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集约,合纵连横
————2018固废产业产业年度盘点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 涛
一、如何看待国进民退与PPP
(一) 环保上市公司雷暴原因,PFI贡献据半强
从上市公司角度分析目前A股环保板块的现状。可以看到,自2018年以来,环保板块的整体市值已缩水43%,是所有板块中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这一现状也引来各家券商行研“环保是最大的雷”的总结。
分行业来看,水务行业前些年得益于PPP而取得最快的增长,由此今年以来下跌幅度也最大;固废行业相对震荡幅度较小;而大气行业则基本平稳。这与PPP中的PFI波动有很强的相关性。
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来看,固废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在2014年就已超过水务行业上市公司,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固废行业的火爆。
下图继续从方阵的维度对环境产业上市公司市值进行了重新切割后发现,A方阵上市公司市值波动最大,这与其重资产投资运营商的属性密切相关,受到资本退潮、PPP政策波动的影响也最为明显;D方阵上市公司次之,主要由于D方阵企业为设备供应商,服务于A方阵企业,在A方阵企业业务受挫时,D方阵企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连带影响;B、C方阵波动较小,承压能力较强。其中B方阵企业背靠地方政府,以辖内专营项目为主,收入稳定,但也受拘于公益属性和体制扩张速度有限,前几年没有多大的增长幅度,而现在受到政策波动影响较小。而C方阵则是主要得益于环境监测和大气治理板块的坚挺。
简要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国有资本入资上市民企(参股及控股)情况。首先从下图所显示的数量上来看,前几年发生的频率均较低,但进入2018年以来已经超过10起,这与今年的金融、政策等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但进一步拆分来看,2018年发生的事件中有40%是技术类企业,没有做任何类型的PPP,与PPP无关。而在与PPP相关的剩余60%的企业中,PFI模式成为主因的比例又达到了78%的比例,这些企业在前些年PPP高速增长阶段由于大量承接PFI项目带来了大幅的业绩增长。但近年来由于金融、政策等大环境的变化导致过多PFI项目在手的这类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其中民企由于融资短板而受到了更大的影响,也才带来这些事件的发生。合计评估,本轮PPP中的新增类型————PFI模式,结合资本泡沫的大起大落,确实是构成2017年以来环保领域本轮国进民退的主因。
处置资质丰富、地域布局广阔的投资运营企业相较于水泥工业企业,更有优势集约填埋及资源化利用的能力,综合型专业危废投资运营企业持续产能投放能力更强,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会,形成更具规模的集约。
(二)理性分类看待PPP
所谓PFI,即是新一轮PPP发展中新增的一个PPP项目类型,在笔者的PPP四分类中为c类项目,主要为河道治理、景观园林、市政道路、人民广场、办公大楼等工程类使用可用性付费方式进行结算的,工程导向为主,没有运营属性的项目。
理性看待PPP,作为市场化的手段,也在运营类领域带来了一些相对健康的项目机会,比如在新一轮PPP发展中另一个崛起的便是PPP四分类中的d类项目,受益于PPP带来的更长的项目周期、更广的项目范围以及更大的项目规模,由此才使之前零碎的环卫服务能够对接资本市场,近几年来环卫PPP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并不是所有的PPP都会对环保上市企业,尤其是民企,造成不可控制的负面影响。如果将环保PPP的四分类做一定简化, PPP可简单分为运营及非运营两类。其中,运营类PPP(即a、b、d类)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小,因此对固废领域冲击也较小。而过度参与非运营类PPP(即c类PFI)项目则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外因资本潮大起大落
结合前面提到的PPP方面的研究,笔者所在的E20研究院选取了长期锁定、快速扩张以及安全杠杆作为构建“环境领域几不可能三角”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内外分析对于任何环保企业,无论是技术型企业还是投资运营型企业,都可以作为战略规划的参考。
在环境领域,由于这几年的大起大落的政策对企业造成的伤害,业内对PPP产生了很大的排斥,也忘记了当年为何企业要参与投资运营的初衷,究其原因,是这几年PFI的出现和给予的爆发增长机会使大家忘了在投资中做运营的初心;而最近PFI的大退潮,一批企业因此死在沙滩上,又物极必反地带来了对整个PPP全盘否定的舆论。
回顾PPP第一阶段的特许经营的顺利发展,笔者用“佃户-地主论”来找回企业参与投资运营的初衷。对于EPC服务商以及设备供应商而言(即C、D方阵企业),每年业绩都要归零,每年都要去重新开拓获得订单,就像 “佃户”一样。这一方式在15-20年前伴随着市场化进程而开始有所转变,部分企业开始转向投资运营并获得了快速的成长,并升级到了A方阵和上市成功。这些企业所获得的特许经营类项目可以在之后的25到30年的时间里贡献稳定的可预期的运营收入,而这部分由特许经营所带来的长期锁定带来的收入也就是目前水务、固废领域上市公司市值能够占据环保板块大半壁江山的来源。此时这些转型而来的企业实质上转变成为“地主”模式的A方阵,掌握了渡口的地位和资源。
