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五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社会论文,中国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5)05-0005-0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强调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任务。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总目标加以定位。“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涵的,更为远大、宏伟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高度概括力、动员力的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要更好地把握两者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党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来理解。对此,我认为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五个关系。 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时,就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1]所以,我们要从中国梦的历史根据、源头上去理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2]然而,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而且正是这种深重的苦难、多舛的命运,才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渴望自由,追求幸福,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复兴的强烈愿望和执著梦想。同时,中国梦的追求又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过去的苦难,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因此,一是要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珍惜已经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底气和决心;二是面对现实,直面问题,围绕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奋斗拼搏;三是要善于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通过全民族的努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所以,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者关系,特别需要我们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句话:“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而且牢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梦想和自信。 二、本质要求与实现途径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首先,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4]。作为中华民族的梦想,中国梦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是华夏子孙的共同期盼。由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所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其次,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政治理论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所谓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所谓总布局,就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6]所谓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曾强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7]最后,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一定要坚持“三个必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坚定的意志,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品格和意志,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动员人民,团结人民,最大限度地汇集、凝聚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形成巨大的历史动力,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三、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的关系 2015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8]“四个全面”,作为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是我们党统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总纲。一方面,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四个全面”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全面”都要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对其他三个“全面”,具有方向性、引领性、指导性,体现了战略布局明确的目标性和目的性。同时,其他三个“全面”作为战略举措,既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又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支撑点。其次,具体地讲,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机制,没有改革,没有在观念上、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创新,不转变固有的传统发展方式,不打破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小康。另一方面,“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没有公平正义,何谈全面小康。同时法治强调规则意识和程序观念。所以,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和法律保障。最后,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最根本的战略举措和政治保证。 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得,失之则难成。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9]所以,“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10]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主张各个国家的发展,只能按照各自的特点和需要,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统一的“模式”,主张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和平发展时代的必然选择。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更何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世界信息化发展势不可挡,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高。同时,人类的环境、资源、能源、气候、金融、安全等诸多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去共同面对,需要真诚的沟通、协商和合作,以共解难题。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稳定和繁荣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实现中国梦,我们不会走、也不可能走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老路。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这不仅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而且“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1],要强调我们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世界各国人民寻求国家发展振兴、人民富裕幸福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2014年8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蒙古国发表演讲时公开声明,“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践已经证明,中国说到做到,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共享平台,并通过共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设立“丝路基金”等具体措施,履行自己的诺言。中国人民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同时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天下胸怀。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中国已经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12] 五、梦想与行动的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4]只有梦想而没有行动,那么梦想只能是空想,光有宏伟的目标,不付出实际努力,再美好的目标也永远不可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干兴邦”,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科学、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世界仍然充满着不安定、不确定因素,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创造十三亿人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我们要有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充分思想准备。其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一是要发扬实干精神,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并要在全社会倡导和带头发扬辛勤劳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二是要树立“政贵有恒”和“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理念,“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切实干出成效来”[14]。更要坚决反对和坚持不搞那些脱离实际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任。三是要有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和务见实效的绩效观。正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五种关系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五种关系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