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论文_李艳华,余强,王能善通讯作者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研究了行为干预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1月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420例,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2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护理为主,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心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行为干预后,其血压、脉搏以及心率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行为干预,更加有助于患者心脏康复,对其心率、脉搏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改善,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行为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临床症状危重等特点,患者经常需要接受住院治疗,如此不仅会增加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使患者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与好转[1]。鉴于上述情况,必须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实践表明,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更加有助于患者心脏康复,同时对其血压、脉搏以及心率情况进行改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1月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420例,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均为21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7~68岁,包括110例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36~69岁,包括112例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两百年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力衰竭纠正治疗,在药物种类、药剂量等方面无异。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第一,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以6人为最佳,在护理之前要经过系统化、正规化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建立护理目标,并进行妥善执行。

第二,结合患者就诊顺序,为其建立专属档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家庭住址、姓名、电话等,执行分类管理。

第三,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指导,对药物的各种副作用进行了解,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并着宽松舒适的服装,在床上取仰卧位、作为等进行训练。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收缩一组肌群,保持7s左右,缓慢的放松,之后再按顺序逐一的收缩和放松肌群。每次的训练时间需保持在30min左右,每日进行2次训练。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对训练时间和频率进行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脉搏和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教会患者正确的测量方式,对每次的测量结果进行精准、妥善的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心率情况等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同时行“t”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及公共行为干预后,其血压、脉搏以及心率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患者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和收缩功能减退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能够实现对其心肌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有效改善。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心率较快是提升血压辅助循环和维持心输出量的一种代偿机制,因此在临床上,心率是判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2]。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实现对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心率等情况的有效改善,其综合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放松训练,能够有效抵消其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促使人精神、心理和身体达到协调、平衡发展的目的,使患者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深入交流,还更加有助于构建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护理工作和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行为干预,相比于单一的常规化护理模式,更加有助于患者心脏康复,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心率等情况进行有效改善,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了因疾病因素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缓解了患者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对其病情的好转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临床推广价值较高[5]。

参考文献:

[1]李叶梅, 李共梅, 郭均涛,等. 心脏康复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生活质量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1):1462-1465.

[2]刘玲芳, 陈务贤, 李高叶,等. 随访路径对出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7, 38(18):2881-2885.

[3]张学强, 蒋海玉. 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并发慢性心衰老年患者出院后治疗效果的影响[J]. 兵团医学, 2015, 46(4):240-224.

[4]赵云霞. 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5):2456-2460.

[5]张素巧, 薛华, 刘玉茹,等. 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5, 24(5):352-354.

论文作者:李艳华,余强,王能善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论文_李艳华,余强,王能善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