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性论文,美国论文,路径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0)12-0185-03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正面灌输,其特征表现为:公开、显性、直接,主要渠道是开设“两课”,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全球化浪潮带来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激荡,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通过思想和文化的渗透,淡化马克思主义,推销其价值观,人们尤其是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大学生渴望主体间的平等和民主,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对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有形的权威式训导容易产生逆反心态,这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障碍。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大力推行隐性教育,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最大效益。美国隐性教育起步较早,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系统、成熟,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分析借鉴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相关经验对于我国更快、更有效地实施隐性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隐性教育研究状况简介
美国隐性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等早期的现代教育学家。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道德观念,主张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涌现了大量的关于隐性教育的理论和学说,如价值澄清理论。早在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就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在校学生不仅接受了读写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后一方面是通过非学术途径,潜在地、间接地传给学生的。1990年,里莫克和其他24所洛杉矶联合校区的学校发起的品格教育运动,就把隐性教育的因素纳入其中,提出了包括直接教导、基于语言的课程、正面的语言、内容和过程、可视性强化、学校氛围的渗透、学生的参与、评价等要素的教育模式。美国学者里克纳提出的十二条品格策略中更是直接包括了在教室里创建一个道德社区、实施道德纪律、创建一个民主的教室环境、培养教室外的关心、在学校里创建一种积极的道德文化、要求家庭和社区作为价值教育的协助者等隐性策略。美国教育学家可纳在1991年发表的《为品格而教:我们的学校怎样教授尊敬和责任》一书中提出,要重视思想道德品格教育的环境营造,为隐性教育提供了现实的隐性途径。
二、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
美国隐性教育主要有两大实施路径:通过学校实施隐性教育和在社会环境中渗透隐性教育。
(一)高校隐性教育。
美国学校中的隐性教育主要有三种具体实施方法:一是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隐性教育。二是通过建立隐性课程进行隐性教育。三是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隐性教育。
首先是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隐性教育。
这类课程在美国叫作社会研究课程,大概是美国首创的最具美国教育特色的课程,现已在美国大学普遍开设。由于此类综合教育课程从多方面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所以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美国社会研究会推出的课程类型;二是“社会科学”课程类型;三是历史—社会学科课程类型。
美国社会研究会推出的课程类型采用“主题轴”的课程理念来构架社会研究课程体系。它整合了人类学、考古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宗教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以及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中适当的内容。“社会科学”课程类型强调把所有的社会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其中主要包含历史、地理、经济和公民四个范畴。它强调各社会学科领域的联系,而不是侧重于某一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是跨学科的课程,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构成美国社会的多种族群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民主社会的核心价值,促进学生通过价值澄清、道德推理和价值分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通过思维能力和方式的培养达到培养民主公民的最终目的;通过性别平等教育,培育所有学生的平等意识。历史—社会学科课程类型则确立历史学科的核心地位来架构社会学科的课程体系。它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主干,尽可能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做好社会学科的知识综合。该课程把历史看作是社会学科中最有价值的学科,强调历史学科在社会学科课程中的特殊作用。认为历史有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有益于美国民主社会,可促进受教育者成为良好公民并保持美国的生活方式。因为综合课程设计的领域广泛,学生可以在此类课程中学习到自己专业之外的新颖知识,其内容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弥补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具有抗拒心理的缺陷。
其次,是通过建立隐性课程进行隐性教育。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及班级环境里经由团体活动和社会关系获得的“显性课程”所未包含的认识和态度。隐性课程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而通过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情境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和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校训等)隐性课程的元素融合在课程、学校和教师生活里,通过日常生活、课程内容和社会关系加之于学生的规范、价值与信仰体系。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学校的规章制度、文化价值观念、风格;教师形象和示范作用、学校的舆论导向等构成的情境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比正式的课堂教育更有感染力,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持久深远。
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建设是隐性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杜威认为民主政体意味“民治、民有、民享”,因而学校要训练参与政府管理的品质,以便让他们知道自由的运用意味着什么以及发展诸如主动性、独立性和善于应变的能力等积极品质。所以学校应该塑造民主的文化和精神气质,让学校生活充满尊重、正义和和平。爱尔兰罗里托天主教女校以公正、和平的哲学为学校文化的基础,并将这种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民主参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学生在校务委员会、课程委员会以及地理理事会等机构任职;学校创办各种组织,如学生代表委员会、初级学校委员会等,在这些组织中,学生可以开展讨论和辩论,并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决定自己的立场。通过这些方面的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
最后,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隐性教育。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也是美国的普遍做法。美国有的州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美国高校支持学生依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组织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开展社会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项目。美国学校通常以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被称为服务学习或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服务学习是指“学生不断参与有组织的与课堂学习相关的且满足社区需要的服务活动,并通过日志、课堂讨论等经验活动,把服务经验与课程内容以及公民责任等方面的个人成长联系起来”。这种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形式,也就是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获得服务经验和感受,同时促进社区的发展。因而,服务学习及时改造自己也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方式。美国弗雷德·纽曼等人把社区服务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方式。主张努力让学生参与学校以外的社区,观察其中社会服务过程的发生,研究社区的需求和社区问题,对社会机构提供自愿服务,创造新的由青少年操作的计划,参与选举政策和社区组织,以及参与其他方面带领公民行动。强调学生了解与思考社会实际,学习参与的技巧。服务学习的开展包括关注社区问题、投入社区服务,进行合作与思考。服务学习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美国中小学社会研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公民资格的实践和应用相关知识到实际情景中学习民主法则。