网络集约型,是指以整合业务为目的,打通产业链,集约化开展并管理除主营业务外的一项或多项上下游业务,借助自身对主营业务的深入理解,合理整合资源,解决上下游业务痛点难点,使得整体产业链效率及效益得到提高。
2.区域集约
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游客对目的地的依恋与重游,持续不断的市场需求是其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关键在于乡愁情怀的培育与维护。“乡”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乡愁的物质载体,根植于人的内心,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产生特定的记忆,凝聚一个地方的生活,是对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更是返璞归真的心灵慰藉[10]15。从乡愁到乡居最后到乡思的情感依恋造就了乡村旅游的灵魂,推动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个要素就是“安全杠杆”,对于安全杠杆而言,金融环境导向是个重大的变动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环境对不同所有制的区别对待;一方面是不同时期金融环境的紧缩和扩张变化。从整体而言,外部国家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安全杠杆圈的扩张或收缩,造成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扩张期有充分的资金来源而实现迅速扩张,而在金融紧缩期则迅速被抛离在安全杠杆圈之外,也就出现了前述的问题,可以说精准地将自身保持在“安全杠杆”圈内是当前国情下民营环境企业的首要生存法则。
对于环保企业(尤其是民企)而言,即便在长期锁定区域之内追求快速扩张,考虑到是投资运营类业务,依然要充分估计自身安全杠杆的边界,也要警惕需求风险在部分领域的影响力。而参与不具备长期锁定属性的PFI领域,则对于民企更加不利,建议回避。而技术和轻资产服务领域始终是适合民企发挥的战场,发挥自身效率实现用户价值是竞争力的核心。
(四)中国式PPP形散神不散,细看商业模式迭代
从合作年限来看,历年环卫项目合作年限分布总体稳定,一年期及三年以内的项目数量有一定增加。上图的中间饼图中可以看到近三年的数据,有2%的环卫项目是十年以上的PPP项目。
1.规模集约型
由于分类不科学导致规范中纯政府付费项目可能会遭到“一刀切”的限制,地方政府在推进一些PPP项目时候,会使商业模式出现了第一种变化,即在纯政府付费项目中添加经营性要素,如添加停车场或添加固废处理末端资源化的经营类项目(如建筑垃圾资源化、有机垃圾资源化等),使项目本身成为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但同时,经营性要素的引入也带来了项目的需求风险。首先是对经营项目盈利的估计双方估算分歧往往较大,如停车场项目,常常政府认定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而项目公司实际收益仅为50万元,但此时由于政府认定的200万元收入,会相应降低政府刚性支付部分的费用,双方谈判的难度,以及由此造成的风险(或损失)也是企业需要额外注意的。同时,资源化类的项目更需要运营企业有强大的产业链后延能力以克服需求风险,简单依赖政府协议和测算是靠不住的。
福建省某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2007年引进山东煤机装备集团的降炭提质工艺系统;粉煤灰原灰经电厂调湿后,由汽车运至处理厂储灰斗,经计量送入矿浆预处理器中,自动加药机将分散剂、复合浮选药剂等加入矿浆预处理器混合搅拌,由渣浆泵送入矿化器矿化后进入粉煤灰专用浮选机浮选,在浮选机的强力作用下,发泡剂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至液面的过程中将吸附了油的煤粒子带到液面形成泡沫层自溢排出。分离后的炭粒浆和尾灰浆分别流到浓缩机浓缩,经过滤机脱水,分别由胶带输送机运至高炭灰堆场和尾灰堆场;滤液流入储水池循环利用。
根据E20研究院观察,实际情况中也有可能由于需求风险的无法估计,地方政府又希望项目落地,或者确实是出于公共服务的责任(值得鼓励),在博弈中会出现第二种商业模式变化,即政府对项目末端的资源化产品安排全盘接纳。如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中政府强制要求建筑企业采用一定比例的再生骨料(上海市已实施)、有机垃圾资源化项目中政府将有机肥以包销的形式用于园林绿化。这样的形式实质是将需求风险转移至政府方,企业不再承担(或减少承担)需求风险。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以理解为是最早期由中央推动成功的这一个方式,垃圾焚烧发电强制由地方电网接收并给予中央补贴实质上就是对产品的包销行为,形成了“补收式”的b类项目,此时政府保障了项目的全部收益。这样的情况下也会有缺点,风险降低的同时,项目收益变得相对透明,项目的额外收益空间的可挖掘性则比较受限。
