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中医医院 ,425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纳入的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77例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37)和中西医组(40)。西医组行西医康复护理;中西医组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分析的指标:(1)肢体功能优良率;(2)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1)中西医组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显著比西医组高,经X2检验显示P<0.05;(2)中西医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优势更突出,经t检验显示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中风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严重影响,康复护理方式不当可引发偏瘫,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做好康复护理工作非常重要[1]。本研究就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的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77例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37)和中西医组(40)。
其中西医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53-75岁,年龄均值(68.73±1.28)岁。体重最低42kg,最高82kg,体重均值(63.52±1.31)kg。
中西医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5-76岁,年龄均值(68.58±5.17)岁。体重最低41kg,最高82kg,体重均值(63.27±1.21)kg。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有良好的可比性,经X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西医组行西医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肢体康复训、良肢位摆放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心理康复等,其中,(1)肢体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肢体功能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上肢进行手指、手腕和手臂伸展和弯曲,下肢进行膝盖、脚趾和脚踝伸展、完全,无法自主活动者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被动训练,可自主活动者可由健肢带动患肢进行训练,每天训练2-3次,每次30min。(2)良肢位摆放训练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仰卧位训练。(3)语言康复训练通过鼓励患者多说话,加强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每天反复训练5-10次。注意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原则。(4)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和鼓励,使其增加训练信心。
中西医组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西医方法同西医组。中医方法如下:(1)耳穴压豆。以耳穴神门、皮质下、垂前等为主穴,肺、三焦、心肝脾肾、交感等为配穴,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寻找耳穴敏感点,将药籽对准患者穴位按压,每次3-5min,一天4次,以耳郭发热和发红为准。(2)按摩。从患侧肌肉近端肢体往远端进行向心性按摩,1次30min,1天2-3次。并按摩各个关节、上肢肩部、手指部位、肘部,下肢脚踝、膝盖和足部等,注意动作力度合适。(3)针灸。头针和体针结合,头针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体针取阳明经穴,每天治疗1次。(4)热敷。用具有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包裹熬煮后以40-50摄氏度的温度从上而下对患肢进行熨烫,每次30min,每天1次,注意控制温度合适,避免烫伤。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分析的指标:(1)肢体功能优良率;(2)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优: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病残度0级;良:肢体功能部分恢复,病残度1-3级;差:肢体功能无恢复或感染,出现并发症或死亡[2]。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肢体功能优良率等数据行χ2检验(均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等数据行t检验(均为计量资料,x±s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优良率比较
中西医组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显著比西医组高,满意率经X2检验显示P<0.05,见表1.
3 讨论
中风为老年人常见高发疾病,因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缺乏而坏死所致,致残率和死亡率高[3]。
从中医上看,中风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心火亢盛、气血上逆所致,以运动神经元受损为主要病理机制,以运动障碍为表现[4]。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加速脑组织代谢和病灶周围组织重组,常规西医康复主要包括肢体康复训、良肢位摆放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心理康复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5-6]。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如针灸护理、耳穴压豆护理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加速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情况而促进病变侧脑组织细胞恢复;热敷护理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善,提高患者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通,预防肌肉粘连和痉挛,综合作用后可有效达到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濡养患者肢体肌肉,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7-8]。
本研究中,西医组行西医康复护理;中西医组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显著比西医组高,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优势更突出,提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赞琼.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20-1922.
[2] 杨海侠,马向华.穴位贴敷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21(9):1246-1247.
[3] 周超杰.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64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37-238.
[4] 文彩侠.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6):1307.
[5] 张静.探究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J].医学信息,2015,25(19):159-160.
[6] 邓先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36例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60-60.
[7] 许继宗,乔宪春,石玉君等.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拘挛4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20-720.
[8] 徐宏.中西医结合护理系统化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1):10-12.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西医论文; 中西医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评分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