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临床需告知产妇给予婴儿母乳喂养,若产妇受身体影响,则可以采用婴幼儿配方食品支持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支持,而婴幼儿配方食品就是比较关键的一项营养来源[1]。因此,为了解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情况,此次抽选1426例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作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总结。1 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抽选1426例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作研究对象,相关人员仔细收集、整理、检测GB10767内规定的26种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1.2方法相关人员对1426例12月-36月龄幼儿配方食品做相应调查处理,以GB10767中规定的国标检验法收集检测GB10767内全部食品必需成分含量,所调查分析营养素含量结果用每100千焦产品计[2]。1.3数据统计选SPSS22.0软件对文中数据作统计,对1426例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必需营养素分布范围做统计处理,以了解营养素的具体分布情况。2 结果此次所抽选1426例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与GB10767要求基本相符,并以百分数方式来反映整个幼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范围,食品中必需营养素含量的分布相对均衡,其中,维生素D、蛋白质、氯营养素含量分布相对低,钠、铁、铜营养素含量分布相对高。如表一所示。同时对GB10767中设置相应的上限、下限8个营养素,各个营养素均有极大值,且P95呈陡增趋势,针对氯、钠2种食品必需营养素仅仅规定上限营养素,氯营养素分布情况相对低,钠营养素分布情况相对高。而针对在GB10767中没有设置相应上限值的各个营养素,实际含量在国标下限值至P95范围中呈均匀分布,而部分营养素极大值比P95值更高,比如维生素B6,P95值是50ug/100kJ,最大值是1286ug/100kJ,二者进行比较差距较大。表明当前幼儿配方食品当中很多营养素含量均于合理的范围内广泛分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一 本市12月-36月龄幼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情况 26种食品必需营养素 国际标准 百分位数 上限值 下限值 最小值 P25 P50 P75 P95 最大值 铁(mg/100kJ) 0.51 0.24 0.24 0.32 0.36 0.41 0.44 0.51 钾(mg/100kJ) 70.01 18.10 18.60 35.00 39.10 44.10 49.0 68.30 锌(mg/100kJ) 0.31 0.11 0.11 0.20 0.23 0.25 0.28 0.31 铜(ug/100kJ) 35.00 7.10 8.00 16.00 18.30 21.00 25.62 35.00 钠(mg/100kJ) 20.00 - 1.00 10.27 12.00 13.78 16.57 20.00 氯(mg/100kJ) 52.00 - 7.79 22.10 26.00 30.11 35.56 50.18 碘(ug/100kJ) - 1.41 1.50 4.29 5.68 7.36 9.41 58.79 钙(mg/100kJ) - 17.10 17.10 29.80 32.36 35.88 39.89 45.51 磷(mg/100kJ) - 8.31 10.31 20.31 22.11 23.91 25.92 45.52 镁(mg/100kJ) - 1.41 1.44 2.81 3.11 3.45 4.10 2082.65 脂肪(g/100kJ) 1.41 0.71 0.73 0.97 1.02 1.11 1.16 1.31 蛋白质(g/100kJ) 1.21 0.71 0.70 0.81 0.85 0.91 0.96 1.14 亚油酸(g/100kJ) - 0.08 0.09 0.13 0.16 0.21 0.25 182.97 叶酸(ug/100kJ) - 1.01 1.20 4.01 5.11 6.69 9.12 177.66 泛酸(ug/100kJ) - 70.01 74.02 180.11 212.01 249.10 320.8 623.69 烟酸(ug/100kJ) - 110.01 110.01 202.54 236.88 270.01 351.57 802.01 生物素(ug/100kJ) - 0.41 0.41 1.21 1.41 1.70 2.40 5.10 维生素A(uREg/100kJ) 54.10 18.10 18.00 26.10 30.00 34.46 42.96 54.10 维生素C(ug/100kJ) - 1.80 1.81 3.50 4.46 5.39 7.19 5.10 维生素D(ug/100kJ) 0.75 0.26 0.27 3.40 0.46 050 0.61 0.73 维生素E(mgα-TE/100kJ) - 0.16 0.16 0.32 0.41 0.52 0.79 9.10 维生素B1(ug/100kJ) - 11.00 11.51 28.86 36.10 46.10 59.60 87.10 维生素B2(ug/100kJ) - 11.10 19.0 51.00 61.99 73.52 92.00 194.98 维生素B6(ug/100kJ) - 11.00 11.10 24.10 29.16 35.18 50.00 1285.00 维生素B12(ug/100kJ) - 0.03 0.06 0.13 0.17 0.23 0.33 220.00 维生素K1(ug/100kJ) - 1.00 1.01 1.88 2.29 2.91 3.81 6.51
