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施工技术的特征是确保在施工工程满足绿色环保的基础上,保障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与施工方利益,同时实现施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施工企业在进行道路提升改造时,要将安全性、生产过程的清洁性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量进行综合衡量和考虑,减少采用绿色施工工艺时带来的资源损耗。本文基于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绿色理念;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
引言
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建筑工程中的绿色理念应该渗透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从管理方法和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是有利于周围居民、有利于当代人、造福于后代人的大事,为创建绿色人居环境助力。传统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工程建造成本高,且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因此,施工中应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技术,发挥其优势作用,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当前,国家提倡各行各业都应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中,进行绿色施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绿色施工技术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通过实行环保节能、较少物质化的清洁生产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促进建筑业综合效益的提升。绿色施工理念旨在切实保护施工范围内的区域环境,科学有效的整合相关自然资源,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在施工中,采取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举措,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因为道路提升改造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绿色施工必须同时兼顾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矿物及水资源的额外消耗,为人们提供健康、和谐、环保、安全的生活空间。绿色施工要求做到施工期间对建筑材料质量严格把关,采用环保材料,尽可能减少施工产生的有害物质数量,并制定规范化的符合减少废弃物、清洁生产原则的施工方案,达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2推动绿色理念融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的相关要求
2.1对场地干扰进行把控
对于基础设施来说,其施工通常会经过由平整场地至废物处理等多项环节,上述环节会使基础设施四周的地形地貌、地下水位以及动植物等遭受影响。有的会给现存文物或者是特色资源等代开破坏。因此,推进绿色施工必须对场地干扰进行把控,对于生态环境做到充分尊重。建设企业需要以当地自然以及构筑物等诸多特征为导向展开设计、施工,有效保护此类特征。例如,施工时应深入了解对应的保护区域与方法,并降低临时设施和管理等的数量此外,还应从库存区域出发加以规划,从而对材料设备等的过多搬动进行规避。
2.2以气候条件为导向调整施工
工程施工因为工期较长通常会遇到季节变更,所以施工还应以气候条件为导向进行调整。施工企业需要明确对应的气候特征,从而有效把控成本支出,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规避:(1)对于关键施工或者是重点部位来说,其施工必须提前在不利气候出现前;(2)还应充分考虑场地排水工作,避免材料机械等受到威胁;(3)场地布置也需要对气候变化加以重视,例如,木工棚便需要于下风向位置进行布置。
3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绿色技术实际应用
3.1扬尘控制技术
市政基础工程施工通常情况下是露天进行的,以钢筋、水泥、沙子为基础施工原料,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通过绿色技术可以缓解扬尘带来的危害。扬尘控制主要采取物理方法,首先,在建筑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遮盖法,避免掉落和粉尘飞扬;其次,在现场作业的过程中,要洒水防尘;另外,在施工原料方面,尽量选择粗骨料进行施工,减少细骨料的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推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垃圾资源化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垃圾,包括废弃混凝土、塑料、建筑粉刷落地灰等,会严重污染周边生态环境,并引发安全隐患,因此推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垃圾资源化是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节能减排,充分利用市政资源,可以将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进行二次清洗、分类,并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解,做成混凝土骨料,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入水泥、砂中,最终配置成为再生混凝土,科学实现混凝土的二次利用,减少对骨料资源的需求,同时粉刷落地灰也可进行二次利用,将其替代混凝土所需的粉煤灰原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此外,可以进行垃圾发电,将垃圾变废为宝,转化为生产中需要的电力资源。于此同时,还需优化设计,采用环保、可持续使用的材料,从源头降低污染物、废弃物的排放量。在输送废弃物和垃圾时,可以设置路面防尘网,减少粉尘污染,有效控制粉尘的扩散,还可采用节能吸能器,快速清理粉尘和垃圾。而对于市政施工中使用的像油漆和废弃电池等,为避免造成污染,需求交由专人进行处理。
3.3道路横坡以及绿化带
为保证道路使用的效果,通过使得道路朝向中央绿化带倾斜,进而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入绿化带。除此之外,绿化带必须要高于路面高度,将其设计为凹形,进而便于雨水收集。在绿化带以下,设置碎石盲沟,并且在盲沟和路基之间,建设碎石层。缩小雨水管径以及雨水口篦子,使用智能开关控制方式,实现雨水自动排入排水系统。除了设置绿化带渗沟,进行雨水收集,还充分利用了路面渗透以及反向路基渗流模式,提高雨水收集和处理效率,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3.4节水施工技术
市政基础施工用水量大,来自市政常规用水。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配制混凝土的用水量也非常大。合理的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是绿色技术应用的要点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和混凝土的科学配比,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另外,在工程中要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避免浪费。
3.5材料资源管理措施
要在工程施工前对如何用料,用多少进行确定,并做好可再生利用的考虑。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优先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以减少施工材料成本。选购材料时优先选用环保型材料,材料必须合格。材料进场做好复检和管理台账记录,材料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浪费。施工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浪费,对产生的边角材料进行整理收集,尽可能做到量材利用。办公设施如活动板房、办公桌、文件柜等以及现场的临建设施如木工棚、钢筋棚、卸料平台等尽量采用拼装式,提高周转使用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废料利用率,如钢筋头制作马凳筋、墙体梯子筋,废木料制作预埋盒等,节约了材料,保护了环境。
结束语
总之,推动绿色理念融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之中是市政工程向着物质、精神文明推进的重要途径,建筑企业需要明确“绿色”施工相应的要求与措施,确保企业施工紧跟绿色趋势。工程施工还应以工程实际为导向规划绿色施工基础,为强化工程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喻磊.基于绿色理念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79-80.
[2]吴定国.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核心探寻[J].智能城市,2019,5(05):115-116.
[3]袁杰.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制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19(05):165-167.
[4]江国斌.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227-228.
[5]冯峰,王锋,候大鹍,宋云波,胡谦,李程程,张成爽,韩飞舟,王萌.我国市政公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现状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06):123-124+128.
论文作者:陶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基础设施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市政公用论文; 材料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绿化带论文; 市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