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成立选书组织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在必行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高校图书馆成立选书组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必要性
目前,高校个别图书馆选书工作虽已有教师参与一说,但却仅流于形式。大多数图书馆的选书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个体采访形式,即由图书馆1-2名采访人员“综合平衡”,做出面对浩瀚书目与图书是与否、多与少的独断,常常会为一漏十,以偏代全,顾此失彼,“两手难挡八面来风”,把教学、科研最急需的“平衡”掉,而选一些似是而非,质量底劣,可有可无的图书。
(1)采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局限性,使得我国多年来培养的各种专门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采访人员或是从图书情报专业毕业,或是文科、理科毕业,有的甚至仅仅是师承于采访师傅,多以采访经验行事,其知识面单一是必然。面对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个体采访者以不变自身的知识结构应对万变的科技发展形势,势必形成一种“剪刀差”。
(2)采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内容日新月异,老化速度加快。虽然现在大力倡导馆员继续教育,但采访人员没有知识更新的时间与保证,每天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机会接受脱产培训和广泛接触各类信息与知识源。由于采访人员天长日久处于知识老化的境地,对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知之甚微,无法保证做到正确认识鉴别文献。
(3)采访人员是图书采访工作中的活性因素,可变性大,对采访精神领会与衔接不力。多数高校图书馆,在本馆所制定的馆藏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不懈采集,久久生聚,经年累月,形成馆藏特色,已初具规模。而采访人员却是采访工作环节中的活性可变因素。一些担当采访工作的新角色,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工作经验的匮乏以及年龄、社会经历、敬业程度等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对馆藏特色及本校教学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不甚了了,对选书工作难以独当一面。
(4)受社会不良因素制约,一些采访人员亦落入吃“回扣”俗套。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各行各业吃“回扣”现象已形成一种社会不良风气,积重难返。图书馆采访领域亦莫能外。一些采访人员受经济利益驱动,同样“中箭落马”,不能“保节”,违心接受一些使用性差、质量低劣的滞销图书。
(5)书价上涨,图书经费短缺。有资料表明,高校图书馆经费虽未连年见减,但因书价上涨因素影响,往往是入不敷出,或寅吃卯粮,或“忍痛割爱”,有好书也不能买。这就更必须使有限经费“有钢用在刀刃上”。
以上种种说明:高校图书馆传统的馆员选书已无法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要,阻碍了高等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此,高校图书馆建立基础广泛、职能互补、相互约束的选书组织势在必行。
1.2 可行性
何谓选书组织?选书组织是指依靠图书馆领导、专职采访人员、读者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发挥集体智慧,实行民主选书过程的一种组织机构。选择图书、使用图书,集责任、权力、利益、义务于一体。它根本上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选书工作,也有别于单纯的读者选书,打破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仅由“采访人员决策”的选书模式,具有基础广泛性与专业特色明显性等优点。国外大学图书馆选书组织的成功实例可资借鉴。
国外大学图书馆选书工作多以组织进行。笔者曾公派留学于日本立教大学,该校图书馆设有图书馆运营委员会、图书馆选书委员会、各系委员会。更有甚者,日本大学图书馆除上述组织外,还在图书馆选书委员会下设多个选书组织。如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图书馆设有由13名图书馆专职职员参加的4个选书委员会。4个选书委员会为:参考图书负责委员会、人文科学领域负责委员会、社会科学领域负责委员会、自然科学领域负责委员会。这些组织之间,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其特点:一是群众基础广泛,能最大限度满足需求;二是职能互补,合作选书;三是目的明确,实用性强,资金不浪费;四是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明显。
2 选书组织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建立各级选书组织,责任明确,避免流于形式
学校要成立图书馆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分管图书馆的副校长亲自挂帅,由图书馆馆长、各系教授和教师组成。其职能是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选书方针、原则;划分研究用书与学习用书的范围;制定经费分配政策;协调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资料室与资料室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全校共同利用图书的选定。选择共同利用图书时要注意:一是全校普遍要求高,能充实本校馆藏结构;二是在研究上非常需要,但用各系经费却无力购买等情况。
各院系要成立选书委员会。由院长、系主任或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副主任任组长,院系资料室主任任副组长,原则上各院系教师都应是选书组织成员。为了便于组织,大的院系可挑选那些科研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参与选书。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用书的选定。
图书馆要成立选书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除采访员外,还应有图书馆各部室的职员参与,主要负责学生用书的选定。图书馆采购要担当起选书协调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集,节约经费,便于校内资源共建、共享。另外,还可建立学生“希望图书购入制度”,来弥补由上述组织选书所带来的不足。
2.2 制定选书方针,并明文化、公开化
选书组织应制定选书方针。选书方针是选择资料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图书馆选择与收集资料的依据,是为了实现服务目的而使图书馆藏书形成并保持不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保证图书馆制订的选书方针本身是公正、科学、合理的,选书方针必须明文化、公开化,即形成文字,并向利用者公开,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选书人员选择资料的随意性、防止由于人员变动影响馆藏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与读者沟通,以及时对收集方针的充实与完善。
选书方针内容为:说明影响选择的各项因素;确定图书及非书资料的选择范围与标准;确定经费分配原则;确定各类图书的选择责任;明确规定出一些比较权威性的书目工具;对于特殊资料,如善本、教科书等的办法。
2.3 要加强图书馆立法与规章制度建设
图书馆法制建设对国家图书馆的事业极为重要。日本大学图书馆有如此完善的选书组织,是与日本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分不开的。除“图书馆三法”(《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专门法外,还有专门法的配套规章、行业标准、行规等。“图书馆三法”属于国家立法,其规定只是原则性的。各行业都用行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大学图书馆基准》规定;对研究性资料,应努力按研究人员的要求,充分地收集,但不要为个人的爱好所左右,应建立选购资料委员会等机构,听取对资料选购的建议,得到广泛的协助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选书组织的建设,除上述注意问题外,还要制定图书馆法与图书馆法配套的一些规章、行业行规来予以法律上的保障。只有这样,选书工作才能沿着健康良性的道路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