(二)社会环境中的隐性教育。
社会环境中的隐性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公共设施、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西方有学者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第四种重要的社会化力量,认为受控制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是形成政治信念的一种强大力量。所以,西方国家普遍把大众传媒看作是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西方各国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活动信息,从而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在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把政治宣传和教育作为大众传播工作的重点;在联邦德国,报纸和广播帮助塑造了新的政治制度的形象,并且培养了人民对民主过程的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每年都安排巨资预算资金用于BBC、美国之音之类的传媒机构上。利用公共设施尤其是文化设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西方各国非常重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不计成本地进行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文化设施建设。这些传媒机构、出版物、纪念场馆集中表现了本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宣扬着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是政府向其国民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美国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工具向其民众宣传美国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美国一些公司用爱国主义作为广告主题打动人心,赢得市场。雪佛莱汽车公司的广告不提及汽车的任何优点和性能,而是反复强调“伟大的美国”、“了不起的美国”、“勤劳的美国人民”,在一个电视广告里,占有一分钟的画面,不停地向观众展现美国国旗,以慢镜头描绘各种感人的场面,美国人民的工作、生活情况,从加州到纽约,全美30多处景致清晰可辨,不时插进雪佛莱汽车的图像,这种宣传,既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又吸引了一大批雪佛莱汽车的购买者。美国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进行德育更具典型性。美国首都华盛顿以拥有众多的博物馆而著称于世,全市几乎没有工厂和企业,居民三分之二是公务人员。国家不惜大量投资进行社会政治环境、场所的建设像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杰弗逊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这样耗资不计其数、规模宏大的场所,在华盛顿就有十几所,各种参观点有一百多处。这些场馆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宣扬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其国民包括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在美国,随处可见飘扬着的美国国旗,就连一个消防队也都要挂上美国国旗。在旧金山,主要街道大都以华盛顿、杰弗逊等本国重要历史人物命名,以致整个旧金山的街路几乎成了一部美国名人志。这些社会政治环境与场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美国精神”,美国公民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了无形的道德教育。
三、启示
美国的隐性教育极为地成熟和系统,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对我们实施隐性教育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纵观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公民教育虽然内容和实施途径大相径庭,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公民,美国的隐性教育尤其注意这一点。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艾四林认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p15)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同时具有科学性。把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截然对立,并由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功能完全二分,将科学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意识形态性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剥离出去,这在认识上是片面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2](p16)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应高度重视历史、中文等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功能。利用史料、传说、故事、传记等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生动的讲述能使受教育者印象深刻,无形当中培养了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对地理的学习则有助于受教育者对中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名胜古迹、自然环境等情况的了解,使受教育者对国情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其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国学、中国哲学等学科的学习可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伦理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强大功能。儒家伦理提倡仁爱、讲究公益、重视整体,对人的道德观念的培养和社会的稳定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其实就是灌输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切社会总体的组成部分,“没有意识形态的种种表象体系,人类社会就不能生存下去。人类社会把意识形态作为自己呼吸的空气和历史生活的必要成分而分泌出来。”[3](p228)人们在意识形态的包围中无所逃遁。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首先作为结构而强加于绝大多数人,并通过文化、风俗、语言、制度进入人的意识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人们所处的环境弥漫着意识形态的气息。然而在这种环境中渗透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错在一起,所以我们才有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向人们灌输某种特定的符合一定目的的意识形态,对于我们来说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创设有利于渗透它所要灌输的意识形态环境。而这种环境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无论是我们在设置教育的硬件设施,如学校建筑、设备等,还是构建教育的文化载体,如校园文化、班风和校风等都要有意地使其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p121)另外,要注重在社会环境氛围中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如要注重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广场、雕塑、红色旅游景点等公共文化资源的建设,另外要使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环境具有逐渐渗透、潜移默化的基本特征。环境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然而却是强大的教育力量,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是积极鼓励受教育者参加社会实践。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枯燥、呆板的理论说教,增强其吸引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人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培养其自主、自重、服务的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教育,弥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等,使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净化心灵并培养协作精神和服务态度。吸取美国建立公民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经验,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机会和更方便的条件,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标签:隐性课程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美国教育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社会学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