此类项目已较稳定、良好的运营,但由于全部处理费用由政府补贴,并不能体现“污染者付费”的理念,因此出现了第三种商业模式变化,即通过部分向居民/污染者进行收费弥补部分运营成本,但收费并不能覆盖全部成本,因此政府补贴依旧存在,仍然是可行性缺口补贴项目。此类项目的代表是典型的污水处理项目,也称为“代收式”b类项目,即污水处理费由污水处理厂代收并直接作为污水处理运营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在官方分类中,代收式、补收式等列为可行性缺口补贴类型,但是其内在机理却有本质的差别。
结果表明,随着水样悬浮物含量的增加,过滤与不过滤两种处理方法测定结果相对偏差逐渐增大,如果样品消解后不过滤,会严重影响测定结果,尤其是悬浮物含量高的样品;过滤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5%~104.7%之间,符合方法质控要求(80%~120%)[1]。
而更进一步的商业模式变化则是直接、全额向使用者进行收费,典型项目包括供水、供气、供热等纯使用者付费的a类项目。通过这样的转变,公共服务进一步深度市场化,实质进一步趋近私有化商业模式,此时由于没有政府在其中的兜底,需求风险再次出现。
笔者认为,2019年PPP市场主要的关注点将在于:
1.金融机构对PPP项目逐步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关注项目的运营属性,同时对所有PPP项目的态度依旧谨慎。
2.有关部委基于目前分类的针对PFI模式的规制,很可能一刀切的落在纯政府付费角度,以及已经在执行中的更谨慎的程序和严格的财承,均将可能对于部分固废PPP类型(如环卫)产生抑制。
3.对PPP绩效考核的规制,由于受PFI模式的纠偏的扩大化影响,有可能误伤健康的固废项目类型原有的边界考核机制。
4.更高阶的PPP条例一旦出台,固废领域一直存在的特许经营避风港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五)市场化助力效率提高,价格分析看行业
E20研究院多年来持续跟踪关注固废各细分领域市场化投资运营项目的服务价格。对比水务行业,总体来看固废行业收运环节较为特殊,在很多固废细分领域的项目当中都单独出现了收运价格,因此笔者将收运价与处置价分开来看。近年来大家关注较多的是垃圾焚烧的项目价格,可以看到近10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市场化项目的BOT价格基本稳定,略有升高,但同时可以注意到,属地性项目的价格较市场化项目高出很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化对于降低成本的作用。
而餐厨垃圾项目的价格在2014~2017年基本稳定,至2018年有所上涨,主要是由于非洲猪瘟事件,在2018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同时也由于这样的事件,政府缺位的监管得到修复,收运比例提高,需求风险要素被抑制,以往一些运营不畅的项目也得到了改善,作为政策性资金催生的餐厨行业在2018年终于逐渐获得转机。
根据E20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我国垃圾焚烧中标价格的地域分布及规模分布见上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疆、东北地区垃圾焚烧项目价格较高,而广东沿海地区项目价格反而较低,这与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相符。E20研究院数据中心分析认为,新疆及东北地区垃圾焚烧项目建设相对较晚,价格有所上升。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原因(如新疆的政策因素、东北的地域因素等)造成社会资本在该地区进行投资运营的意愿相对较低,从而推升了项目的采购价格。而广东地区则恰恰相反,项目建设较早,经济发达,付费有保障,支持政策较好,垃圾热值高,竞争充分等因素使得其项目单价有所下降。
二、运营为王,四维集约
(一)垃圾焚烧重要节点回顾
垃圾焚烧的发展已经30年,垃圾焚烧是我国固废处理领域目前最成功的细分领域,下面这张图回顾了最重要的历史节点:
(二)市场化下行业集中度分析
由于焚烧行业在特许经营改革后才大规模启动,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市场化比例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已达到并稳定在77%左右。污水处理行业由于发展较早,专营公司实力更强,因此仍有大量属地性项目未市场化,总体行业市场化率增长较慢,截至2018年达到43%左右。在PPP新政的催生下,环卫行业的市场化在近两年来获得高速发展,由2016年市场化初期的15%迅猛增长至2018年的近40%。
而通过E20研究院数据中心对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跟踪调研发现,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市场集中度CR10(前十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近10年来稳定在58%左右;污水处理行业集中度CR10持续增长,至2018年达到38%左右;环卫行业和危废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10均基本稳定,分别保持在20%和7%左右,市场仍较分散,说明市场释放非常快,新进入者众多,仍处于行业的快速上升期。
上图所示为E20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及污水处理行业国企及民企业绩增长的变化。右图中可以看到,国企市场占比基本稳定,污水处理行业保持在75%左右,垃圾焚烧行业保持在45%左右,环卫则稳定在12%。
