取每个幼儿对学习的反映,细心观察他们的操作及学习过程,表扬和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多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比较法、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让幼儿有机会去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说、多做,使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五、要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引导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尤其在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第一所人生学校。
纵观家庭教育现状,其发展并不平衡。对孩子娇惯纵容者有之;视孩子无知识无能力任其自然发展者有之;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上操之过急者有之;家长对自己的言行毫无约束者有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者有之;等等。所以说,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要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态度。教育子女不是个人私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目的是把子女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要尊重儿童,防止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倾向,家长要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方法不当,纵有良好的愿望也会事倍功半。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