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陈德松

陈德松

(云南省宣威市龙场镇卫生院;云南宣威655403)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腹外疝患儿,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儿应用腹腔镜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的方式开展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方式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差异较小,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腹外疝患儿对其应用腹腔镜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的方式开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有着较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腹外疝;临床治疗;效果;两种术式

小儿腹外疝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就是身体腹腔内的脏器和组织,通过腹壁比较薄弱的地方或者存在空隙的地方,在体表突出出来,以腹股沟斜疝较为常见,这种状况对儿童身体的危害非常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嵌顿、绞榨的现象,甚至比较严重的患儿会有生命危险【1】。当前,在临床中,治疗小儿腹外疝主要是以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为主,这种微创形式的手术,能够起着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高的复发率。本次研究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探究了小儿腹外疝采用小儿自体组织修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研究作如下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资料选择自2017年3月~2018年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腹外疝患儿,经过筛选,共收集到100例病患,其中男性病患60例,女性病患40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4.4±2.1岁,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性病例31例,女性病例19例,平均年龄为4.5±1.2岁,经过统计,对照组男性病例29例,女性病例21例,平均年龄为4.4±1.1岁。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都无明显的差异,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考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小儿腹外疝疾病;②同意参与此次试验且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以及重要内脏功能障碍。

1.2方法:[2]

对照组患儿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方式,患儿平卧,臀下垫软垫,患儿气管插管复合麻醉,脐窝处做纵行切口5mm,插入5mm套管针与腹腔镜,气腹压力8~12mmHg,患儿腹直肌外缘平脐部做切口3mm,置入0.3cm鞘卡,作为第一操作孔。在患处侧内环口的投影处做切口,大概在1mm,插入带有15cm长的7号丝线穿刺针,将丝线尾端留在体外,丝线头端随着穿刺针刺入内环口处疝囊颈部,使用抓钳提起腹膜,采用荷包缝合法缝合内环口内半周腹膜。退出穿刺针,线头留在腹腔内。注意要避开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等。于原皮肤针孔处插入相同带线穿刺针,对内环口的外半周腹膜进行缝合,将第一根丝线线头从患儿腹腔带出并打结,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线结埋在针眼皮下。然后把疝囊内存在的气体或者积液以挤压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进行外排,手术结束后将腹腔镜撤出。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完成的基础上,采用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的方式,在患儿腹壁外做一个小切口,然后将雪橇针引入患儿的腹腔,使用操作钳把脐内侧壁拉紧,使其能够把内环口全部覆盖,之后,再把雪橇针从脐内侧壁边缘穿过去,对同一腹壁的切口处采用钩针刺进去,然后进行缝线,在体外的皮下打结。这样的操作要重复两次到三次,使脐内侧壁覆盖至内环口及其周围。

1.3 观察指标:【3】

按照评定标准把治疗指标分为五种:隐性疝、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观察患儿需要进行手术的时间,在手术后需要住院的时间长短,在经过治疗后存在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手术后存在多少患儿有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使用X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考虑到该种疾病的患儿年龄上普遍较小,正处在发育成长的黄金时期,腹股沟管和肌肉也随着发育不断生长,所以,腹股沟管前壁在不断加强。在传统的治疗中认为,只需要对患儿进行疝囊高位结扎的手术治疗,不必在进行分离、修补、人工假体等操作。但是随着近些年医学研究步伐的不断深入推进,发现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联合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的方式,可以一次性解决患儿腹外疝的根本问题,没有发现复发的患儿,对小儿腹外疝气的病症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4】。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腹外疝气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手术干预,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差异较小,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除了复发率,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腹外疝气患儿对其应用小儿疝自体组织修补手术方式开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峰.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97.

[2]周晓波,刘佳,赵成鹏,等.小儿腹外疝的腹腔镜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0):1357-1360.

[3]张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0):42-43,51.

[4]陈能亮,李目,汤华军.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118-119,129.

论文作者:陈德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陈德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