(三) 集约的四维拆解
当前正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和切换期,环境产业周期与此同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越来越走向精细,走向技术,走向运营效率。这样的趋势下,很多领域还需要考虑到前端和后端的延伸,与后端重资产厂区的建设运营相比,这些延展需要追求更细致的运营状态。2014年,除了激发PPP的国发43号文,还有重要的国发60号文,其中,明确要求基础设施走向集约化运营,却对此没有进一步的分析。E20研究院在近期参与国家发改委对我国基础设施集约化及规模化运营调研课题的研究时,对于集约的内涵进行了拆解,并以此提出了“四维集约”的概念,刚好可以用来分析固废行业趋势。
因而,这次“自然、创新、共享”的前瞻性和开创性的文化行为,正是民勤县委、县政府和民勤人民为实现国家所倡导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建设理念,以生态元素和艺术品格助推甘肃省文化建设的有力行动。
一杭的心沉下去了,最坏的事情被自己遇到了,他愤怒地把一口浓痰吐在范坚强脸上。范坚强把刚念的那一页记事本撕下来,擦掉脸上的痰,用火机把记事本点燃了。记事本很快在一阵得意的大笑中变成灰烬。
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笔者认为上述目标与通过PPP的运营主线所期待实现的长期公共服务效率提高的唯一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仅仅通过规模集中来提高行业集中度那么简单。
裸模这个职业由来已久,陈小北倒没想到记者会问这个问题,他把目光投向叶晓晓,他以为她会简单地回答自己的身体漂亮之类的话。
为了深入分析如何达成提高运营长期效率这个目标,E20研究院将其集约化类型划分为两大类,四小类进行解析。分别是管理集约型(包括区域集约型和规模集约型两类)和业务集约型(包括网络集约型和要素集约型两类)。总体来讲,集约化的核心就是集中管理,提高效率。
第二阶段(1988年—1991年),徘徊和茫然阶段。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才确定了私营经济存在的合法性。同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从此,中国的私营企业才有了合法地位,1989年开始有了登记的记录,全省出现了石宝凤、李麟、苏云安、任怀灿、杨宗祥等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通过对服务项目作业成本的明确和分析,做好各项作业成本的归集整理工作。将作业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两个部分,其中直接作业成本指的是现场工作人员的人工成本、直接使用设备设施的折旧及维修维护费用;直接开支的业务费用。而间接成本则是管理人员人工成本、房屋建筑物及共用设备设施折旧及维修维护费用、能源消耗、公司管理费用以及资本性利息支出等。通过对服务项目作业特点分析,作业成本的动因主要为设备的价值、员工数量以及物料的消耗量等。
管理集约型,从资产管理层面对基础设施进行管控,主要体现的是基础设施集中管理后的效率及效益的提升。包括同区域不同类型设施的集约型管理,同区域同要素的集约型管理,不同区域同主体的集约型管理等。
业务集约型,从项目各相关组件要素内在机理角度对基础设施运行进行重构,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的价值流转,以及多要素的有机或无机整合。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不同要素的集约,以及打包项目的不同要素集约等。与管理集约型不同,此类项目不考虑承接主体,仅考虑要素的链接,此类集约型项目可为单主体承担,例如厂网一体化项目,亦可为多主体承担,例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
在纯政府付费的项目中,尤其是垃圾填埋的b类PPP项目,由于近年来对纯政府付费形式的限制,可能会对垃圾填埋项目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政府购买服务型(即d类)PPP项目,典型是环卫PPP项目,推行该类PPP对提高效率明显利大于弊,却在限制纯政府付费的误解下受到了一些连带影响,也说明了当前PPP官方分类的不科学。
首先分析固废行业的规模集约,此类项目是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通过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规范交易,采取公开竞争方式进行配置,让优秀的公司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居于头部地位。因此,对于此类项目模式而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监管的健全机制与执行到位是对实现优胜劣汰和服务效率提升的基本要求。
规模集约是前述行业集中度提高,市场化深入的最直接表现。在此以垃圾焚烧对比环卫和危废的各细分领域为例进行说明。
回顾固废各细分领域周期图可以看出,当前,环卫、危废领域均迎来了市场的爆发期,垃圾焚烧已到达行业发展的成熟阶段。而行业集中度的统计数据也与发展周期相一致:垃圾焚烧领域行业集中度基本稳定且较高,战局较为稳定,行业头部效应明显;环卫市场化于近几年逐步开展,目前虽处于市场高速发展期,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危废行业呈现出“散、小、乱”特征,行业集中度较低。
