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工业化发展使得机电设备的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同时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也需逐渐提升。而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合理的使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加强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相应资源的消耗,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过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仍需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改善。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机电设备管理对于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由于机电设备在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劳动强度较大,使得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很容易导致企业事故的发生,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来,不过其效果却不是很好,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与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成为企业主要研究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意义
1.1为机电设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管理中来,对于降低管理的成本,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原有一台计算机完成的内容下分到多台计算机上,这样不仅提升了设备运行的效率,还可以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工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另外,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损耗,从前的节能方式,是将设备关闭来降低消耗,但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则可在不关闭设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设备能源,完善设备的运行效率。
1.2确保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升管理的水平
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应用中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或者管理模式不当造成的,而人的重要性却关注较少。因为人才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合理分配工作人员的工作,明确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在采用信息化技术实行机电设备管理时,还要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具体的要求将管理的内容落实带实际的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2机电设备管理中影响信息化技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2.1运用效果不佳
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起步时间较晚,很多企业在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充分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和效果,导致其智能化应用水平较低,影响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另外,机电设备管理中,信息化技术使用所需要的相关资源投入力度较低,使信息化技术应用处于停止状态,较发达国家落后很多。
2.2使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结合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还不是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核心或者难度较小的设备上,这使得信息化技术无法发挥自身的实力,进而影响其扩展的效率。
2.3缺乏完善的应用制度
信息化技术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虽然有着较好的推动和优化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并未制定完善的应用制度,导致信息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该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自身性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3.1为机电设备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奠定基础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使得机电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被革新。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由于在资产控制过程中存在不严谨的情况,很多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并未有详细的内容记录,导致在进行设备资产评估时,无法出具有效的证明,最终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比较片面,很多的企业都仅仅是将设备管控作为管理的全部内容,却忽视了数据记录和保存的重要性,再加上在管理过程中,并未按照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设备的管控因而存在片面性,影响设备的最终使用。除此之外,原有企业对资产相关账目的更新速度较慢,且对于设备维护等产生的成本支出未做详细的检查,当企业在核算时,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就不能保证,最后影响核算的结果,严重时还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
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机电设备管理中之后,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系统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整理,之后再由相关部门对数据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增强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后期设备的维修和养护提供重要的支持,起到节省工作时间的作用;
其次,应用信息化技术实行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实时的掌握企业内部的信息情况,根据这些信息,相应部门可以及时采购、管理和维护设备,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后,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将设备使用过程中所产的所有数据信息,都及时的记录和保存下来,为其后续的使用提供依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节约成本的有效做法,对强化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2为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帮助
首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很多企业已经将其引入到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来,其对提升设备的控制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该技术还可以对操作的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为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帮助。
其次,在符合机电设备管控标准的基础上,企业实行信息化技术管理工作,这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维修养护以及管理的难度,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就是说,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已经形成了合理的操作系统,但是由于运行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可利用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管理的结合,有效提高电气和机械设备的管理,进而完善机电设备的实效性。
再次,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对设备管理中产生的数据以及维修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和保存,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设备运行中故障产生的效率,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最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合理管控采购人员的行为。采购部门需要上交相关资料,以此完成采购计划的制定,传统方式的提交资料,不仅时间较慢,且其中还存在很多的误差,而使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帮助采购人员及时了解运行的情况和老化状况,掌握相关数据之后,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相应的机电设备。同时,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的故障,并对其及时的维护和检修。
3.3是应用制度合理性、可行性的保障
为了确保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效果,首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应用制度,以确保其功效的合理发挥。其次,国家应针对该技术使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且每个地区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明确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目标,以改进使用效果。最后,在应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还应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并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规划与设计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从而为下一步的汇总分析提供更多的依据,确保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充分发挥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保证生产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各部门应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率,结合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实施措施,从而有效的改善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在保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提升生产的安全性,最终为企业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J].杨勇.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8)
[2]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J].邱继青.机械管理开发.2016(02)
论文作者:邓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机电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