注:RE表示视黄醇当量;钙化醇;α-TE为α-生育酚当量;烟酸不包括前体形式;*-表示未特别说明。3 讨论本次重点调查分析二十六种食品必需营养素,包含:脂肪、蛋白质、亚油酸、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钾、钠、铜、铁、镁、钙、锌、 碘、氯、磷等,包括GB10767内规定的全部食品必需营养素。现阶段,国内幼儿配方食品当中必需的营养素呈现均衡分布,然而还是会出现一些较大值,将其和P95展开相应比对,呈现陡增的情况,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和一些相对小的企业在研发方面实力不够等有很大关系[3]。针对GB10767内已经设置的相关上限、下限的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须的营养素,维生素A、铜、钾、脂肪等营养素含量值基本处在标准的范围之内,且呈现出均匀分布的情况,而氯、维生素D、蛋白质等必需营养素含量的整体分布相对低,也就是很多食品营养素的含量值慢慢接近于下限;锌、钠、铁三种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则呈现持续升高的情况,很多的食品营养素含量值渐渐接近上限。据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证实,如果婴儿摄入大量蛋白质,则会加快整个婴幼儿的生长速度,使得机体肾脏负担明显加重,长时间下来会使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欧慢慢患上慢性病[4]。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相对高或者是相对低的一些必需营养素,相关部门在整个修订标准过程中,需要搜集较多的科学证据,进一步了解必需食品内比较适宜的营养素含量范围,且全面、细致地考虑较大婴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需量以及食品实际应用情况[5]。 目前,相关人员在开展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调查工作的过程中,食品分布情况、食品研究数据、国内外标准研究等,均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的一个核心依据[6]。国内已慢慢开展对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的研究,如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展开比对、特殊膳食用食品标准体系调查研究等。按照此次调查结果展开分析,相关部门需要全面考虑以上各项因素,建议国内对较大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做相应的修订,具体表现为:第一,针对一些未设置上限值的食品必需营养素做相关规定,这样能够较好地避免一些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的含量较高,将过量摄入风险降到最低;第二,全面考虑婴儿成长过程中具体需要的食品量,保证食品食用安全性且满足食品生产需求。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把上限值设置于下限值3-5倍左右,这样不仅与当前的国际惯例相符,还不会影响整个食品市场的发展。综上所述,当前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分布相对合理,相关人员针对一些没有规定上限的食品必需营养素,需加大重视。同时,为使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需在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下,了解婴儿配方食品实际应用情况,对所设置的上限值、以上分析的26种营养素含量等做更加深入的了解,且在整个标准修订过程中做相应的考虑,以便选取安全、适应的视婴儿配方食品,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梁栋,牛犁天,李湖中,等.我国市售幼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24-1027.[2]赵德春,徐能潮,王军,等.配方营养素对母乳喂养婴儿骨密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2):2684-2687.[3]李湖中,王杉,揭琴丰等.婴儿配方食品中营养强化剂铅限量值评估[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1):65-70.[4]任文静.妊娠期合理均衡膳食及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与新生儿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5):71-72.[5]白文兴,李鹏,张妍,等.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评估8月龄婴儿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准确性[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5,(5):397-400.[6]鲍小丹,刘鲁林,许中敏,等.孕期乳母期妇女微量营养素缺乏与补充剂产品状况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1):198-203.
论文作者:朱玉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营养素论文; 食品论文; 配方论文; 含量论文; 婴儿论文; 维生素论文; 较大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