(1)环卫服务行业
对近三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环卫项目每个月的中标数量呈现在波动中上升趋势,中标金额也呈上扬趋势,环卫市场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从区域分布角度看,E20研究院数据中心以胡焕庸线为界详细分析了所有的城市(包括县级市)的项目情况,根据区域抽样可以看出,在2018年,环卫项目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南沿海,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西南、东北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的地区,环卫项目均出现了大幅增加。上面图片的右图是当前所有县级市中出现环卫市场化情况的占比变化。
E20研究院数据中心详细分析了七大区域中环卫市场化项目占比,可以看出华东、华南这两个区域占比最高。
从上图显示的行政区划的角度看,我国环卫项目乡镇的比例总体稳定,略有上扬,项目数量在2018年达到了新高。凡是城乡一体化项目的平均年服务金额均高于其他项目,这也说明城乡一体化服务带来了更大的合同空间。
2018年以来,虽然PPP出现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市场化是大势所趋,PPP也不会突然死亡,仅是在不同周期推出的力度和方式会有所变化。相对而言,由于新品类PFI模式不能在固废领域应用,PPP规范在这个领域目前影响不大,反而2014年以来所推进的PPP对于固废领域总体利好。E20研究院对固废领域各种商业模式进行了详细梳理发现,我国固废领域(或市场化项目)的商业模式在PPP的影响下出现了多种迭代变化。
从标段情况分析,合作年限在1~3年的项目分标段的比例最高,从行政区划来看,环卫项目在城市中分标段的比例较高。从服务内容来看,前端的业务,也就是清扫保洁的业务占82%,中端业务11%,中端加后端0.24%。
数据表明,垃圾分类的市场化项目正在逐步出现,项目数量逐年走高,年服务金额大概在300万元左右。
从环卫市场参与主体来看,近三年来,参与环卫市场化项目争夺的环卫企业从5000家涨到了10000家,参与主体大幅扩增导致行业集中度未出现增长。对环卫企业进行了企业原有业务来源分析可以看出,从事物业保洁、园林绿化等多种企业纷纷布局环卫业务。在上图右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垃圾焚烧A方阵的部分投资运营企业已进入环卫,在2016年8%的市场规模占比,在2018年已经上涨到11%,在进入企业大扩容的基础上其份额反而逆势稳健提高。
上图显示,环卫集中度呈现一个反抛物线的状态。在每个省来看,当环卫市场化项目刚刚出现的时候,大概只有一两家、两三家企业去参与,或者少数企业来参与。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例如图中浙江省,开始出现大量项目的时候,集中度会下降,比如浙江有1372家环卫企业。而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之后,行业集中度出现上扬,大企业龙头效应出现。如广东作为市场规模最大的省份,其参与主体开始减少,集中度会上扬。对不同年限项目的归属进行分析来看,环卫行业虽然小企业很多,但是10年以上大体量大项目大都被大型企业握在手中。
(2)危废处理处置行业
危废行业目前处于发展期,近几年的前十家企业集中度(CR10)参数值较低,在7%左右。
危废处置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存在三大博弈关系:水泥窑企业与传统危废处置企业的博弈、场内危废处置与场外处置的博弈以及无害化处置危废与危废资源化利用的博弈关系。
①水泥窑企业与传统危废处置企业的博弈
危废行业今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水泥窑行业强势跨界进入危废处置行业。从规模上来看,近年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在焚烧处置危废中占比直线上升。2018年,水泥窑协同处置与传统焚烧危废处置在焚烧中占比分别为45%和55%。目前,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规模约有370万吨/年,项目数为57个。而进入2019年后,水泥窑协同处置规模还将释放,传统危废处置企业能否稳住自身阵地,是企业未来需要考虑的事情。
对于传统的危废焚烧处置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成功经验,技术成熟;且在减少污染和改造、运营成本上都有明显优势,能有效扩大危废处置能力。部分水泥企业希望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进入危废处置市场,破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急需产业升级的困境。
但水泥窑协同处置也面临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是相对于传统的危废焚烧,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应用范围仍较为有限,仅可处理约15大类危险废物。二是若没有完善的预处理环节,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难以达到预定效益。三是水泥窑协同处置优惠支持政策不明显;四是危废协同处置危险性大,技术、装备等需进一步升级。
