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杨珑

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杨珑

杨珑

通渭县人民医院 甘肃定西 743300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应用在普外急腹症中的诊疗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普外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患者腹腔镜检查结果包括急性阑尾炎(53.75%)、肠胃穿孔合并腹膜炎(16.25%)、粘连性肠梗阻(12.5%)、肠道肿瘤(6.25%)、胆囊炎(3.75%)、胰腺炎(2.5%)、盆底出血(1.25%)、其它(3.75%)。实施腹腔镜手术72例(90.0%),中转开腹术8例(10.0%),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确病变,改善手术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外急腹症;腹腔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73-01

普外科急腹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因复杂的特点,早期诊断不准确,会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不良后果[1]。近些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临床诊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普外急腹症病例,共计患者80例。其中男性46例(57.5%),女性34例(42.5%);年龄位于18—68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37.5±2.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min—2h,平均(34.6±5.2)min。患者症状表现:腹部疼痛67例、恶心呕吐21例、发热15例、休克4例、其它6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2],患者经临床检查、腹腔镜检查后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等。

1.3 诊疗方法 患者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准备手术器械和急救物品等。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针对无腹部手术史患者,穿刺点选择在脐下方1cm处,充入CO2建立人工气腹,调整合适的腹压,并置入腹腔镜器械,操作孔位置选择要靠近病灶且具有隐蔽性。仔细探查腹腔,明确病变情况,确定手术方案。针对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要考虑发生粘连,穿刺点、操作孔位置选择要求远离原手术切口,且方便手术操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毕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彻底冲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留置引流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天。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术、肠胃穿孔修补术、肠梗阻松解术、肠道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胰腺组织切除术、探查止血术、异物取出术等。

1.4 观察指标[3] (1)观察患者的腹腔镜诊断结果和手术治疗效果,准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2)观察术后并发症,常见如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胆瘘、肠瘘等。出院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腹腔镜诊断结果分析 80例患者腹腔镜检查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43例,占比53.75%;肠胃穿孔合并腹膜炎13例,占比16.25%;粘连性肠梗阻10例,占比12.5%;肠道肿瘤5例,占比6.25%;胆囊炎3例,占比3.75%;胰腺炎2例,占比2.5%;盆底出血1例,占比1.25%;其它3例,占比3.75%。

2.2 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80例患者中实施腹腔镜手术72例(90.0%),中转开腹术8例(10.0%),结果显示均成功治愈。手术时间在35-180min之间,平均(62.4±7.5)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68.5±11.4)ml;住院时间最短3d、最长20d,平均(8.4±2.0)d。

2.3 术后并发症和随访分析 80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出血2例、切口感染3例,胆瘘1例,共计发生率为7.5%,对症处理后好转正常出院。随访6个月显示,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未见瘢痕组织,没有切口疝、肠梗阻等发生。

3 讨论

普外急腹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往往表现出急性腹痛,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了解疾病史,辅助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病变类型。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且影像学检查应用受限,就会造成诊断不清,影响治疗效果[4]。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普外科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设备更新、技术发展,对急腹症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以急性阑尾炎为主,占比53.75%。

分析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可以总结为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具体来说:第一,患者手术切口直径一般在1cm以内,对腹部脏器和周围组织影响小,术中探查范围广,而且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下,有利于观察到细微病变,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准度;第二,术中患者舒适程度高,术后使用止痛药物的比例明显降低;第三,由于手术对胃肠的干扰小,患者术后能够早期进食,短时间内恢复排气排便功能,加快机体康复;第四,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切口部位基本不会遗留下瘢痕,保证了美观性[5]。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72例,中转开腹术8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腹腔出血2例、切口感染3例,胆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随访6个月可见切口甲级愈合,未见瘢痕组织。综上所述,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确病变,改善手术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昌卫.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65例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533-535.

[2]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12):1387-1388.

[3] 何飞.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01):19-20.

[4] 史永光.腹腔镜用于100例普外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219-220.

[5] 蒙海清.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4,09(05):639-640.

论文作者:杨珑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_杨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