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中心小学 532199
摘 要:新课标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对其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而将以集中性、综合性、程序性、推理性、排除性为特征的收敛思维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本质的兴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优化。本文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收敛思维的运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收敛思维 应用策略
收敛思维还可叫作聚合思维、集合思维及求同思维,是对应于发散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指的是一定对象为核心,借助推理、判断、比较等方式,从多个方向进发研究目的,最终践行研究目的的思维模式。通常情况下,收敛思维主要用在整理与筛选解决问题后期的方案中,或者概括与加工从发散思维中收获的成果。在新课标下将收敛思维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意识。那么,新课标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收敛思维,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借助操作类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基本能力,新课改理念十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将收敛思维中的操作类思维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比如,为了让小学生真切感知到数学知识与自己关系的密切度,就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借助网络查询、查看家中成员的身份证等方式,深入分析身份证上的一连串数字依次代表什么意思。在学生收集过一些身份证号码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提问学生:“身份证一般都是多少位数字?”“前六位数字表示什么?这六位中的前两位、中间两位及最后两位分别表示什么?”“中间八位表示什么?”“最后两位表示什么?”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经对身份证号码有一定的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但是,有学生发现,部分人的身份证号码最后面是“X”,不明白其代表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教师就可告知学生“X是罗马数字”,其表示“10”是户籍人员依据一定规律算出来的数。但是,“10”是两位数,如果将其写到身份证上,就会导致身份证号码位数发生变化,因此才用“X”代替。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他们获得了很多数学问题的答案,并且也逐渐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策略类思维,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与荣誉感,如果自己能亲自探究或总结出一些知识的话,就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并会以更充足的信心参与到后期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及时将收敛思维中的策略类思维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出可亲自参与知识探究活动的机会与平台。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乘法的认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用策略类思维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4组加数相同的式子,并提问学生式子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表示N个同样加数的和”。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的写法与读法。接着,指导学生分析乘法的基本意义,再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最后为学生设计一些加数相同的求和式子,然后激励学生将它们改成乘法。
三、借助娱乐类思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能力
新课改理念倡导小学数学将构建快乐课堂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为学生营造出娱乐性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可在娱乐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度地玩、规范地玩,从而较好地迎合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并且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将收敛思维中的娱乐类思维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得原本生硬、抽象、艰涩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还有利于教学效率的优化。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曾自己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以帮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阐述:“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比如地铁路线问题。”由于很多学生都乘坐过地跌,因此都不陌生,当教师提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时,学生们都能集中精力聆听。我接着提出问题:“假如有一条线路,从一个终点站出发会有多少条可行路线?”学生思考得出“1×2-1=1”。我再次提问:“假如有两条线路,从一个终点站出发最多能开发几条线路?”学生分析后回答“2×2-1=3”。我继续提问:“假如有3条线路,从一个终点站出发最多有多少条线路?”学生在纸上画过后回答“3×2-1=5”。基于以上几种计算线路的方法,笔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有x条线路时,从B点出发,最多有多少条可行线路?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2x-1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研究自己数学事物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十分活跃,积极性都很高。
参考文献
[1]朱金良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运用收敛思维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2]郜林涛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探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48-50。
[3]郑辉龙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系列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J].福建教育,2013,49,36-39。
论文作者:李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新课标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