在面临危废处置行业准入门槛高、环评严苛、危废不可跨省运输需本地布局等多种困难的情况下,2018年有些危废企业与水泥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现在危废处置市场空间较大的情况下,双方均在危废处置行业中占有一定优势,危废企业与水泥企业的强强联合为危废处置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
②场内危废处置与场外处置的博弈
每一个基层单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会各不相同,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院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初步探索,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医院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断努力,制定和完善科室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科室文化内涵建设,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使科室长期保持和谐的精神氛围,使职工群众团结一致,爱岗敬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事业中去。
ddPCR和qPCR的标准曲线分别见图4和图5。由图可知,ddPCR的R2值为0.9955,斜率为-0.886,最低检测限为 2.647 copies/μL。qPCR 的 R2值为0.9917,斜率为-1.406,最低检测限为26.47 copies/μL。结果表明:ddPCR和qPCR的线性关系均较好,ddPCR最低检测限低于qPCR。
2017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下发了关于征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函(环办土壤函[2017]2001号)。本次修订草案从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对现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提出了修订意见。草案中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在其厂区(场所)内,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不需要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①石羊河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治理前的0.98亿m3增加到2.5亿 m3以上,最高达到 2.9亿 m3,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5.17亿m3减少到0.89亿m3;六河中游地表供水量由9.72亿m3减少到8.82亿m3,地下水开采量由7.47亿m3减少到4.18亿m3,基本实现六河水系中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民勤青土湖地区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累计上升0.77 m,青土湖出现了最大15km2的季节性水面,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2018年11月,江苏省发布《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对江苏省各地区危废处置体系提出量化目标,《意见》中还特别指出“危险废物年产生量5000吨以上的企业必须自建利用处置设施”。
厂内自行处置危废无需经营许可证将有效减少危废处理成本,未来将会成为产废单一、产量大的产废企业处理危废的首选方式。而第三方危废服务企业也将应运而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移动式危废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
③无害化处置危废与危废资源化利用的博弈
将本院2015年9月—2018年8月诊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且经关节镜检查确诊;(2)均行CT及MRI检查;(3)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3)安装有金属假肢;(4)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检查。本组60例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4岁,平均(40.58±7.25)岁;受伤到就诊时间1.7h~4d,平均时间(21.48±3.61)h;受伤原因:运动拉伤患者有16例,交通事故所致患者有27例,体力劳动拉伤患者有17例。
