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离析调整方法与试验论文_邵晖1,刘兵2,汪国光3

1金华市龙正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浙江省 324000

2 衢州市柯城区建筑材料试验室 浙江省 324000

3 玉环创兴混凝土有限公司 浙江省 324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离析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处理:采用加同配合比砂浆和外加高效减水剂、聚丙烯纤维三种方法调整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经试验确定补加高效减水剂方法,作为调整离析商品混凝土,并成功的应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混凝土;聚羧酸外加剂;高效减水剂;聚丙烯纤维;

引言

本公司自从2016年使用聚羧酸外加剂,特别是原材料不同厂家的水泥、粉煤灰、碎石、砂等质量指标不稳定时,试验室质量控制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不及,出厂混凝土易离析现象如图1,影响到混凝土公司正常生产(堵管、混凝土滞留等一系列问题)和混凝土质量,若处理不当影响混凝土产品的质量。为了有效处理离析混凝土的技术难题。为此试验室对商品混凝土离析后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和大量的试验。目的是避免因试验室质检员处理不当而造成混凝土性能不合格、质量事故,因此要试验室规范对离析的商品混凝土处理方法,以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离析混凝土。

一、原材料

水泥: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P·O42.5水泥,标准稠度26.6%,初凝175分钟,终凝255分钟,安定性合格,28d水泥强度为50.3Mpa,表观密度3090kg/m3,比表面积376m2/kg,;

矿粉:衢州东深建材公司S95级,表观密度2750kg/m3,流动度比99%,比表面积420m2/kg,28d活性指数101%;

粉煤灰:巨化热电厂II级,45um方孔筛筛余24.5%,烧失量5.62%,需水量比104%,28天活性指数68%;

机制砂:浙江平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堆积密度1410kg/m3,表观密度2600kg/m3,细度模数3.0,含泥量0.2%,亚甲蓝试验合格;

碎石:浙江平昌矿业开发有限公司,5-31.5mm,堆积密度1490kg/m3,表观密度2610kg/m3,针片状含量6.5%,压碎值8.7%,含泥量0.7%;

外加剂:金华市高恒外加剂有限公司:TF-8201A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密度1.013g/cm3,含固量12.3%,PH值6.1,减水率19.8%,净浆流动度236mm。

二、试验

离析商品混凝土调整方法试验。如表

混凝土离析调整方法:采用补加同配合比砂浆、高效减水剂、聚丙烯纤维三种方法对混凝土性能试验:

强度等级C30试验环境:湿度 36%温度15℃

 

三、试验总结

1、针对混凝土离析问题,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分析:第一种采用加同配合比砂浆方法调整方法,混凝土的和易性好,粘聚性包裹性好:第二种采用加不同品种的高效减水剂,混凝土搅拌至均匀和易性包裹性、粘聚性都好、混凝土不泌水如图2,符合正常混凝土泵送性能要求,当每立方混凝土外加剂掺量超过0.8%;第三种外掺聚丙烯纤维方法,混凝土不出现跑浆、流浆和离析现象,粘聚性保浆好,有效的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从三种调整混凝土和易性方法对比试验:补加高效减水剂效果最佳。

2、从混凝土试验强度数据比较:加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下降7%。补加高效减水剂方法28天强度最高。

3、从成本角度分析:以C30混凝土标号调整计算,加同配合比砂浆每立方砼15元;加高效减水剂每立方砼4.2元左右;加聚丙烯纤维每立方5元。三种调整方法成本比较,加高效减水剂成本最低。

4、在使用方法:加高效减水剂比同配合比砂浆简单快捷、成本低,在应对突发的混凝土离析事件中,能有效调整混凝土和易性。

四、试验结果推广

由以上试验结果,确定处理离析商品混凝土的调整方法如下:

第1种补加高效减水剂或同配合比砂浆方法调整到附近工地上同混凝土标号工程结构部位使用;

第2种在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情况下,在混凝土内加同配合比砂浆或聚丙烯纤维掺量1Kg/m3、浇筑于工程非承载部位。

第3种根据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原理,经时损失方法等到离析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浇筑于工程非承载部位。

公司质量管理办法规定混凝土出厂,要求质量控制员、驾驶员混凝土出厂时必须质量检查,若发现混凝土离析,杜绝离析混凝土出厂。依据以上试验方法调整混凝土和易性合格后出厂,确保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和优质合格的商品混凝土浇筑于衢州市建设工程中。

参考文献

[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

[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3]《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失控原因分析》丁丽芳,姚志玉,刘永奎

[4]《浅谈商品混凝土退回处理试验与调整方法》汪国光,张邦平

论文作者:邵晖1,刘兵2,汪国光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商品混凝土离析调整方法与试验论文_邵晖1,刘兵2,汪国光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