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能源基地的沉重话题——对山西环境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沉重论文,能源论文,话题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监测数据表明,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中,山西占到13个,且排在前5位的全在山西,省会太原,则连年排在全世界污染严重城市的首位。
10年监测数据也毫不留情地表明,全省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均升幅8.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污染还在继续升高。不仅如此,频频光顾的环境灾难更使山西人忧心忡忡。由于过度的地下开采,20世纪最后的一个10年几乎年年都有突发性灾难。1991年,大同矿务局晋化官矿老采区大面积塌陷,形成3.9级地震;1996年8月4日,泥石流涌入西山矿务局官地矿,造成33人遇难,经济损失高达2.2亿元;1997年,大同塌陷37处,造成4人死亡;2000年5月12日,古交长安乡一座采矿场突然塌陷,塌方迅速蔓延至1.8万平方米;2000年10月13日左云县山西沟煤矿塌陷,下坑检查生产的矿长等6人全部遇难……
能源重化工基地上历史欠账多
山西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山西为国家建设付出了重大牺牲,有人这样形象地表述:山西送出去的是光明,山西给自己留下的是灾难,山西人是以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支撑着这块能源基地。
历史的欠账重重叠叠。再远的不再赘述,请看最近的一组数字:“九五”期间,山西投资率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大相差8.8个百分点;近年,山西一般预算收入每年100多亿元,除了发工资,可用资金仅有10亿元;全省用于环保的资金只占GDP的0.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0——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出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及5个支持系统的次序,山西的生存支持系统排在第31位,名列倒数第一,发展和环境支持系统分别排在倒数第5位和第4位,虽然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分别排在14和17位,但总体能力却只能与西部各省区肩并肩,居于第26位。
结构型污染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扭转
“九五”是山西环境保护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山西基本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全省取缔关停23种土小企业和设施,先后取缔关停土小企业9392家,土小设施2300个。1998年以来,逐步开展工业企业排污达标工作,到1999年底,全省9524家企业中已有5698家达标;对重点流域、区域污染完成阶段性治理,其中汾河治理第二个阶段任务基本完成,排污口得到规范化整治,244个治理项目中有227个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2000年,新建烟控区13.07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2.17平方公里,使全省烟尘和噪声达标控制区达到76个和46个;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编制了《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参与提出了环京津地区沙尘暴综合治理调研报告,为13个县市的生态建设提出了项目建议。
尽管山西省在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环境保护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结构型污染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扭转,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很大,多年来形成的高耗能、重污染型工业结构及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造成的污染依然十分严重,大量被关停的中小企业随时可能死灰复燃。
其次,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不好、污染治理资金自筹能力严重不足;民营、乡镇企业主动投资环保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因配套资金筹措困难而不能及时到位。“九五”期间,全省环保资金平均投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9%,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三,环境执法能力薄弱,执法水平不高。目前全省仍有30多个县区没有独立的环保行政机构;一些县区环保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业务水平低;环境监测能力薄弱,许多县市区环保部门基本没有监测手段;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建设项目不经审批就违法建设的问题;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的欠征、漏征数额很大,使排污费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影响着山西环境保护事业的顺利开展。要想使山西的环保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把挑战既看做是一种压力,同时也要看做是一种动力,一种机遇。
处理好环境、人口、资源的关系
今年8月26日,省委书记田成平在对省环保局、省及太原市环保监测站作了调研之后,就如何开展下一步的环境保护工作指出,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处理好环境、人口、资源的关系,这才是真正代表全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面对挑战、面对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重点扶持清洁能源、高新技术等无污染、少污染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方针。2001年,山西环保的重点是,首先要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推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其次要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对二氧化硫年排放量500吨以上的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要在完善和充实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上,从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出发,制定城市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计划。三是建设环境清洁通道,以大运路、307国道、五台山旅游线路(含原太高速公路)为样板,带动其他道路建设成为清洁通道。四是有效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化,建设生态保护区,在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划分禁垦、禁伐、禁采区,防止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同时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山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不但对全省国民经济及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加重了周边省市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已威胁着海河下游特别是京津地区生活饮水的安全,同时也影响着黄河下游地区的水环境。大气污染及生态破坏对京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及沙尘暴日趋加重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十五”期间,山西将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一件重要任务来抓,投入大批人力、物力。但由于历史欠账太重,单靠自身力量恐怕难以在短期内使环境状况有一个大的改善。为此,山西省计划发展委员会向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财政部提出报告,恳请国家将山西列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省”,给予等同于“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治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山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调动全省人民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