按照危废来源及主要处置方式,可将危废可分为主要使用资源化回收利用处理的单一品类危废和主要使用无害化处置的综合品类危废。单一品类危废的代表主要是废矿物油(HW08)。废矿物油因产品价值高、下游销售链易打通等原因,通常资源化利用能力充足,可进入资源化回收利用链条。综合品类危废如医疗废物(HW01),具有感染性、病理性等特性,通常使用高温焚烧进行处置。部分危废,如废酸(HW34)、废碱(HW35)等,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但因为产废当地资源化回收利用能力缺失或不足,会进入无害化处置路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随着各地危废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推进,对单一品类危废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的建设也会提上议程,危废经营许可证能力的错配现象也将得到有效缓解。而政策鼓励下的工业产废企业厂区内自行处置,也将有效填补产量较大但品类较单一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但对于产量较小、分布分散的单一品类危废,短时间内资源化能力错配情况仍将较为突出,无害化处置还将是首选方式。
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其升级服务一般也有所不同。工程类提供表格处理分析等服务;地质类提供地图视觉的检索等;医药领域提供临床问题辅助、药物查询、疾病查询等服务。
(3)规模集约风险函数
在对环境细分领域的规模集约介绍后,通过二维分析图对各行业的规模集约进行总结。下图横轴为规模及时间两个要素 ,纵轴为运营风险的概率及损害。危废行业因为运营风险大,且随着规模或时间累计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损害也最大,因此斜率最高。而在环卫行业中,规模越大,涉及员工越多,管理越容易出现问题。垃圾填埋行业也随着规模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面临越来越高的风险提示,反倒是垃圾焚烧行业,在规范化的管理及运营下,相对更有机会将运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企业追逐规模增长以获得领先,是本能,因此,笔者选择了“快速扩张”的维度。在左侧的“快速扩张”维度中,在营业收入的直接增长中当然也包括了通过“长期锁定”以占据运营类资产来投入获得的运营收入的扩张。“快速扩张”圈用以衡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规模扩张的速度的偏好选择————一种战略权衡。影响扩张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内外市场机制。其中,内部市场机制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激励是否充足,以及决策是否快、准、狠,这方面国企对比民企往往有劣势,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相对避免。而外部市场机制在环保领域主要是由公共服务外部化决定的,比如焚烧及污水处理的市场化推广等都增强了外部市场机制,创造了企业借力提高扩张速度的机会。而PFI模式则为短期大幅提高营业收入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另类的机会,但也可能是一种陷阱,尤其是为了扩张而忽略了对PFI项目内含风险的控制的情况下。
区域集约指同区域内的管理集约,包括同要素和不同要素集约,主要实施主体是区域性环境综合服务商,其属地性、区域性强,企业一般由当地国资委控股,不通过竞争性招标直接承接区域内项目。区域集约主要是属地型企业的全面升级,这些企业往往从供水开始,逐步进入污水处理,再进入垃圾处理行业。
上图显示,目前属地型企业进入固废领域企业的占比约为所有代表性属地型企业的32%,主要进入固废领域的切入点为渗滤液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以及危废处理,占比分别为17%、41%及25%,还有17%的属地型企业通过其他细分行业进军固废领域。
3.网络集约
正是因为有这种长期稳定、可堆积且可预期的运营收入的锁定,这种商业模式才为资本市场所欢迎。这就是“几不可能”三角中上方的“长期锁定”要素,这是一般的EPC和设备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本质上而言,PFI类的所谓PPP运营期的维护费占比很低,并不能提供长期锁定的运营收入,这是它区别于运营类PPP的核心区别,也就不具备长期锁定的性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PPP项目模式中对这种锁定关系可能构成威胁的两个重要分析要点是“需求风险”和“支付风险”。因此“长期锁定”圈实质上就是衡量企业所参与的投资运营类项目的商业模式在运营收入方面可预期和刚性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在某类商业模式中是否有足够避免(或尽量降低)这两种风险的能力。PFI模式由于没有运营属性,对政府守信支付的约束力不强,其支付风险在当前国内政经关系的现状下几乎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导致这类商业模式支付刚性较弱,再加上92号文导致的出库整顿进一步重挫了金融方对这类项目安全性的信心,导致了现在这类PFI模式的退潮和参与民企的现金流危机。此外,对于a类PPP项目,由于需求风险的存在,对于需求量的预期和控制能力是项目盈利的关键,这体现在供水特许经营模式上,同时也实质性影响了固废领域资源化路线的商业模式的安全性,如污泥、餐厨等有机垃圾和建筑垃圾的项目,是困扰这些项目稳定运营的核心要素之一,即便后者作为b类PPP类型有政府担保的补贴收益。
这是固废领域最有特点的地方,也是未来提升空间最大的地方。只要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就可以始终获得蓝海的空间。生态化也往往由此切入。
在危废领域,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收集源头产废企业信息及处理处置企业信息,协调危废配伍,降低风险并提高项目处置效率。
在餐厨行业,也有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餐厨垃圾智能收运管理系统,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高效化、对突发情况处理即时化、对业务数据管理精细化、对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实时化。
目前,餐厨行业收运一体化价格总体低于单独收运处理价格。
目前,随着企业收运能力的提升以及地方政府因猪瘟危机而被迫启动的强力监管,餐厨运营环境有所改善。同时,一些领先的餐厨运营企业通过智慧化管理介入前端收运,实现网络集约。一方面,帮助企业能有效降低收运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能获得足够的餐厨垃圾,形成包括沼气、毛油、有机肥等末端产品来获得收益。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述主要是前端的网络集约,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后端的网络集约,即末端产品的销售如何顺利达成。
上图对城市各种固废的网络集约进行了总结,其中,笔者对废物实现资源化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可分为网络刚性产品、大宗产品以及定制输出产品。网络刚性产品包括焚烧发电并网,沼气包销并网;大宗产品包括基础油,再生金属等;定制输出产品包括土壤修复剂,有机肥,建筑垃圾辅料等。对于网络刚性产品和大宗产品,都不太用考虑后端消纳的痛点(即不需要面对资源化产品销售的需求风险),然而定制输出类产品则在这方面成为痛点,也是属于网络集约所提供的可持续开发和差异化竞争的市场机会。
4.要素集约
要素集约型,是指以整合业务为目的,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将某项业务的各种要素(或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各种要素)集中,并合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及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整项业务的成本或提高业务整体的效益。较典型的要素集约型包括静脉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模式。
笔者发现新中标焚烧厂在静脉产业园中的占比正在逐渐提升,2018年已达14%。同时,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已成为新进入的实力强劲的非垃圾焚烧影响力企业在固废处理行业激烈竞争中弯道超车的一种普遍做法。
三、无废城市指明方向,物质循环蕴藏机会
2019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该文件可以说是集合了近年来在固废领域所有的改革、摸索和对未来固废管理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纲领文件,仔细分析文件的基本逻辑,其实和笔者归纳总结的下图吻合。
对以垃圾焚烧为主线的国情现状的尊重,对各类垃圾的分类处理处置,对物质循环的更高要求,在文件中都有所展示。笔者对该文件的评价是“问题清晰、目标科学、道路曲折”,在固废领域的长期指导地位堪比“水十条”,但约束性要求力度不强,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坚持有序摸索,其中最突出的困难之一,也是产业界在未来最有可能获得持久机会的部分,正是前文所述的“网络集约”所面临的难点。
对比工业源的各类垃圾(一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等)在无害化和资源化之间的平衡难题,笔者在上图中所显示的所有农业源废弃物的循环被打破,更为城乡各方面都带来一系列治理技术困境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这也是文件所关注和指引的重要突破方向。但是,有机垃圾归土这个问题,在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或者就是特别落后的农业国家)两极略有突破, 与我们条件类似而做的最好的应该说是日本,而我国目前在这个方面进展的迟缓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
总而言之,在四维集约中,前述的规模集约和区域集约相对靠市场力量较易推进,效率提升也已有所体现;但要破解生态文明目标下的固废管理困局,必须在要素集约和网络集约这两个方面实现机制突破,并且与企业的模式和技术创新相辅相成,其中蕴藏了固废产业在未来长达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机会。
标签:E20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